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修琦

方修琦

方修琦,中共黨員,教授,生於1962年11月,祖籍吉林。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方修琦 方修琦

現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曾任自然地理學專業學士(1984)、古地理學專業碩士(1987)、北京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1994)。從1987年7月起在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現資源與環境科學系)任教。

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在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的Climatic Impacts Centre 做訪問學者。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表層系統開放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項目研究員(2001-2005)。

第四屆CNC-IGBP-GCTE工作組成員。

主講課程

主要講授《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研究生課程)。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自然災害和地理學思想史方面的教學、研究和科普工作。

主要從事氣候變化重建與影響評價、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環境演變等研究。

主要貢獻

方修琦活動圖冊 方修琦活動圖冊

在全新世氣候演變研究方面,根據仰韶-龍山文化時期(7000-4000aBP)的旱作、稻作北界,復原了我國全新世暖期的降水,證明當時降水較現代多100~200mm;並進一步根據稻作區-伏旱區-副高區之間的對應關係,推斷出我國全新世暖期時古副高的位置。發現了4~3.5kaB P的環境突變過程中降水變化落後於溫度變化300-500年。

在環境演變對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影響方面,從環境演變引起資源變化的角度分析我國考古學文化的興衰:提出仰韶-龍山文化時期農耕區的擴大與水稻種植界線的北移與全新世暖期的暖濕環境相對應;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是由原始農業文化衰落形成的,是對全新世暖期結束的環境變化的回響。

在人類對環境演變的適應研究方面,發現人類對10年際氣候變化的回響滯後2-3年左右。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方面,提出根據城市土地利用特徵劃分城鄉過渡帶、並利用突變檢驗方法對於城鄉過渡帶位置的檢測。

發表論文50多篇。

教材編寫

面向21世紀教材、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教材《全球變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專

科研項目

主要集中在過去環境演變重建、環境演變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人類對環境演變影響的適應研究。

近期項目

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與機理的實證研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05)

歷史時期環境變化的重大事件復原及其影響研究(中國科學院創新基金,2002-2005)

過去2000年中國環境變化綜合研究(中國科學院創新基金,2000-2003)

近期論文

2005年

1. 方修琦,蕭凌波,葛全勝,鄭景雲. 湖南長、衡地區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序列重建. 第四紀研究2005,(1):74-79

2. 王媛,方修琦, 徐錟, 戴玉娟.氣候變暖與東北地區水稻種植的適應行為. 資源科學. 2005, 27(1): 121-127

2004年

3. 方修琦,王媛,徐錟,雲雅如.近20年氣候變暖對黑龍江省水稻增產的貢獻分析. 地理學報. 2004. 59(6):820-868

4. 方修琦, 王媛, 雲雅如.氣候變暖對黑龍江省糧食作物的影響及人類的回響. 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中國氣象局編. 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研討會論文集. 氣象出版社. 2004. 272-278

5. 方修琦,葛全勝,鄭景雲.環境演變對中華文明影響研究的進展與展望.古地理學報.2004.6(1):85-94

6. 方修琦,葛全勝,鄭景雲.全新世寒冷事件與氣候變化的千年周期.自然科學進展.2004. 14(4):456-461

7. 方修琦,孟勝修. 地球年齡探究史話. 地理教學. 2004.(5):4-6

8. 陳泮勤,方修琦. 全球變化區域適應研究的主要科學問題. 地球科學進展. 2004,19(4):664-665

9. 陳曉霞,方修琦.對江蘇邳州市農村中學環境教育狀況的調查.環境教育.2003,(6):22-23

10. 王培華, 方修琦. 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歷史記錄及其意義.古地理學報.2004.6(4):480-484

11. 王媛 方修琦, 徐錟,雲雅如. 氣候變化背景下“氣候產量”計算方法的探討. 自然資源學報. 2004.19(4):531-536

12. 葉瑜, 方修琦,葛全勝,鄭景雲. 從動亂與水旱災害的關係看清代山東氣候變化的區域社會回響與適應.地理科學. 2004,24(6)

13. 葛全勝,陳泮勤,方修琦,林海,葉謙. 全球變化的區域適應研究:挑戰與研究對策. 地球科學進展. 2004. 19(4):516-524

14. 馬玉玲,余衛紅,方修琦. 呼倫貝爾草原對全球變暖的回響. 乾旱區地理.2004,27(1): 29-34

15. 葛全勝,鄭景雲,滿志敏,方修琦,張丕遠.過去2000年中國溫度變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自然科學進展.2004,14(4):449-455

16. 葛全勝,何凡能,鄭景雲,滿志敏,方修琦. 21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的思考. 地理研究. 2004, 23(3):374-384

17. 邵雪梅,黃磊,劉洪濱,梁爾源,方修琦,王麗麗.樹輪記錄的青海德令哈地區千年降水變化.中國科學.2004,34(2):145-153

18. 朱海峰,王麗麗,邵雪梅,方修琦. 雪嶺雲杉樹輪寬度對氣候變化的回響. 地理學報.2004.59(6):863-870

主要論文

1. 方修琦, 盛靜芬. 2000. 從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的時空變化看人類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適應. 自然資源學報. 15(3):213-217

2. 方修琦. 1999.從農業氣候條件看我國北方原始農業的衰落與農牧交錯帶的形成.自然資源學報 14(3): 212-218

3. 方修琦.1999.論人地關係的主要特徵.人文地理.(2):19-21

4. 方修琦, 章文波, 張蘭生.1998.全新世暖期我國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義.自然資源學報 13(1): 16-22

5. 方修琦,孫 寧.1998.降溫事件: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中斷的可能原因,人文地理,(1): 71-76

6. 方修琦 張蘭生 1998 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3500aBP的降水突變事件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增刊)

7. 張蘭生, 方修琦, 任國玉. 索秀芬 1997 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環境演變 地學前緣. (1): 127-136

8. 方修琦 1989 天山托木爾峰地區7500年來的氣候變化 《乾旱區地理》(1) 6-10

9. 方修琦 1989 建立歷史災情序列方法的探討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增刊2 57-64

10. 方修琦 1987 陝北及鄂爾多斯地區的降水變化與沙漠化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 90-95

科普作品

1. 方修琦,孟哲虹,王燕津. 環境教育資源庫,華夏出版社2001.

2. 方修琦 李志堯 羅海江 漫步地球村。 知識出版社 1998

3. 方修琦 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地理環境卷)南海出版公司,1994 環境演變部分

4. 方修琦.面對氣候變化話說人類“適應”.中國氣象報/ 2004 年/ 03 月/ 18 日/ .2004(1368)

5. 方修琦,孟勝修. 地球年齡探究史話. 地理教學. 2004.(5):4-6

6. 方修琦, 孟勝修.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增加的主要證據. 地理教學. 2002, (12):

7. 方修琦,周苹. 全球變化研究與地理學. 地理教學. 2002, (8):3-5

8. 方修琦. 2000. 固體地球系統的過程及其意義. 地理教育. (5)

9. 方修琦,孟勝修.1999. 大氣成分變化與全球環境變化. 地理教育.(4):6-8

10.方修琦 孟勝修 1991 中國歷史上的自然災害 地理知識 5期 28

獲獎記錄

獲得教育部等部委級獎勵多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