名稱
介紹
唐玄宗時設定的禁軍的名稱﹐由長從宿衛改名。彍﹐意為迅疾。唐朝保衛京城的南衙禁軍﹐原由諸州府兵輪番上值﹐分屬十二衛(見十六衛)。由於府兵制被破壞﹐諸軍府番上的衛士(府兵)常不足額﹐到玄宗初年﹐十二衛十分虛弱。開元十一年(723)﹐唐朝開始在兩京及其周圍地區的府兵及白丁中簡募犟壯者﹐免除其徵鎮賦役﹐作為南衙禁軍﹐稱為長從宿衛。十三年﹐改名彍騎﹐共十二萬人﹐分隸十二衛﹐替代番上府兵﹐專任京師警備任務﹐間或用以出征。十六年﹐一部分騎編入左右羽林軍﹐又成為北衙禁軍的組成部分。開元末﹐吐蕃入攻劍南﹐唐曾經派遣關中彍騎遠征。天寶間﹐由於北衙禁軍擴大﹐彍騎已不被重視。當時﹐禁軍日益腐敗﹐騎更不堪作戰。安史之亂後﹐彍騎繼續存在﹐一直延續到唐末﹐但人數很少﹐僅供皇帝儀仗和京師部分衙署警備之用﹐且多納資代役﹐其地位無足輕重。騎之制﹐實際上僅存在於玄宗開元中至天寶末﹐為時甚短。但它的出現﹐標誌著府兵制瓦解﹑募兵制代替徵兵制﹐是中國中古兵制演變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