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張璟是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新橋醫院腎內科副主任;武漢音樂學院教師;

原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北京城市學院副教授、經濟師。

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張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52年11月生於陝西寶雞。1977年9月畢業於陝西機械學院自控系。1977年10月至1981年12月在陝西機械學院計算教研室工作、同時在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在職進修。1982年通過GRE考試,進入合肥工大國家科委計算機培訓中心(華盛頓大學教師授課)學習軟體。1983年至1986年8月先後在在陝西機械學院計算機教研室工作,南京大學計算機系進修。1986年9月至1994年6月先後在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及系統工程研究所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獲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碩士學位,系統工程學科博士學位。1994年6月到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工作至今。現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項目諮詢專家、陝西省製造業信息化專家組專家、陝西省衛生信息化專家組專家,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1995年以來公開發表論文60多篇;主持完成科研項目20項,其中國家863課題子項4項;參編出版教材5部。曾獲陝西省教委優秀科技成果獎、機械部科技司科技成果獎、機械部教育司科技成果獎、西安交大優秀博士生獎各1項,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國家機械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2001)各1項。其名字被收入由25位中科院院士主編的《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1997》。1995年以來,主要從事因特信息網以及分散式智慧型信息系統套用方面的研究與教學,進行過多個實用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規劃、設計與開發。

新橋醫院腎內科副主任

張璟,女,1957年3月出生,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腎內科副主任。1982年醫學本科畢業,1987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任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1995年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腎內科副主任。從事臨床醫療工作近30年,臨床基礎紮實,有豐富的臨床理論和經驗,能全面掌握腎臟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腎臟科疑難病例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擅長:血尿、蛋白尿的診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徵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治,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治,溶血性尿毒症的診治,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治,急慢性腎衰診治,腎小管疾病的診治。在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參加出版專著3部,獲重慶市科委自然基金一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腎間質纖維化發病機制及防治。
學術任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
專業特長:各種腎臟病的診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徵的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狼瘡性腎炎的診治、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治、溶血性尿毒症等繼發性腎臟疾病的診治、急慢性腎炎的診治、急慢性腎衰的診治,腎小管疾病的診治。
學術成就:參編:3部,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文章20餘篇。[1]

武漢音樂學院教師

張璟,男,1973年3月出生,廣東梅州人。文學碩士,中共黨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現為武漢音樂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張璟
學院教務處副處長,作曲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1996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從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學和研究。講授的《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獲評“湖北省普通高校第三屆省級優質課程”,配套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獲“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比”三等獎。出版一套教材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和音樂評論文,其中,論文《我看趙曦的〈熱帶魚〉——也談對兒童鋼琴曲創作的若干思考》獲“湖北省第三屆文藝論文評獎”二等獎;論文《勃拉姆斯交響曲中的“主題貫穿”及第一交響曲兩個前奏的“資源庫”意義》獲“第二屆湖北音樂金編鐘獎”理論獎提名獎;論文《目的與效果——關於三首音樂作品的分析並及有關的方法論問題》獲“湖北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節”優秀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2]

原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個人簡介

張璟,女,原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她從事房改、住房資金管理工作近20年,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病重期間,她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為民謀利”的感人篇章。由於積勞成疾,張璟於2006年6月去世。她曾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勞動模範”、“南京市十佳公僕”和“南京市三八紅旗手”。中共南京市委作出了《關於向張璟同志學習的決定》。[3]

人物特寫

張璟因工作突出,連續被組織破格使用:從市房產局房改辦副處級副主任,到2003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
中心正處級的主任助理,一年後又被任命為中心副主任,成為副局級領導幹部。1992年,張璟主持起草了《南京市公積金管理辦法》。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各商業銀行參與房改的熱情高漲,張璟敏銳地意識到各銀行之間的紛爭將使得資金管理非常困難(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已在全國不少城市出現不良苗頭),她經過深入調研,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家歸集、多家放貸”的“南京模式”,很快被業內所承認並借鑑。1993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張璟創立了南京住房公積金“中心”專戶管理(指以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為收款單位對全市繳存住房公積金單位實行統一管理,在中心賬戶下建立單位明細賬,這樣中心具有對資金的管理權、監督權和支取權,改變了以往住房公積金管理過分依賴銀行的被動狀況),這是繼上海、天津、武漢之後又一個實行“中心”管理的城市,這在全省是第一個,帶了好頭,在全國也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範。
1994年前後,為配合住房公積金“中心”專戶管理,在計算機還屬於“新生事物”的情況下,張璟前瞻性地主持開發出第一代由中心直接管理到單位的《住房公積金微機管理系統》,把每月從銀行取回的幾萬張票據,經中心錄入實行微機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1996年,在張璟的倡導下,第一代《住房公積金語音查詢系統》成功開發並投入使用,民眾可以通過電話撥號和語音提示,查詢出自己的住房公積金餘額,讓民眾放心。這在全國當時也是不多見的。以往銀行只在每年7月進行年度結賬的時候,才列印一次職工個人公積金餘額,平時職工到銀行查詢很是不便。查詢系統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增加了住房公積金的透明度。1997年前後,她從維護繳存人利益出發,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主持開發出第一代《住房公積金磁卡查詢系統》,繳存人通過刷卡和輸入指令就可列印出自己的住房公積金賬面情況,使繳存人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名下的公積金數額。這項查詢業務當時在全國也只有上海、天津等少數城市使用。 
對待知識和學習,張璟的執著著實令人欽佩。在她的辭典里,根本沒有文化知識起點低以及年齡大、困難多的人所常有的那種自我放棄。在張璟家的牆壁上,至今還掛著一張兒童學拼音的塑膠卡片。她以前不懂漢語拼音,電腦打字、手機發簡訊都不會,她就下決心從頭學起。從剛開始一分鐘打兩三個字,最後一分鐘已經能夠打幾十個字。手機發簡訊更成了她指導工作、和同事朋友交流感情、信息的得力助手。她不僅右手能發,左手也能發。她在學習上好像總是“吃不飽”,總有一種饑渴。在她的辦公桌抽屜里,放著本英語教材,她跟丈夫說,等病好了,她要好好學學英語,公積金里有許多關於金融方面的知識,她想看看外國人是怎么寫的。

北京城市學院副教授、經濟師

張璟,北京城市學院副教授、經濟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會計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主要承擔的課程有:《戰略管理學》、《市場行銷學》、《管理諮詢》、《初級會計學》、《預算會計》、《會計實訓》等。實踐經驗豐富,曾在國企、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市公司擔任管理職務,對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有較強的指導性;教學風格嚴謹、創新性強,曾獲北京城市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第二名。近年來在《中國集體經濟》、《中國市場》、《財會研究》、《生產力研究》等核心期刊、國家一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參與多項科研及教改課題。[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