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發[清廣東陸路提督]

張春發,字蘭陔,江西省新余市人(渝水區羅坊鎮堆上張家村),晚清著名將領,歷任廣西左江鎮總兵、廣東陸路提督、湖北提督、雲南提督等職。受冊封建威將軍、榮祿大夫,賞襲雲騎尉世職。生於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初九日(1843年10月31日),卒於民國4年農曆九月初四日(1915年10月12日),享年72歲。

人物經歷

張春發祖父務農,父親務農兼營小本販賣。母親生子4人,春發為次。幼時家境貧寒,自幼愛習武,身體矯捷過人。清鹹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羅坊。次年被擄(據墓志銘)入太平軍,年13歲。鹹豐十一年(1861)投湘軍吉字營,後為劉松山部探騎,參加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有戰功。同治六年(1867)累升至副將,賜勇號傑勇巴圖魯。同治七年,張春發為劉松山部將隨左宗棠赴陝甘地區鎮壓回民起義,“從征回,規寧靈”(寧州,今屬甘肅省寧縣;靈州,今寧夏靈武),“戰常陷堅”。同治八年“擢總兵”。次年春,劉松山在寧夏被回軍擊斃,其侄劉錦棠領其部,張春發隨劉錦棠。同治十年攻打寧夏回民起義根據地金積堡(今吳忠市金積鎮),回民起義軍英勇反擊,決渠淹清軍,“春發開溝築堤,引流反灌,破壘二百餘”。更勇號“哲爾精阿巴圖魯”。“復巴燕戎格及河洲”(巴燕戎格,今青海化隆;河州,今甘肅臨夏)。於1872晉升為記名提督。

清同治三年七月,新疆回族人民在陝甘地區回民反清鬥爭的影響下,於天山南北起兵反清,先後攻戰庫車、烏魯木齊、哈密、瑪納斯和喀什噶爾舊城等地。早就覬覦中國新疆的浩罕汗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境內)統治者,趁機派其帕夏(即軍隊總司令)阿古柏領大軍於1865年侵入新疆,侵占喀什後,於1867年悍然成立“哲德沙爾”的(七城國之意)偽政權,自立為汗。光緒二年(1876)左宗棠奉旨率軍收復新疆。張春發從前敵總指揮劉錦棠率部征戰。首攻古牧地,打開通道。張春發“率部保護輜重”。8月12日到17日,張春發與陳廣發各率一營之兵擔任警戒和截擊逃敵任務。8月18日劉錦棠率軍急襲烏魯木齊。1877年4月14日開始清軍越過天山向南疆進攻。連克在坂、託克遜和吐魯番。5月22日阿古柏敗逃至庫爾勒自殺,殘部逃至沙俄境內。12月17日收復喀什噶爾(今喀什市),12月21日收複葉爾羌城(今莎車)。1878年1月2日收復和闐(今和田)。新疆全境除伊犁外,已全部光復。張春發乃隨同劉錦棠駐兵喀什噶爾,守衛邊疆。1878年冬,逃至安集延的阿古柏殘部阿里達什入侵,張春發領兵迎擊“大破之玉都巴什”。1879年,安集延布魯特又入侵,張春發領兵給以痛擊,“搗其巢,逐北至俄境”。1881年新疆領土全部收復。張春發在抵禦外來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清廷於1877年賞穿黃馬褂,後又“賞給雲騎尉世職”。

法國侵略者對越南早有侵略野心。1873年(同治十二年)、1882年(光緒八年)法軍兩次攻陷河內。1883年12月16日法軍6000人進攻清軍和黑旗軍防地山西。中法戰爭正式爆發後,1884年3月,張春發隨同廣西提督王德榜以記名提督入越參戰,當時由於清朝政府的妥協政策和前線統兵大員潘鼎新的腐敗無能,清軍節節敗退。1885年2月撤離諒山城,逃至鎮南關(今友誼關),又逃至廣西龍州,2月23日鎮南關被法軍占領。3月21日,張春發從王德榜配合馮子材襲擊文淵州。3月23日法軍2000人經鎮南關,向關前隘清軍陣地攻擊,馮子材命王德榜駐於鎮南關東北之油隘率部側擊法軍,張春發受命率部300人攔截法軍輜重。伏擊戰一開始,即將法軍截為二段,“春發戰最勇,殲法軍百餘人,獲糧械無算”。在戰鬥最關鍵時刻,張春發激勵部卒說:“今日戰,死;不戰,亦死!然力戰,或可不死。”300人哄應曰:“然”。於是一鼓作氣,“逕前搏戰,沖其中堅”。張春發勝利完成截擊任務後,率部趕到東嶺,從側後攻擊前隘之敵。酣戰中,不幸被敵人一顆子彈擊中右額,子彈穿頰而出,他“裹傷力戰”,有力地配合主力反攻奪回東嶺,大敗法軍,清軍乘勝追擊。3月25日收復鎮南關,29日攻克諒山,法軍慘敗。3月30日訊息傳到巴黎,法國朝野一片驚慌,民眾示威,迫使茹費里內閣倒台。

