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晉

張有晉

張有晉(1886 - 1962.7)男,號麓村,湖南湘鄉人,著名數學教師。 1907年至1909年,就讀於湖南師範數理科,畢業後任教於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醴陵瓷業學校,長沙妙高峰中學,湖南第一師範,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長郡中學、總澤中學、嶽麓中學、長沙高級商業學校,從事教育達40年,桃李滿天下。 他教學認真深入淺出,記憶力強,上課不看教材,板書工整,繪圖不用三角板和圓錐等教具,得心應手,信手粘來,深受學生歡迎和敬重。 張有晉曾兩度為青年毛澤東的老師,並結下深厚師生情誼。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有晉,號麓村,1886年生,1962年7月去世。湖南湘鄉人,著名數學教育專家。

1910年時任湖南長沙東山學堂算術課教師,青年毛澤東求學時,曾力主錄取毛澤東,並在以後的學習中給予指導和幫助。張有晉與毛澤東結成深厚的師生情誼。

師生情誼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述了一段毛澤東自述少年時代的經歷:“我開始很想到長沙去,聽說那裡是個大城市,……我很想到長沙一個專門為湘鄉人設立的中學,在那一年冬天,我請求一個高等國小教員介紹我到那裡去,他允許了……”這個教員是誰?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檔案館裡,保存著這樣一封毛澤東的親筆信:“人惕、人價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來信收到,驚悉有晉先師因病逝世,不勝哀悼。謹此致唁。毛澤東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另奉薄儀一份,聊助營奠之資,又及。”有晉先師就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已故教授張人價先生的父親張有晉(張人惕是張人價兄長)。

1910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坐落在湘鄉縣城漣水之濱、幽雅、古樸的東山學堂里,來了位年方17的英俊少年,高挑身材,農家裝束,他叫毛潤之。

東山學堂是名學府,就讀學子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弟,同時東山學堂有規定不收外縣學生,且當時入學考試時間已過。美國傳記作家R·特里爾著的《毛澤東傳》中記載:當時毛找到校長,要求能夠讓他在此念書。他的鎮定引起了校長的興趣,為了進一步考察他的才智,校長破例給了他補考的機會,命題“言志”。毛潤之接過試題,想起了離家時寫的《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聯想到排除阻力的艱難,遭遇譏諷的憤慨,長期積蓄的凌雲壯志……頓時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他奮筆疾書,一揮而就。校長接過一看,只見那字裡行間無不跳躍著為救國救民而學的宏願。校長連說:“好,好,棟樑才!”當晚,校長和麓村先生(即張友晉)在教職工會上就立主打破不收外縣生的陳規,破格錄取了他。

毛潤之如願上學了,恰巧麓村先生教他算術課。毛潤之從來沒接觸過算術課,但他勤奮好學,加上麓村先生悉心指導,成績提高很快。東山學堂實行新法教育,效仿西方新學,力求先進。毛潤之很好學,在那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麓村先生不只是關心毛澤東的算術課,還關心他國文方面的進步。即使到幾十年後,麓村先生還記憶猶新地對後輩說:“毛澤東那時已練就一手出色的文筆,在東山曾寫過命題為《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文章,國文老師極為讚賞,下批語道:‘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

1911年春,麓村先生又推薦毛潤之進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

從韶山到東山,從東山到長沙,少年毛潤之大長了知識,大開了眼界。但在這關乎毛潤之發展前途的重大轉機時期,都有麓村先生的重要提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毛澤東離校參加新軍。革命失敗後,他又輾轉到湖南第一師範讀書。而麓村先生又正巧在該校任教。再度重逢,師生情誼更加親密了。麓村先生這時更加關心毛澤東,他對當時的毛澤東的組織演講才能印象頗深,解放後到了北京他都還記得,他說:“那時候第一師範成為長沙學生運動的中心。每當集會,各種主張爭論不休時,只要毛澤東一到,全場隨即就靜下來,他往往三言兩語就抓住問題的要領,簡明地分析歸納大家的意見,集中形成共識,並立刻見諸統一行動。”1918年毛澤東辭別恩師赴京籌備留法勤工儉學,從此中斷聯繫。

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時在妙高峰中學任董事長的有晉先生便馳函毛澤東祝賀。接到恩師來信,毛澤東無比高興,並親筆回信:“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賜函誦悉,遠承教益,極為感謝!謹此奉復,敬頌道安。一九五零年四月十日。”

之後不久,長沙教育界知名人士聚會紀念思想家王夫之,成立船山學社,建紀念館,商討請誰題額。有晉先生又致函毛澤東賜墨。主席欣然命筆題字“船山學社”,並覆信老師“未知可用否?”

