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雲

張登雲人物簡介,字攀龍,別字宇浩。明代寧陽縣(今寧陽縣)葛石莊人。明中期著名將領。張登雲不僅是文武雙全的良吏,而且是一個建築藝術高超的設計師。他結合南北建築風格設計建造了日涉園,內有湖、池、亭、樓、橋等,其布局、結構、配料、塗色等方面十分考究。還建有魯南第一坊,名為紫誥重封坊,其勢巍峨壯觀。惜毀於十年內亂。

 

人物簡介

張登雲(1553-1639),字攀龍,別字宇浩。明代寧陽縣(今寧陽縣)葛石莊人。明中期著名將領。他是元朝亳州都統張用的第八代嫡外。元世祖忽必烈因其父有功,封於寧陽葛石社馬家莊,後遷至古葛盤石。萬曆九年(1581),張登雲中進士,,並先後任鳳陽知府、遼海道台及遼東巡撫副使、漢中觀察史、陝西參政使等。 

平生事跡

1581年,張登雲首任鳳陽知府。當時鳳陽皇族親王眾多,因苛捐雜稅、徭役繁重,社會危機四伏,民不聊生。面對這複雜的局勢,他選擇了以民生為已任,堅定地支持了潘季馴治理黃河。因治黃河占用了朱姓王族的部分土地,朱潘禹誣陷潘季馴欺皇滅祖。登雲不理誣陷之詞,只顧及治黃大事。並把勘測河圖上奏皇帝,為潘季訓辯駁生效,黃河治理工程才能順利進行。朱翊鈞對張登雲仗義直言、忠心愛民的品德給予褒獎。萬曆二十年(1592),日本發動侵朝戰爭,進而侵擾中國沿海,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的防守成為保衛北京的重要一環。神宗選中了文武雙全的張登雲任遼海道台,並委以東征經略副使的重任。1594年,豐田秀吉派2萬倭寇突襲了遼東半島的西寧城,形勢十分危機。張登雲臨危不懼,在西寧城門下單騎立馬,將長柄大刀橫在腰前,怒責日倭首領,日倭不知城內虛實,以為明軍早有準備,便倉皇而逃,張登雲單騎退敵2萬的戰績載入《明史》。進士松江通判周紹業作詩《西寧歌》贊曰:“鈴閣重瞻頗牧才,湟門閫令肅風雷,片言氣壓三軍銳,單騎風塵萬虜摧。即有犬羊驚且起,更無孤兔渡河來。長裾抉佩封侯印,黃光郎勛名照台。”張登雲因此被封為西寧侯。 

歷史評價

張登雲不但是政壇賢吏,而且是當時的文壇名士,好為詩,古文詞規,撫漢音節,他常與寧邑名流張同歷、吳崇禮一起對詠。精熟古文,其詩格調清新,氣勢磅礴,文體具漢唐風骨,他最得意的當數七言絕句及律詩。辭官回故里後,著述甚豐,《葛石山房詩集》由兗州知府出版,詩11首載入清代《寧陽縣誌》。詩編有《魯雅副使》,明朝著名詩人戴景為之作序。最著名的傳世之作有《重修儒學記》、《徐公生祠碑》,分別收入《芝樓草》中。作品主要歌頌秀山麗水、田園之美。在葛石店“日涉園”內寫道:“山花水漫抱危台,朵朵商量次第開,聒耳正嫌百舌鳥,馴鸝恰就主人來。”登雲不僅是文武雙全的良吏,而且是一個建築藝術高超的設計師。他結合南北建築風格設計建造了日涉園,內有湖、池、亭、樓、橋等,其布局、結構、配料、塗色等方面十分考究。還建有魯南第一坊,名為紫誥重封坊,其勢巍峨壯觀。惜毀於十年內亂。

張登雲傳

(卷十三《文學》)
張登雲,字攀龍(邑東葛石店人)。父朴,字濟文,官富平主簿,佐治有聲,以忤長官,投劾歸。卒,祀鄉賢。
登雲少穎悟,博學工文。隆慶辛未成進士。累官遼海道副使。解組歸,卒於家。好為詩古文詞,規撫漢唐,音節篤雅。里居築“日涉園”,有“小西湖”、“瑞芝樓”諸勝,與邑名流張周曆、朱永膺輩觴詠其中。尚書吳崇禮時方揚厲中外,亦遙相酬唱焉。有《歸舊園晝寢》詩云:“浮黎開嘉運,逥周遞伏倚;行藏雖同趣,榮落分慍喜。弱植盛妍華,流芬邁蘭芷。一朝惻物變,坎壈動遭否。蹩鎩羽歸,遁跡隱城市。即無洛陽田,尚有淵明履。息陰謝糾纏,文酒相繼晷。曛旭閒拱,烏兔云何駛?大禹曾惜陰,管寧復晏起。兀坐竟何如?頹然於床笫。”蓋登雲精熟《文選》,故其詩格調如此。曾裒集兗郡諸家詩編為《魯雅》,副使戴燝為之序(見《藝文》)。所著有《芝樓草》十卷,《耕余雜語》(見魏裔介《多識集》。題雲“寧陽張攀龍撰”,誤書其字),又與朱東光同刊《中都四子集》六十卷(並見《多識集》),題雲“與鳳陽府知府張雲登同刊,誤”登雲“為”雲登“也),俱未見。今所存惟《葛石山房詩》一卷。
子文翠、文佩,俱庠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