張春發在中法戰爭中,特別是在截擊法國援軍和攻占東嶺的戰鬥中,立下顯赫戰功,清廷於1885年任命他為廣西右江鎮總兵,後又改任左江鎮總兵、署廣東省陸路提督,並賞戴雙眼花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張春發在廣西對永安、長樂農民起義實行“捕首惡、散脅從”,進行鎮壓,深得兩廣總督讚賞,署了十年之久的廣東陸路提督乃得實授。光緒二十五年(1898)十一月五日張春發受到慈禧太后召見。

1900年6月,英、俄、美、德、日、法、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清廷被迫宣戰,詔諭“巡閱長江水師、前四川總督李秉衡幫辦武衛軍營,湖北提督張春發、山東總兵夏辛酉、江西按察使陳澤霖三軍聽其節制”進京“勤王”。初任湖北提督的張春發招募軍伍10營,6月中旬奉旨率部赴京,參加反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編為武衛先鋒左翼。8月6日,在李秉衡率領下,與3000餘義和團民,同赴河西務(北京以東)抗敵前線,阻擊侵略軍。8月8日始抵河西務,9日晨即遭到聯軍猛烈攻擊,部隊立足未穩,傷亡很大。且戰且退至馬頭鎮,聯軍又從兩翼包抄而來,李秉衡率部與敵激戰6小時,將敵擊退。但馬玉昆、宋慶率敗軍遇敵不戰,直退至南苑,李秉衡部無力阻住敵人的進攻,被迫節節敗退。李秉衡自度難以挽回危局,即服毒殉國,盡節前他上書清廷,表示有負朝廷的重託,並說:“張春發勇於戰”。

1901年正月二十五日(光緒二十七年),張春發調任雲南提督,統領南洋常備左軍,駐防清江。兩江總督魏光燾向清廷參奏張春發“營務廢弛”, 張春發於1904年2月25日被革職(罷官論戍)。後經湖廣總督張之洞上本“白其誣”, 1906年復官,兩江總督端方乃委其管理營務,統領南洋江常巡防營。後又署安徽壽春總兵,張春發辭不赴任,1911年(宣統三年)病免還鄉。

張春發,字蘭陔,江西新喻人。初隸劉松山麾下,充探騎,頻有功。累遷至副將,賜號傑勇巴圖魯。從征陝回,規寧靈,戰常陷堅,擢總兵。金積堡寇決渠淹我師,春發開溝築堤,引流反灌,破壘二百餘,更勇號曰哲爾精阿。復巴燕戎格及河州,晉提督。光緒二年,從劉錦棠取迪化,連克瑪納斯、達坂、託克遜,賞黃馬褂。進復西四城,予世職。五年,安集延布魯特入寇,春發度幕趨博斯塘特勒克,搗其巢,逐北至俄境。法越肇釁,從德榜奪東嶺。法援大集,彈入右額,貫左頰,裹創力戰,大捷。除廣西右江鎮總兵,署廣東陸路提督,賞雙眼花翎。二十一年,平永安、長樂匪,予實授。二十六年,調湖北,逾歲,徙雲南。魏光燾劾其營務廢弛,論戍。三十二年,張之洞白其誣,復官,綜兩江營務。宣統三年,病免,旋卒。

人物評價

春發治軍嚴,嘗雲兵佚則驕惰,以故朝夕躬訓練,暇輒使濬河流,平道路。然木訥寡文,疏酬應,同官先施者恆不答禮,且往往氣凌其上,卒以此叢忌。

張春發治軍嚴謹,他曾說:“兵佚則驕惰”。所以他朝夕督導軍士練兵習武,暇時帶領營伍浚河流、平道路。但張春發秉性剛直,“木訥寡文”,不善應酬,交往常有失禮之處。同官相見,別人施禮,他常不答禮,“往往氣凌其上”。因而得罪了不少人。

張春發回鄉後,閒居故里,為家鄉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如傳授武藝、修建公廳,修築圍牆、鑿井鋪路,賑濟貧民等,深為鄉親們所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