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四牌樓

興化四牌樓

興化四牌樓始建於明代的飛檐翹角的四牌樓,上面懸掛著47塊頌揚興化歷代名人的匾額;始建於宋代的八字橋和長安橋坐落在廣場東側,讓人仿佛回到當年的“小橋、流水、人家”。上懸表彰興化歷史名人47塊81人次,除7塊舊匾外,其餘40塊均按《縣誌》所載內容,請全國知名書法家趙朴初、啟功、沙孟海等40人重新題寫,書體各異流派紛呈,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國內也十分罕見。

牌坊、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在興化,明清兩朝建於府第、寺觀、祠堂、陵墓以至橋頭、路口的各種牌坊不下百座,一般都是四柱三門式或雙柱單門式,唯獨建於明代 的四牌樓為四柱四門的亭閣式。它兩層重檐,八角飛翹,頂上“五嶽朝天”,顯得十分莊重 而典雅。
興化四牌樓在明代稱做“四攢坊”,清代以後叫四牌樓。關於它的建成時間,興化所有的 方誌中都沒有確切的記載。現存最早的興化地方志為胡志,成於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 通篇無四攢坊或四牌樓的記載。最早以文字記載的是成於明朝萬曆十九年1591的歐志,記為:“太平橋有四攢坊,曰國朝省閣,曰淮海人文,曰極品封君,曰狀元宰相。”此後,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張志,鹹豐元年1851的梁志及1943年的李志都分別作有記述。由 此可以推斷,興化四牌樓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後、萬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約 30年間。如果我們再從最初出現的“狀元宰相”和“極品封君”兩塊匾額來分析,四牌樓的 建成時間又當在李春芳升任首輔、李鏜被蔭封少師之後,那么,最早也只能是明代隆慶二年 1568。如其再早,李春芳雖已入閣,但不能稱“宰相”,只能與高谷同入“國朝省閣”, 李鏜也封不了少師,稱不上“極品”。因此,可以認為,興化四牌樓的建成時間應當在1568 年至1591年約20年間,距今約有430年。
430年間,四牌樓曾兩次被毀。第一次被毀事載於梁志,云:嘉慶元年為公元1796年, 毀前只有過一次修理記錄,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縣張可立重修,至被毀已相隔112年 。一百多年來,尤其是乾隆一朝,大興文字獄,興化連出兩起大案,誰還膽敢倡修這前明的遺物﹖於是年久失修,就這么自然圮廢了,所幸僅隔二年也就重複舊觀。第二次被毀是距離 第一次被毀170年的1966年,“文化革命”破“四舊”,立“四新”,四牌樓在劫難逃。那 時它身負兩重罪名;一是“封資修”的黑貨,屬於應被掃蕩之列的“四舊”;二是它曾是屠 殺革命先烈的刑場,懸掛過革命烈士的頭顱經查,這一條罪名無憑無據。於是兩罪並罰, 主體建築被拆除,大部分匾額被肢解,那砸不爛的幾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門補鍋塘的舊 河沿下。自24年後,直至1990年,興化人民政府順應民意,全市人民積極捐資,四牌樓才得 以重見天日。
關於四牌樓的位置,歐志記為“太平橋”即縣橋,1958年廢圮,張志記為“縣前”,梁 志記為“縣橋北”,其實都指同一位置,即舊縣衙以南與舊城內東西大橋交叉點的正中央, 四柱四門,四向皆通。它與北去的舊縣衙、曼園柳園、海子池、拱極台,南去的縣橋、益 恭坊、中正門小南門成一軸直線。東去可達八字橋,西去直通西城樓,成為舊城中心的標 志性建築。1990年恢復重建時,考慮到舊城改造等諸因素,略作挪動,建原址之東北,與博 物館渾然成一體。
四牌樓的匾額,1943年的李志記有47塊,1966年拆毀前正應其數。根據記載,累計應為49 塊。除我們今天所見的47塊外,尚有明代初建時懸掛的“國朝省閣”和“淮海人文”。這兩 兩塊匾額在康熙二十三年重修時仍然存在,根據推測,嘉慶三年1853重建時被撤。“國朝 ”一詞,意同“當朝”,“國朝省閣”本為明代“國朝”閣相高谷等人專立。進入清代,“ 國朝”一詞已不合時宜,於是換成了“省閣名公”。“淮海人文”泛指興化有史以來的歷代 名望英傑,它與四牌樓其它匾額都明確為誰人專立而不諧,因而將其撤去應該說是很有見地 的。
47塊匾額旌章興化籍歷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開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壽之徵, 跨越五個朝代。但立匾的時間卻不以歷史先後為順序。根據記載,明代初建時只有4塊,後 加“東海賢人”和“中原才子”不過6塊,基本上都是為當時明代的人物所立。康熙二十 三年以後才逐步增加,出現了宋元時期人物的匾額。嘉慶三年才形成“上下四旁皆立匾,可 以覘文物之華焉”。47塊匾額,絕大多數為地方官府或士紳名流發起公立。其中御賜之“性 靜情逸”以及民初大總統徐世昌特頒之“仁壽之徵”也只是地方上複製或仿製。因而,家大 勢大者盡點上風,一些在歷史上很有地位的如成元竹、胡獻、陸西星、宗元鼎、禹之鼎等卻 無人問津,更不要說張士誠、施耐庵之輩了。至於武士、閨閣、藝匠、方外本受歧視,當然 一概摒之。因此,四牌樓的匾額可以反映興化部分歷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舊匾的題字書家,除“詩畫名家”為鄭板橋所題、“性靜情逸”摹鹹豐御書外,其餘皆不 詳。舊時習俗,書家為專人立匾題書時,從不署書家名號,這既是表示書家的謙遜,更是為 了避免喧賓奪主,相沿成俗。今日重建之四牌樓,47塊匾額,除1塊舊匾、6塊仿舊外,其餘 40塊分別由我國當代40位大書法家題書,使興化四牌樓不僅成為歷史文物,而且成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

