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祖籍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井。
1936年出生於昆明。
1951年參軍,在部隊22年。
1973年由昆明軍區宣傳部轉業到《雲南日報》主編副刊。
1979年調雲南省文聯至今。曾任《邊疆文藝》副主編、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
已在國內外出版小說、散文,詩歌等著作27本,小說《藍色象鼻湖》、《雙眼井之戀》、散文《杜鵑醉魚》、《夢回雲杉坪》等獲國家級獎;散文《冰心的木香花》在台灣獲獎;小說《炊煙》、散文《多情的遠山》、詩歌《骨肉之情》等獲省級獎;並有詩歌、小說、散文被譯成英、法、孟加拉、巴基斯坦、朝鮮等外文發表出版。
該作家是中國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界的領軍人物,在國內文學界享有盛譽,其大多數作品不僅在國內大量出版、經久不衰,而且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作者也因此獲得了國內外許多的相關獎項,以巧妙的文筆和淵博的知識為廣大的讀者創作出了經典的文學名著。
人物特寫
作為一名出色的修理工,張昆華不滿足於被動維修,他還從洋機器上琢磨出人家的設計缺陷。1981年,張昆華進入當時的昆明捲菸廠工作,他是最後一批經歷3年學徒生活的工人。張昆華的眼光沒有停留在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上,他對當工人的認識倒也簡單,工人就得學技術,就得有本事,沒技術你怎么混?一進廠,性格內斂含蓄的張昆華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技術工人。張昆華的文化程度並不高,面對那些從外國進口的機器,張昆華把雲南人這個一以貫之的人生哲學“苦”付諸自己的價值觀中,他不信有弄不懂的機器。抱著一個“苦”字迎著困難上,幾年下來,MAK8R、MAK-95等幾種機型被他使得爛熟,只要機器有故障,張昆華總是手到病除。企業進口了先進的普羅托斯70型捲菸機,需要有自己的維修技術人員。廠領導想到了張昆華,安排他跟隨外籍工程師學習維護修理技術。從安裝調試開始,張昆華瞪大了眼睛用心揣摩技術,外籍工程師早已離開了,但機器至今運行正常。
張昆華面臨了更加艱難的挑戰,領導調他去維護一種新型包裝機。從此以後,在最初的兩個多月里,他再也沒有去過相距也就幾百米的食堂吃過中午飯,請教、學習、查資料、熬夜……同事說:這樣下去,你要死在機台上。張昆華報之以憨厚的一笑。幾個月後,張昆華掌握了這種機器的維修技術,還帶出了幾個“徒弟”,這些年輕人現在都是車間的技術骨幹。賽前他曾經一度焦慮緊張,怕比不好對不起企業,對不起默默支持他的家人。不想妻子的一個電話使他改變了,妻子說:知道你想法的,可以理解你考不好的原因;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牽不出圈門,你要認真考好。張昆華一想有道理,自己代表的是企業的水平,不能讓人看扁了。一鼓作氣之下,厚積薄發的張昆華把自己送到了高級技師的門口。2007年1月,他再次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為高級技師,結束了企業沒有高級技師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