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琦,瑪格南唯一的華人攝影師,獲獎作品表現的是紐約唐人街非法移民的生活。疏離與聯繫,是其作品的主題。張乾琦著力探索人與人間的紐帶關係,追根溯源,這與攝影師早年的移民經歷有關。
生平簡介
1961年出生於台灣,1995年加入瑪格南圖片社,2001年成為正式成員。1999年,他獲得著名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基金,美國NPPA年度攝影師。
1991年展開他的專業報導攝影生涯,是目前全球最活躍的報導攝影家中,唯一台籍攝影家。張乾琦在美國先後加入西雅圖時報 (Seattle Times)與巴爾的摩太陽報 (Baltimore Sun),並於1995年獲提名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準會員(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 Inc.)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報導攝影通訊社,在巴黎、紐約、倫敦、東京設有辦公室,經年規劃攝影展覽)。他的攝影作品刊登在世界重要新聞媒體,包括德國「明星」周刊、「明鏡」周刊、法國「費加洛報」、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及「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 張乾琦自1992年起持續拍攝紐約的唐人街不為人知的一面----非法偷渡客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的這一系列作品在1998年以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與希伯來文等五種語言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94年與1996年,唐人街系列作品也曾分別在美國與法國展出。由於他持續多年、多次與偷渡客生活所拍攝的作品,揭發了美國移民社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1998年美國「時代」周刊邀請張乾琦再拍攝的紐約唐人街偷渡客專題,同步刊登於美洲版與國際版,迫使美國勞工部的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並對唐人街勞工權益進行一次重要的司法調查。該專題隨後引起歐洲媒體的重視,德文版與法文版的GEO月刊在2000年也先後刊登,歐洲各國也開始注意中國非法移民的問題。此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的唐人街專題,都是他過去八年來拍攝的精華作品,可說是歷次展覽中最完整的視覺呈現。
張乾琦在1990年獲選為美國年度大專院校傑出攝影家首獎,十年來榮獲世界二十多項專業攝影比賽獎項及榮譽,包括多次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Picture of the Year)與荷蘭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可說是報導攝影中最榮譽的專業肯定。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的紐約唐人街偷渡客專題,榮獲1999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 日常生活類首獎;1999年10月,報導攝影界中最崇高的尤金‧史密斯獎 (W.Eugene Smith Award)也因他長期拍攝此一專題,特別頒發張乾琦「人道攝影獎」,讚揚他在攝影藝術之外的人道關懷。
張乾琦也關切遊民與精神病患的生活,他的作品呈現一貫的人道關懷與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批判。張乾琦從1992年開始拍攝高雄路竹鄉龍發堂的精神病患, 也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之一。龍發堂過去三十年來挾宗教之名,非法收容精神病患,用鐵鏈強迫精神病患無償勞動,竟然在中央、地方政府的漠視下,生存了三十幾年。直到今年龍發堂病患逃出,公開控訴堂內非人道待遇之後,監察委員、立法委員才開始正式精神病患的人權問題。張乾琦過去八年來,一有機會回台灣,就到龍發堂和精神病患共同生活,最後他決定用最直接的方式拍攝這些精神病患。在展覽中,一對對煉著彼此的精神病人正視著觀眾,是最大聲的無言抗議。
另外,1991年他在西雅圖拍攝的遊民專題與1998年義務為「無疆界醫生組織」 (Medicine Sans Frontier)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拍攝的遊民專題,也將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之一。1988年他布加勒斯特深入遊民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出入深邃、黑暗的地下水道,用相機紀錄了羅馬尼亞在政治、經濟體系瓦解後,生活陷入困境者的無助與無力。這一系列照片目前正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展覽,為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無疆界醫生組織」募款。
攝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張乾琦對各種社會現象經常另有一番詮釋。1997年他分別在台灣與泰國開始持續拍攝婚紗工業與大象醫院兩個題目,記錄了在台灣特有的結婚市場機制運作與大象被視為經濟動物後的命運,可看出張乾琦非常個人風格的一面。
學歷
經歷
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攝影記者
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攝影記者
獲獎
美國年度大專院校傑出攝影家首獎(1990年)
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Picture of the Year)
荷蘭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日常生活類首獎
尤金‧史密斯獎 (W.Eugene Smith Award)
代表作
《The Chain》的攝影畫冊,內容是在一家台灣心理醫院拍攝的組圖,反映精神病人在心理醫院的生活狀態。
在他的台灣精神病院病人肖像系列裡,他使用水平視角拍攝了一組被繩子拴在一起,以至於他們誰都無法自由行走,只能排隊而行的病患。在威尼斯雙年展和其它的一些展覽上,他把這些照片放成真人大小。張乾琦在這件作品裡提出了隔離、孤立的概念。這些照片讓觀眾與照片中大膽的影像,形成一種有力量的對抗。
近況
目前仍在繼續拍攝紐約唐人街華人移民項目。乾琦在紐約的唐人街探索文化的差異和居住在那裡的人,他的“唐人街”計畫既是抒情的,又是詩意的。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當有些人會因為自己是非法移民或者懷著對外來者的懷疑,又或者因為某些信仰的關係而拒絕拍攝。我總是回想起他的一幅照片,三伏天裡,一個男人坐在廉價旅館的太平梯上,穿著內褲坐在高處,下面是擁擠的街道,他想在那兒呼吸點新鮮空氣,感受這屬於他一個人的自由時刻。真想知道張乾琦是怎么進入這間酒店取得居住者的信任。乾琦似乎總是與疏離聯繫在一起。
影響
張乾琦對包辦婚姻的陳腐和弊端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天真的越南鄉下姑娘嫁給了比她們老很多的台灣中年男子,這種婚姻給張乾琦的探索蒙上了不協調和絕望的色彩。
張乾琦的內在視角超越了今天媒體的熱門領域。在他的照片裡,沒有當今媒體中的那種快餐式新聞圖片。他總是找些敏感、困難、不起眼的主題來做,並用一種熱情、敏銳、深刻的視角來表現它們。我們肯定能從他那裡學到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