牌坊來歷

牌坊、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在興化,明清兩朝建於府第、寺觀、祠堂、陵墓以至橋頭、路口的各種牌坊不下百座,一般都是四柱三門式或雙柱單門式,唯獨建於明代的四牌樓為四柱四門的亭閣式。它兩層重檐,八角飛翹,頂上“五嶽朝天”,顯得十分莊重而典雅。興化四牌樓的沿革
興化四牌樓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後、萬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約30年間。如果我們再從最初出現的“狀元宰相”和“極品封君”兩塊匾額來分析,四牌樓的建成時間又當在李春芳升任首輔、李鏜被蔭封少師之後,那么,最早也只能是明代隆慶二年(1568)。如其再早,李春芳雖已入閣,但不能稱“宰相”,只能與高谷同入“國朝省閣”,李鏜也封不了少師,稱不上“極品”。因此,可以認為,興化四牌樓的建成時間應當在1568年至1591年約20年間,距今約有430年。430年間,四牌樓曾兩次被毀。第一次被毀事載於梁志,云:嘉慶元年為公元1796年,毀前只有過一次修理記錄,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縣張可立重修,至被毀已相隔112年。一百多年來,尤其是乾隆一朝,大興文字獄,興化連出兩起大案,誰還膽敢倡修這前明的遺物﹖於是年久失修,就這么自然圮廢了,所幸僅隔二年也就重複舊觀。第二次被毀是距離第一次被毀170年的1966年,“文化革命”破“四舊”,立“四新”,四牌樓在劫難逃。那時它身負兩重罪名;一是“封資修”的黑貨,屬於應被掃蕩之列的“四舊”;二是它曾是屠殺革命先烈的刑場,懸掛過革命烈士的頭顱經查,這一條罪名無憑無據。於是兩罪並罰,主體建築被拆除,大部分匾額被肢解,那砸不爛的幾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門補鍋塘的舊河沿下。自24年後,直至1990年,興化人民政府順應民意,全市人民積極捐資,四牌樓才得以重見天日。
歐志記為“太平橋”即縣橋,1958年廢圮,張志記為“縣前”,梁志記為“縣橋北”,其實都指同一位置,即舊縣衙以南與舊城內東西大橋交叉點的正中央,四柱四門,四向皆通。它與北去的舊縣衙、曼園柳園、海子池、拱極台,南去的縣橋、益恭坊、中正門小南門成一軸直線。東去可達八字橋,西去直通西城樓,成為舊城中心的標誌性建築。1990年恢復重建時,考慮到舊城改造等諸因素,略作挪動,建原址之東北,與博物館渾然成一體。

