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北京捷報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薇,現任北京捷報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數字出版線上發起人之一。曾經在《北京娛樂信報》《法制晚報》多家都市報從業,曾任《法制晚報》財經新聞部執行主編、263開屏傳媒主編、方正番薯網執行總編輯。

基本信息

個人信息

張薇,現任北京捷報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數字出版線上發起人之一。曾經在《北京娛樂信報》《法制晚報》多家都市報從業,曾任《法制晚報》財經新聞部執行主編、263開屏傳媒主編、方正番薯網執行總編輯

簡介

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起點,任何時間都不會太晚。這,是人生旅行的奧秘。如果說在傳統紙媒工作的七八年是遊覽祖國的大好山川,最近4年來的數位化跋涉,就是在穿越絲綢之路,尋找那一處處讓人喜不自勝的綠洲。

資深的驢友們,會在每一次出發前給自己和同伴準備一份完整齊備甚至事無巨細的攻略。我想,既然有很多傳統的媒體人都在計畫踏上這條隨處荊棘的旅程,那么藉助《中國記者》這塊園地,給大家提交一份酸甜苦辣俱全的攻略,也算是對自己這一趟數位化旅行的回望。

心態

每一次旅行,出發者的心態都是快樂和收穫的重要保證。

4年前,我是北京《法制晚報》財經新聞部的執行主編。當時,《法制晚報》已經在蓬勃發展,大力發展社區新聞,已經成為當時報社決策層堅定的信念。與此同時,各類新媒體也在蓬勃發展,SNS起步、電子雜誌興盛、手機媒體層出不窮。

是留在都市報,尋求財經新聞的市民落點?還是作一個新媒體的追兵,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探索並迎接新的挑戰?我選擇了後者。

263集團的開屏傳媒,是我的數位化旅程起點。這是一個全新的業務,作為主編兼內容總監的我,不僅要和團隊一起開創一個“桌面畫報”的媒體新業態,更重要的是要調試好自己的心態,從媒體人轉化為企業人。

這個心態,是傳媒人轉型面臨的第一關。傳統媒體是鬆散型管理,報社一般不要求記者坐班,編輯也常常是下午去上夜班,但在企業必須朝九晚五,要在巨大城市周而復始的傳送帶上討生活。

對話體系的不對等、艱辛、沒有尊嚴感,是很多媒體人初次轉型面臨的心理困境。我目睹了很多跳槽到新媒體的朋友,鬥志昂揚、充滿憧憬地來了,滿懷失望、憤懣傷心地離去。實際上,有的人確實是因為沒有放低姿態、擺正自己的位置,用再出發的思維面對挑戰。此外,能否放棄長期媒體工作帶來的優越感,告別“甲方”姿態,全身心做好乙方,也是傳統媒體人轉型必須面臨的一個大考。

從開屏傳媒,到後來方正斥資上億元打造的番薯網,再到如今的捷報數據,有一個心態讓我受益匪淺。這就是學習,學習日新月異的技術、學習企業的商業化思維、學習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

在新媒體的行業里,我見過很多資歷很深、也有一定名望的從業人員。但是每次見面或者聚會,大家對新技術、新概念都懷有一種渴望認知、渴望擁有的衝動。因為技術的發展是公平的,不會對哪一個人網開一面,只有不斷學習、不斷交流,你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為客戶認可

梁實秋說過:“最好的幸福,非快樂,非榮譽,非財富,而是心靈之活動。”這種心靈活動之幸福,只有在不斷學習中和反覆思考中才能真正體會。

行囊

一趟完美的旅行,行囊的準備、裝放的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數位化的旅行中,行囊里要放什麼?可能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二,新媒體技術的熟悉和掌握、網站的架構、商業模式、SEO、PV、IP、用戶體驗等等。但是什麼東西不能裝?裝了會牽絆住你前進的步伐,會讓你行之艱難還不自知?