1952年,有晉先生因賦閒在家,便寫信給毛澤東表示想到解放後的北京觀光。很快,中共中央統戰部即寄200元邀請老人進京。

7月底,老人抵達北京,毛澤東秘書田家英接待安排老人住在前門外的惠中飯店。

8月18日下午,有晉老人等在秘書陪同下來到毛澤東家做客。毛澤東笑容滿面地迎接了他們,並和他們一一握手,然後賓主依次步入堂內,主席陪有晉先生坐在正面沙發上。主席詢問了當時湖南的社會形勢,並徵詢老人對國家政策的看法。老人表示擁護土地政策,並談了對唐朝均田制的看法,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毛澤東與有晉先生一起回憶了師生相處的日子,他激動地說:東山和一師的學習,對我影響很大。我的知識和學問是在一師打好的基礎,我很感謝諸位老師。最後毛澤東問有晉先生還想不想教書。有晉先生如實相告:“年事已高,教書已力不從心。”飯後,賓主一起來到中南海岸邊,毛澤東攙扶著恩師上了一艘遊艇,自己輕輕操槳,兩人有說有笑地邊聊邊游中南海。

不久,有晉先生接到由周總理頒發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聘書,老人從此定居北京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有晉先生安頓好不多久,天氣漸漸涼下來。毛澤東又派秘書為老人一家四口添置新的冬衣及床上用品。當老人一家流露出國家不必如此破費的意思時,田家英說:“這是主席囑託辦的,是用主席的稿費支付的。”後來毛澤東還把他自己穿過的呢子大衣和帽子送給老人擋寒。從此老人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慶祝活動,都會被接到天安門觀禮;有湖南故舊到北京,都會被接去出席作陪。

1962年7月,有晉先生病故,享年85歲。張人價教授兄弟二人便聯名向主席寄去訃告。主席即派秘書送來唁函和奠儀300元,以表哀悼。

兩度為師

毛澤東的老師中,有一位在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和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兩度為毛澤東的老師。他就是張有晉先生。

張有晉一生最有幸、最自豪的是兩度為毛澤東的老師,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1910年,毛澤東報考湘鄉高等國小堂,入學考試成績優異,校長李元甫稱為“建國之才”,但是湘鄉封建地方勢力,以毛澤東是湘潭縣人,不是湘鄉人為由,反對錄取。由於張有晉與毛澤東表兄王季范是同窗好友,加之他十分“愛才”,在學校教務會上表決的關鍵時刻,他堅決支持錄取毛澤東,最後使毛澤東成為該校引以為驕傲的一名學生,張有晉也就有幸成為毛澤東的數學老師。1914年,毛澤東就讀第一師範,張有晉第二度為毛澤東的數學老師。1915年,毛澤東參予驅逐校長張乾的學潮,張乾公布開除學生名單之中將毛澤東列在其首。在這次反對張乾倒行逆施的鬥爭中,張有晉堅決站在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王季范、袁吉六等堅持正義的老師隊伍中,迫使張乾收回成命,保留了毛澤東學籍,使其完成在第一師範的學業。還有,張有晉與毛澤東朝夕相處多年,深知這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學生,是位“建國之才”,雖然對他所教的數學,成績不夠理想,但是仍倍加愛護,對毛澤東開展的活動大力支持,甚至有求必應,毛澤東組織“學友會”向教職募捐,他解囊相助,一次捐款銀元100元,毛澤東組織“學友會”開展學術研究活動,聘他為導師,他欣然參加,表示極大支持。1919年以後,毛澤東領導新民學會、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黨的活動,他都積極支持。1921年,毛澤東創辦“自修大學曾聘他去上課指導,他不僅欣然應聘“分文不取”還在經費上的解囊相助。

張有晉先生一生最大的內疚是,曾參予鎮壓過一次學生運動。

那是1925年,湖南人民反對當時軍閥趙恆惕的反動統治。他當時任長郡中學校長。長郡中學和第一師範是這次長沙學生反對趙恆惕的主力軍。趙恆惕利用他與張有晉是同鄉同學等特殊關係,運用烘騙加恐嚇,逼張自晉進行鎮壓,開除學生領袖曾三、鍾偉劍、楊孔萬等,結果自己不僅迫於學生反對而謝職,而且被當時世人罵成“鎮壓學生運動劊子手”[2]。從此以後,他背著負罪感,遠離政治,潛心研究數學教學,先後著有《中學數學疑難析解》、《中學數學要旨》等,深受師生好評和歡迎。

