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中立(1868~1958.1)字雪門,號耐寒,又號六一子,現臨淄區敬仲鎮呈羔村人。背景
中立幼年,家極貧苦,12歲才得入塾讀書。兩年後因無力交納束修而退學,16歲得人幫助重新入學。以是,勤奮自勉,倍加刻苦。22歲考中秀才。1903年,35歲時,以第十四名高中清光緒癸卯(二十九年)科舉人(清最後一科鄉試)。中舉後,執教臨淄縣立高等國小堂,任堂長兼國文教員。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廣泛傳播,張中立也由擁護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維新,轉而趨向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終至成為一位民主進步知識分子。他經常向學生進行反對封建、破除迷信的教育。1912年5月,在他的帶動下搗毀了臨淄縣城隍廟中偶像。一時士紳大嘩,誣為離經叛道,構成省案。張中立力排非議,據理爭辯。時值袁世凱當政,復辟逆流猖獗,極力標榜舊禮教。審理一年,竟以毀壞他人建築物罪,罰銀八百元結案。張中立敗訟,憤而離職,去青州守善中學任教。
1934年,馮玉祥在濰縣廣文中學見到張中立,言語契合,遂被延聘去泰山寓處為其講授《易經》。張中立對馮玉祥急國憂民的行止和為人極為敬佩。一日,有些基督教會人士來見張中立說:“您常和馮先生在一起,請您勸勸他,他現在背離了‘主’。”中立當即回答:“我們吃,靠科學;穿,靠科學;走路,靠科學;一切都靠科學。馮先生走的是科學道路,勸他做什麼?”又日,與馮野遊,見一人棺槨葬母,哭泣甚哀,馮稱嘆不止,張中立異議說:“孝敬父母應在生前,死後葬儀不過掩人耳目,應力求節儉”。
是冬,張中立受馮玉祥的委託,與范明樞在泰山附近三十里內的農村辦起“紀念武訓國小”十五處,專一接收貧窮子女免費入學,張中立任副總校長。1938年春,日軍占領泰安後,大部師生投入了民族解放鬥爭中去,張中立雖年近古稀,也輾轉於泰安、徂徠山區繼續辦學育人並積極從事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被譽為“抗日愛國老人”。1939年冬,在泰安小紅崖地方遭遇敵人,衣服被剝光,人被打昏,幸村人救活送還。傷愈,他立即親送孫兒、孫女參加八路軍。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家百廢待興,亟需和平、民主。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蓄意發動大規模內戰。張中立毅然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決心為實現中國的民主政治奮鬥餘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張中立應聘為山東文史館館員。1958年1月病故,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