在這4年的跋涉中,我懂得了:一個人引以為豪的優勢,可能恰恰是背上沉重的一塊石頭

老報人進入新媒體,不自覺常說的一句話是:“以前,在我們報社如何如何”。很多時候,這種口頭禪並不能支撐你要論證的觀點。因為,在新媒體,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和傳統媒體完全不同。

以一個大型網站為例,除了董事會,一般行使權力的最高領導是CEO,接下來會有COO(營運長)、CFO(財務長)、CTO(首席技術官)、CIO(首席信息官)等,此外對內容組織有嚴密要求的網站也設有首席內容官。

這個架構中,內容只是整個公司的龐大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這和傳統媒體中內容編輯部一支獨大的情況有巨大差異。即使是網易這樣有大批傳統媒體人湧入的大型商業入口網站,總編輯也必須同時兼任公司的副總裁,才會獲得類似報社組織架構中總編輯的權力。

此外,新媒體公司架構下的內容部門,和傳統媒體追求“原創、時效、深入”的簡單評價體系也存在巨大差異。

新媒體公司對內容部門的考核,側重於運營和整合。比如我在方正番薯網擔任執行總編輯時,公司下設的內容團隊被稱為內容運營部。我們的編輯除了做一些原創的專題,還要負責部分內容資源的獲取、負責相關頻道的推廣和合作,有的頻道還要和公司的營收掛鈎。

還有不少網站,頻道的內容主編更像一個子公司的經理,他要對整個頻道的改版、運營、收入、推廣、商務合作全面負責。公司可能對他下達的任務就是幾個數字:PV、IP、收入。而頻道裡面的編輯,更是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在這樣的環境中,傳統媒體人絕對不能用舊的慣性思維、舊的解決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忘掉自己的優勢,如鳳凰涅般重生,才是轉型成功的保證

當然,忘掉優勢不等於不發揮優勢。在新媒體中,傳統媒體人良好的職業素養、敏感的新聞判斷,在工作中還是會凸顯出來。在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的網際網路,如果傳統媒體人能克服剛入行的“水土不服”,還是能找到展現自我的天地。

旅伴

人們常說,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去哪裡,而是和誰去。在數位化旅程中,這個雖然不算定律,但是選擇什麼樣的團隊,尋找什麼樣的同行交流,亦很重要。

傳統媒體人轉型一般走兩條路,一是傳統媒體自身求變設立的新媒體事業部,二是完全商業化的新媒體公司。

第一種尚好,文化和組織架構基本沒有變化。在第二種公司里生存,在公司內外尋找一些自己的同好,會讓探索的路不那么艱辛。

新浪微博中,我曾經寫道:結伴走,是怕路黑;手牽手,是需要互相點燃一點點光亮。在轉型的旅途中,一腳深一腳淺的跋涉,路遇一個不相識的微笑,也能讓人發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

個人不經意的選擇,背後實則是時代的推動。這個跨界的時代,更需要的是跨界的交流。在數位化旅行中,技術、內容、產品、市場空前融合,帶給我們的是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語系的同行者。一顆開放的心,是擁抱他們的前提。而微博、各類社區、論壇,以及落地舉辦的各類沙龍聚會,都是找到他們的途徑。

在新浪微博中,和我互相關注的500多人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從事網站、媒體以及數字出版的朋友。和他們的溝通、探討,抽時間看他們轉發的一些國內外業界動態,已經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大家的聯繫除了相互關注,目前已經延伸到了微博群、QQ群、MSN等多種即時通訊工具中。

讓我流連忘返的還有兩個地方:數字出版線上http://www.epuber.com和新媒體@數字出版社區http://epuber.cn。它們是當下最活躍的內容產業公益交流平台,我是發起人和策劃人之一。

新媒體和數字出版,這兩大話題,儼然成為新十年開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其中數字出版尤為火熱。

數字出版,是指編輯、設計、製作、開發數字內容作品,並主要通過各種數位化網路進行傳播的行為。有報導稱,目前75%的主流報社已經涉足網路報,55%的報社擁有手機報,全國手機報數量將突破1500種,用手機收看電視、上網、讀報紙、讀書已非常普遍。

與傳統媒體呈現頹勢相對應的是,手機、網際網路、樓宇電視、直郵、移動電視等新媒體正異軍突起。客群閱讀需求多元化,給傳統媒體人帶來巨大挑戰,以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等信息技術武裝的新媒體開始爭奪讀者資源、作者資源、廣告商資源、渠道資源

紙媒的數位化、雜誌的數位化、電視的視頻化,以及微博、SNS的興起,都將迫使公眾、企業不得不面對信息的汪洋大海。這一切,是所有轉型和渴望轉型內容人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巨大機會。

從傳統媒體到網站、到數位化運營平台,再到媒體監測,我的數位化旅程亦步亦趨地從前端走向了後端。因為,我目前從事的媒體監測行業,正是整個媒體數位化進行中的觀察者。我們看到,舊的產業鏈即將成為過去式,新的產業鏈像一個母胎中的嬰兒,正在一點一點成型。

我衷心地渴望,這個貫通全產業鏈的跋涉,能讓我一點一點貼近中國傳媒行業不斷跳動的心臟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