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級教師
張家壽,國小高級教師。男,漢族,1924年出生,江西宜黃人。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曾在江西省宜黃縣城實驗國小任教。主要業績:1949年5月江西宜黃解放了,他便投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隨軍解放大西南。1952年5月奉命轉業退伍,在家生產待命。1952年9月份參加宜黃縣國小教育工作,10月奉命歸隊,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和平談判,於10月從朝鮮回國,由縣組織領導上分管,負責農業中學及國小工作。1977年落實政策之後,摘去右派帽子,調縣城實驗國小任教。1988年11月批准,組織上領導叫他離休,現在在家自由活動。平時年節主要集會,一切由老乾局負責安排通知。每月養老金都在實驗國小領取。張家壽同志在戰火紛飛和白色恐怖的歲月里,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建立新中國。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於革命的滾滾洪流中。參加革命後。認真遵守各項紀律,一切聽從領導指揮,服從組織安排,迅速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共和國立下了功勞。建國後。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為了祖國的強盛和繁榮,仍然一如既往地奉獻出了自己的光和熱。該同志愛憎分明,廉潔奉公,為人正直,處事公道。在被黨培養、提拔擔任了一定職務的領導幹部後,更是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保持和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始終善於積極領會黨的各項指示精神,毫不動搖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刻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獎勵。廣西壯族自治區委黨校教授
張家壽,1963年1月生,廣西博白縣人。現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廣西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管理學博士。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經濟套用與管理研究分會理事、廣西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廣西金融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廣西信用研究會副會長、廣西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廣西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廣西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廣西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廣西大學商學院MBA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廣西科技項目評估諮詢專家、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客座教授、南寧市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廣西大學校友總會理事等。1986——2005年在廣西大學工作,先後擔任過原廣西大學經濟系團總支書記兼學生工作組副組長、原廣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院長為廣西大學副校長兼任)兼工會主席、廣西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兼廣西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秘書長、廣西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工會主席等職,被廣西大學授予“優秀團總支書記”、“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兩次下派基層掛職鍛鍊,其中,1992——1993年,在廣西武鳴縣經濟委員會掛任主任助理;1996——1998年,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擔任科技副縣長,1997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副職”稱號,同年獲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振華科技扶貧獎勵基金服務獎”。2005年9月,作為人才引進到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廣西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工作。2007年和2009年被廣西區委黨校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09年,被廣西區直機關工委授予“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長期致力於區域金融、區域經濟與區域發展管理、財稅理論與實踐、自貿區與中國東協區域合作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中國東協區域金融合作與壯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研究》等著作10多部,主編《國際金融實務與理論》等教材4部,在《東南亞縱橫》、《學術論壇》、《拉丁美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機遇與挑戰:加快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金融支持體系研究),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研究10多項,主持或參與(重要參與者) “面向東協的廣西農機綜合產業發展研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最佳化研究”等自治區黨校重大課題2項,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主講課程有:《總量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巨觀經濟運行與調控》、《戰略管理》、《國際金融》、《國家稅收》、《國際稅收》、《資本論》、《現代推銷技巧》、《商務談判》、《財稅制度改革》、《政治經濟學》等。在主體班講授專題主要有:《北部灣開放開發》(現場教學)、《探索廣西沿海沿江聯動發展,推動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現場教學)、《跨越式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崛起之路》(案例教學)、《自貿區建設與中國東協區域合作》、《循環經濟與發展方式轉變》、《觀念、決策、思路——經濟學理論與地方經濟發展》、《中國東協區域合作與發展趨勢及其對廣西的影響》、《中國東協政治經濟關係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格局與富民強桂新戰略》、《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與廣西發展》、《泛北部灣區域合作框架下廣西縣域經濟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中越“兩廊一圈”區域合作關係、合作模式與投資環境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