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
簡介:
男,北京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證據科學研究院院長,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新南威爾斯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國際訴訟法協會會員。學術觀點:
1、倡導開展證據法學與法庭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並提出了廣義證據科學研究和狹義證據科學研究的理論。2、證據法是法治和司法公正的基石,堅持中國應當制定統一的證據法典。
3、基於“在證據規則中,如何體現真實、準確、可信、可靠與正義、利益、人權和關懷的價值統一,是證據制度構造的核心問題”的認識,提出了準確、公正、和諧與效率是證據法的四大價值基礎。
4、張保生教授致力於將證據法在不同法系的普適性和各國訴訟制度的特殊性結合起來,根據中國司法實踐吸取判例法國家證據制度的合理因素,構造中國證據法的理論體系。
5、在證據法的研究方法上,需要將法理學與證據法、訴訟法的研究結合起來,使訴訟法、證據法的具體規則向法理學的一般原則、正當理由升華,從更高的理論境界來鳥瞰、審視具體的審判制度和證據制度。
教育背景:
◇ 1983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專業本科生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 1999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 2000年10月-2001年1月,英國肯特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 2002年1月-12月,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 2007年7-8月,德國佛來堡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項目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事實調查模式下的證據管理研究》(2008)2、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證據科學的理論體系及套用研究》,首席專家(2006年)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證據法基本範疇研究》(2005年)
4、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重點項目:《證據法比較研究》(2004年)
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證據法中的正當理由研究》,(2004年)
6、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法律推理研究》
學術成果:
譯著:1、《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羅納德.J.艾倫、理察.B.庫恩斯、埃莉諾.斯威夫特著,張保生、王進喜、趙瀅譯,滿運龍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世界貿易憲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與滿運龍合譯)。
3、《社會交際心理學-人際行為》,湖南出版社1992年7月版(與李暉合譯)。
著作:
1、《證據法學》(教材),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版(主編)。
2、《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
3、《法律推理的理論與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獨著)。
4、《思維學引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與陳新夏、鄭維川合著)。
5、《管理哲學綱要》,紅旗出版社1987年10月版(與肖明等合著)。
論文:
1、Evidentiary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s Courts and Transition of the Judges’ Role, SUPREME COURT LAW REVIEW (2010), 49 S.C.L.R. (2d), pp.491-509.
2、《證據法學篇》,《中國法治30年回顧與展望1978-2008》,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合作第一作者)
3、《審判職能、說服責任與“案結事了”》,《證據科學》2009年第6期。
4、《推定是證明過程的中斷》,《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
5、《證據規則的價值基礎和理論體系》,《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
6、《WTO反歧視改革模式與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國際貿易》2007年8月號。
7、《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法學研究》2006年第6期。
8、《學術評價的性質和作用》,《學術研究》2006年第2期。
9、《人工智慧法律系統的法理學思考》,《法學評論》2001年第5期。
10、《法律推理中的基本矛盾》,《法理學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1、《論法律推理的本質特徵》,《吉林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12、《法律推理活動和學說的歷史考察》,《煙臺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譯文:
1、[美]羅納德·J·艾倫:“刑事訴訟的法理和政治基礎”,張保生、李哲、艾靜譯,載《證據科學》2007年12月,第15卷,第1、2期合刊。
2、[美]羅納德·J·艾倫:“相關性和可采性”,張保生、強卉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3期。
3、[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的理論基礎和意義”,張保生、張月波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4期。
4、[美]羅納德·J·艾倫:“證據法、訴訟法和實體法的關係”,張保生、馮俊偉、汪諸豪譯,載《證據科學》,2010年第6期。
5、[美]戴維·伯格蘭:“證據法的價值分析”,張保生、鄭林濤譯,載《證據學論壇》第13期。
獲獎情況:
◇ 《法律推理的理念》(論文),2006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法律推理引論》,200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書法家
張保生,號三家村人,河南省鶴壁市人,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專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鶴壁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鶴壁市書法家協會書法評審委員會秘書長等職。作品入展、獲獎:
1996年 先賢杯全國書畫大賽銅杯獎;
1997年 世界華人書畫展金獎;
1998年 東方杯全國書法展金獎;
1999年 慶祝建國50周年全國書法展金獎;
2000年 世紀龍年全國書畫大展金獎;
2001年 海內外華人手拉手迎奧運書畫藝術大展金獎;
2002年 文化部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畫大展金獎;文化部全國師生書畫展金獎;
2002年 中國書協第八屆教學成果展優秀獎;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入展;
2004年 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07年 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入展;
2007年 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入展;
2007年 在《青少年書法報》國展菁華做專題介紹。
雲南民大
張保生:男,1962年4月生,碩士研究生畢業,副教授,骨幹教師,自1996年以來先後擔任數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書記、校紀委副書記、紀檢監審辦公室主任、監察審計處處長、縣委副書記(掛職)、圖書館黨總支書記,現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校紀委委員。先後講授過《微分幾何》、《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線性代數》、《高等數學》、《偏微分方程》、《拓撲學》、《數學物理方法》、《數學建模—微分方程模型》等課程;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數學專業論文16篇,非數學專業論文3篇。其中:《M階多時滯中立型微分方程的2T周期解》獲雲南民族大學第五界科研成果二等獎、《對高校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在全省高校理論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
獨立完成雲南省教委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泛函微分方程振動性理論研究》;主持完成了雲南省紀委、監察廳課題《中國廉政文化的歷史與現狀》,獲雲南省廉政文化建設特等獎;參與完成教學研究課題《數學建模與數學改革》,並獲雲南民族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參與完成國家民委科研項目《西南少數民族特色文獻數位化建設》。
先後被雲南民族大學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雙學”活動優秀輔導員、校園文明建設優秀組織者,被雲南省委高校工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獲雲南民族學院2001年度伍達觀獎教金先進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