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壟斷競爭理論中的價格思想
正文
美國經濟學家E.H.張伯倫
張伯倫認為,壟斷與競爭力量的混合來源於產品差別,產品差別是造成壟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一種產品具有差別,就意味著賣者對他自身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壟斷,但卻要遭受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的競爭。這樣每一個賣者都是壟斷者,同時也是競爭者,因此是“壟斷的競爭者”。
張伯倫根據產品差別的概念建立了他的壟斷競爭價值理論。他認為,在壟斷競爭情況下,每家廠商的銷售量受價格、產品性質和銷售開發三個因素的影響。壟斷競爭價值理論就是研究這三個因素和銷售量的均衡關係。
張伯倫分別從單個廠商的短期均衡和一個行業所有廠商的集團的長期均衡兩種情況進行分析,指出產品差別使得個別廠商的產品需求曲線 D成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所示。如果該廠商提高價格,它將失去一部分顧客;如果降低價格,將會吸引其他廠商的一部分顧客。他進而引進邊際收益MR和邊際成本MC曲線。在短期內,如圖2所示,在需求曲線D和平均成本曲線AC既定的情況下,廠商如把生產量確定在MC=MR的水平上,就可以達到短期均衡狀態,從而實現超額利潤。從長期來看,如圖2所示,由於新廠商的進入引起價格競爭,迫使原有廠商降低價格水平,縮小利潤幅度,最後當需求曲線D下降到切平均成本曲線AC最低點的左面T點時,達到個別廠商,同時也是行業的長期均衡狀態。這時超額利潤消失,既無廠商進入,又無廠商退出,廠商個數達到最適度的數量。與純粹競爭模型相比,壟斷競爭長期均衡情況下的價格要高一些,產量要低一些,有剩餘生產能力沒有利用。


張伯倫在《壟斷競爭理論》一書中,還分析了A.A.庫爾諾、F.Y.埃奇沃思的傳統寡頭理論,提出純粹寡頭理論。寡頭就是少數人的壟斷。他區分了出售差別產品的許多銷售者之間的壟斷競爭和少數賣者之間的寡頭競爭兩種市場類型,研究了寡頭競爭價格的形成。他假定市場上只有兩個互相競爭的銷售者。一家廠商變動其價格或產量,會引起對手作出反應,並間接地影響變動價格的廠商,所以要採取措施索取壟斷價格。張伯倫認為,這種決策不需要寡頭或雙頭之間進行勾結即可實現。按圖3所示,如果由甲首先供應市場,它將生產能實現最大利潤的產量OQ,並按壟斷價格OP定價。當乙進入市場後,甲一經認識到乙對其決策必然作出反應,將會考慮降低產量到OQ1即OQ 的一半,等於乙的產量。這時整個行業的產量仍舊為OQ,價格仍舊是壟斷價格OP。當乙意識到相互依存關係,它會了解到這樣的產量和價格對它和甲都是最好的,因此生產與OQ1相等的Q1Q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