四牌樓匾額

1943年的李志記有47塊,1966年拆毀前正應其數。根據記載,累計應為49塊。除我們今天所見的47塊外,尚有明代初建時懸掛的“國朝省閣”和“淮海人文”。這兩兩塊匾額在康熙二十三年重修時仍然存在,根據推測,嘉慶三年1853重建時被撤。“國朝”一詞,意同“當朝”,“國朝省閣”本為明代“國朝”閣相高谷等人專立。進入清代,“國朝”一詞已不合時宜,於是換成了“省閣名公”。“淮海人文”泛指興化有史以來的歷代名望英傑,它與四牌樓其它匾額都明確為誰人專立而不諧,因而將其撤去應該說是很有見地的。
47塊匾額旌章興化籍歷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開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壽之徵,跨越五個朝代。但立匾的時間卻不以歷史先後為順序。根據記載,明代初建時只有4塊,後加“東海賢人”和“中原才子”不過6塊,基本上都是為當時明代的人物所立。康熙二十三年以後才逐步增加,出現了宋元時期人物的匾額。嘉慶三年才形成“上下四旁皆立匾,可以覘文物之華焉”。47塊匾額,絕大多數為地方官府或士紳名流發起公立。其中御賜之“性靜情逸”以及民初大總統徐世昌特頒之“仁壽之徵”也只是地方上複製或仿製。因而,家大勢大者盡點上風,一些在歷史上很有地位的如成元竹、胡獻、陸西星、宗元鼎、禹之鼎等卻無人問津,更不要說張士誠、施耐庵之輩了。至於武士、閨閣、藝匠、方外本受歧視,當然一概摒之。因此,四牌樓的匾額可以反映興化部分歷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舊匾的題字書家,除“詩畫名家”為鄭板橋所題、“性靜情逸”摹鹹豐御書外,其餘皆不詳。舊時習俗,書家為專人立匾題書時,從不署書家名號,這既是表示書家的謙遜,更是為了避免喧賓奪主,相沿成俗。今日重建之四牌樓,47塊匾額,除1塊舊匾、6塊仿舊外,其餘40塊分別由我國當代40位大書法家題書,使興化四牌樓不僅成為歷史文物,而且成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

