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後塍高級中學

1962年沙洲縣建立,學校更名為沙洲縣後塍中學。 1986年12月因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張家港市後塍中學。 1996年,學校為創建江蘇省重點中學作準備。

介紹

 後塍高級中學,前身是崇真中學。親眼目睹了落後挨打的老一代後塍人,決心發展教育振興中華。1938年9月,由上海部分流亡師生,建立了一個30餘人的國中補習班。次年2月,由教會接辦,定名為崇真中學。
成為教會學校的崇真中學,對學生灌輸宗教思想,同時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國社會變革中,有部分學生較早產生了革命的覺醒。崇真中學辦學十餘年,為本地和外地培養了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的專家與學者。
1952年11月,江陰縣人民政府接管全縣兩所教會學校。崇真中學改為公立,定名為江陰縣後塍初級中學。1958年學校設定高中部。1962年沙洲縣建立,學校更名為沙洲縣後塍中學。經過十幾年的改造和建設,學校展現了新面貌新氣象。雖有幾年受“左”傾思潮影響,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學校工作總體上堪稱欣欣向榮。學校規模最大時,國中四軌12班,高中二軌6班。高中畢業班年年有學生被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錄取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有近10年搞“鬥批改”,正常教學秩序徹底破壞,教育質量跌進低谷,1976年以後學校狠抓教學質量,並嘗試創特色學校。
1982-1985年期間,有國中四軌12班,高中四軌12班,學生1431人。學校是面向全市招生的三所重點中學之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在全縣穩居前列,高考出過蘇州市文科“狀元”和李政道獎學金獲得者。
1986年12月因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張家港市後塍中學。1990年9月,學校順利通過義務教育達標驗收。1996年,學校為創建江蘇省重點中學作準備。
1998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省教委評估驗收組評估驗收。1999年4月,批准為江蘇省重點中學。學校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化,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近四萬平方米,現代化學校的設備設施應有俱有,而且教育觀念也與時俱進,比較先進。2000年12月,學校被省教科所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基地”。
2002年秋季,學校初高中分設。2003年1月,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文更名為張家港市後塍高級中學。成立後塍高中時有教職工135名,本科學歷107人,中學高級教師14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1人,張家港市名教師2人,張家港市學科帶頭人4人,張家港市教學能手、教壇新秀15人。有學生2050人,教學班32個,高三8個班,高二10個班,高一14個班。
學校連年被評為張家港市雙文明單位,連年在高中、國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中獲獎,並先後多次榮獲省、市先進集體稱號。副省長王珉在1998年5月為學校題詞:“發揚學、思、導、練的教學特色,培養跨世紀的優秀人才”。

相關條目

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