1930年7月,彭德懷率領紅軍,一舉攻下長沙。彭德懷受毛澤東委託,派人看望了當時教育界名人,張有晉就是被看望中的一個。他深受感動。從此走出了“鎮壓學生運動劊子手”的陰影,決心投入人民革命行列。紅軍轍走後,當反動軍閥何鍵又回到長沙,進行清洗“共匪”分子。當時,毛澤東派人看望過的長郡中學校長王季范,被何鍵逮捕,欲將殺害。張有晉與王季范既是同鄉,又是同窗好友,積極參加當時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長沙教育界營救王季范的遊行、罷課等鬥爭,迫使何鍵“無罪釋放”王季老先生,從此與王季范成為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戰友。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攻占我國上海後,積極參加王季范先生倡導的“明恥教戰”運動;1946年,蔣介石發動內戰,他積極投入“反獨裁”、“反內戰”、“反飢餓”的遊行、罷課鬥爭,以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1952年,中央文史館館長符定一,根據張有晉“才、德、望”,聘任他為中央文館館員,來到北京。不久,接到毛澤東熱情邀請,來到毛澤東的中南海豐澤園家中“敘舊”。那天,在門口迎接他的,有徐特立、王季范,還有毛澤東特地邀來的當時擔任黨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曾三,當曾三上前扶張先生下車時說:“張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學生曾三迎接你”。
張先生聽到曾三名字,為之一振。昔日“鎮壓學生劊子手”的負罪感,突然籠罩心上,不知所措,平日口若懸河的張先生,看著曾三笑臉,半天才說出:“您好……。”
毛澤東看見這一情景,馬上上前解圍,扶著張自晉先生說:“張老師好,受業毛潤之歡迎您!”
他與徐特立、王季范老友握手見面之後,毛澤東扶著張先生,來到他平時接待外國元首的書房,端著上座沙發,讓張先生先座。
張先生站著,推讓徐老先坐。
徐老說:“今天是潤之請張先生,我們都是作陪的。”
王季范也上前勸:“這是潤之心意,你就領情吧。”
張先生坐下後,毛澤東又請徐老和王季范坐在張先生兩旁,自己和曾三一邊給張先生遞煙、點火,泡茶,一邊說:“今天,請張先生‘敘舊’接風,因為,曾三同志平時多次談到您對他的教育,我才知道,他就是我的師弟,所以也請他來作陪。”
曾三馬上接過毛澤東的話,說:“張先生,25年那次過節,我作為學生,年輕氣盛,當時說了一些過頭的話,使先生生氣,以後我一直後悔,要當面道歉。”曾三說到這裡,畢恭畢敬,向張先生深深鞠躬,“我當面陪禮了,請先生原諒”。
張先生聽到這裡,馬上也站起來,打斷曾三的話:“不,不”,他拉著曾三坐下,“那次,實在對不起你和你的同志,要檢討不是你,而是我鬼迷習竅……”
曾三接著說:“即使是這樣,也只是一次,您平時的教育,影響我們一生,您教育我們,‘學習要苦練加巧練’,‘數學沒有解答不了的難題,只有不會解決難題的人’,‘人生莫大恥辱,就是當亡國奴’等。這些金玉良言,激勵我在工作中不斷奮鬥……”

曾三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深深感動了張先生,眼睛充溢著喜悅的淚花。
徐老看了很高興,接過曾三的話:“這就是古人的遺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
毛澤東聽了更為高興,語出驚人:“在座諸位,都是從舊社會熬過來的,多少人死在軍閥日寇屠刀之下,多少人戰死沙場,多少人被餓而死,我們活過來已經是大幸,劉禹錫說:‘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皆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王季范接著說:“潤之說得好,我們都有是被舊社會的‘狂沙’沖洗,有幸生存下來,更應該珍惜今日的黃金年代,朝前看,多為國為民出力……”
接著,師生共進午餐,席間,毛澤東和曾三輪流敬酒,歡聲笑語,洋溢了中南海豐澤園。酒過數巡,張先生有點飄飄欲仙,對著毛澤東和曾三口吐真言說:“我當教師四十多年,今天才真正嘗到拿粉筆的滋味……”
從此以後,毛澤東經常請醫生給張先生檢查身體,送藥送禮物,曾三邀集在北京一些同學,經常去看望他。他七十歲生日,曾三聯絡十幾個同學到他家為他祝壽,毛澤東還以“老學生”的名義,敬獻了壽麵和生日蛋糕。張先生親友看見,無不為之感動。他更深有感觸地說:“我這個曾經充當過鎮壓共產黨的幫凶,最後對我最好還是共產黨……”

張有晉先生沒有辜負文史館員的歷史使命,時常記著“吹盡狂沙始得金”的至理名言,運用他良好記憶力的天賦,在新中國文史研究園地,辛勤耕耘,用他的筆記述湖湘半個世紀風雲變化,整理出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材料。還有,張先生有不少的同學,如趙恆惕等,以及很多學生,在大陸解放後,到了台灣,在各界工作。他通過各種方式,用他自己所見所聞的真情實感,向他們宣傳黨和政府對台灣的政策,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為實現祖國海峽兩岸早日統一,作出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注釋:
[1]曾三(1907-1990),湖南益陽人。1924年參加革命,建國後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國家檔案局局長,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著有《曾三檔案工作文集》。
[2]《湖南教育史(第二卷)》,嶽麓書社,2003年12月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