部分匾額的意思

開科第一 為南宋進士時夢珙立。時夢珙是興化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文科進士,曾任桐廬縣知縣。題字書家林劍丹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溫州書畫院院長。
忠孝同胞 為明朝孝子顧師魯、知州顧師勝立。顧師魯曾協助徐達攻克鹽城、寶應、興化、淮安,立下了功勞。江淮平定後,回歸故里侍奉祖母。其弟顧師勝於洪武十三年出任四川眉縣知縣,與叛軍作戰而死,後追贈知州官銜。題字書家為著名學者、圖書館學家、書法家顧廷龍先生,曾任上海圖書館館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顧問等職。
第一元勛 為明朝左丞張騏立。元末張騏跟隨張士成起義,駐紮杭州、湖州,後歸順明朝,任江西行省參政、左丞,被興化人視作功勳卓著的元勛。題字書家為著名學者、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
遼城漢節 為明朝主事陸容立。洪武年間,陸容被徵選為禮部主事,因擅長辭令,兩次奉命出使朝鮮,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題字書家為已故當代著名書法家、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武中奇先生。
恩榮三錫 為明朝知縣邵斌立。邵斌曾任永寧知縣,清廉正直,受到百姓愛戴,有較高的美譽度,朝廷多次給予賞賜。題字書家金意庵先生,為當代著名滿族書法家,曾任中國書協理事、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吉林省書畫院名譽院長、吉林省文史館館員。
台藩衍貴 為明朝御史舒楚立。舒楚於永樂二年任四川道御史,政績突出,頗有名聲。題字書家吳建賢先生,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育天下才 為明朝進士馬忠立。馬忠曾任國子監助教。題字書家周志高先生,祖籍興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雜誌主編。
五朝元老 為明朝大學士高谷立。高谷從政期間歷經明成祖、宣宗、仁宗、英宗、景宗五朝,故有五朝元老之稱。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兩朝忠藎 為明朝尚書成王進立。成璡任蔚州知縣、北平布政使參議,當成祖北征時與太子同臥同起。病故後,先後被追贈為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其孫成諧在與俺答作戰中殉職。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狀元宰相 為明朝首輔李春芳立。李春芳是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狀元,後任建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忠極殿大學士。題字書家沙孟海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生前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等職務。
中原才子 為明朝福建按察副使宗臣立。宗臣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因觸怒嚴嵩出為福建參議。倭寇進犯,宗臣率眾抗擊,戰功卓著,升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學政。宗臣是明朝嘉靖“七子”之一。題字書家謝瑞階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歷任中國書法家名譽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東海賢人為明朝哲學家韓貞立。韓貞出身貧寒,成年以後傾心向學,成為泰州學派的傳人,經常開展平民教育,接濟窮人。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兩世炯卿 為明朝憲副趙宋立。趙宋是明朝嘉靖進士,官至山西寧武兵備副使、山西行太僕寺卿,歷經嘉靖、隆慶兩朝,剛正不阿,廉潔自持。題字書家何應輝先生,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
極品封君 為明朝少師李鏜立。李鏜是李春芳的父親,父因子貴,被贈封為少師,所以稱為“極品封君”。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省閣名公 為明朝大學士高谷、尚書成王進、侍郎楊果立。讚譽他們是國家中樞機構內有名的人物。題字書家劉江,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名宦傳芳 為明朝主事袁應琪立。袁應琪是明朝萬曆二年進士,戶部主事,有功於家鄉,家鄉曾建立祠堂祭祀他。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青瑣名諫 為明朝御史黃建中立。黃建中任御史,敢於上書直言,權貴多所畏忌。“青瑣名諫”即“宮門內的著名諫官”的意思。題字書家周慧王君,當代著名女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
右省名卿 為明朝侍郎魏應嘉立。魏應嘉是明朝萬曆進士歷任汝南糧官、太常卿、大理太僕卿、兵部右侍郎等職。題字書家徐一本先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報》副社長等職。
五子濟美 為明朝贈封御史解汝楫立。解汝楫教子有方,五個兒子都顯達。題字書家潘主蘭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生前曾任福建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顧問,福建畫院副院長、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等職。2001年與啟功一起獲得中國文聯與中國書協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書法專業學術獎——“第一屆中國書法蘭亭終身成就獎”。2001年去世。
忠誠正直 為明朝尚書解學龍立。解學龍是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江西巡撫,南明弘光朝任刑部尚書。為官忠誠,正直無私。南明滅亡時投江自殺,以身殉職。題字書家胡問遂先生,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平章綸閣 為明朝大學士吳生生立。平章,古官名,即宰相之意;綸閣是為皇帝擬機要檔案之處。平章綸閣是讚譽吳生生位高權重。題字書家曹寶麟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暨南大學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書法篆刻研究室主任。
冠楚廉能 為明朝知縣顧士奇立。顧士奇曾任湖南江華等縣知縣,勤儉廉潔,聲名遠揚。題字書家錢君陶,當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在詩、書、畫、印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和貢獻,歷任上海市書協、美協常務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1998年去世。
瓊林世宴 為明清兩朝陳常道、陳愛輒、陳履中、陳以恂、陳廣道五進士立。陳氏一門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出了陳常道、陳愛輒、陳履中、陳以恂、陳廣道五個進士。瓊林,苑名,宋代興國八年曾經在此宴請新科進士,此後成為定例。所以參加瓊林宴也就是取得進士身份的標誌。題字書家張海先生,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九世一品 為明清兩朝的李秀、李旭、李鏜、李春芳、李茂材、李思誠、李祺、李楠等李氏世代九人而立,稱他們都是一品高官。題字書家高式熊,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西泠印社副秘書長,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闔門忠孝 為明朝知縣李信立。李任信湖廣和平縣知縣,清兵來攻,李信及其二子據城堅守,城破,不降被殺。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畿甸清霜 為清朝巡道吳元萊立。吳元萊是清順治十七年貢生,由中書歷任郎官等職,升至直隸巡道。畿甸指京都一帶,清霜形容其為官清正。題字書家朱貧田,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烈孝格天 為清朝孝子陳嘉謨立。清朝順治初年,陳嘉謨之父蒙冤即將被處死,陳嘉謨寫血書為父鳴冤,投河而死,感動眾人。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萬邦總憲 為清朝左都御史李楠立。李楠是清朝康熙十二年進士,歷任翰林檢討、內閣學士、工部、戶部侍郎直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左都御史為都察院主官,李楠於任上糾正許多錯案,故有萬邦總憲之稱。題字書家啟功先生是已故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名賢鼎望 為清朝布政使徐火旦及其兄徐熹立。徐火旦由進士升至廣東布政使,很有政績。其兄徐熹因弟弟出門為官,甘願放棄科舉選拔回家照顧母親。題字書家瓦翁先生,當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家,蘇州東關印社名譽社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2008年去世,享年100歲。
兄弟聯芳 為清朝知縣魏曰祁、魏曰郁立。魏曰祁、魏曰郁於康熙二十一年同時中進士,後分別任職四川高縣、福建潭平縣,都卒於任上。題字書家方傳鑫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編輯組組長。
三鳳和鳴 為清朝進士孫兆奎、孫宗緒、孫麒三人立。孫兆奎康熙四十二年進士,任廣西武緣縣知縣,後任兵部、吏部主事等職,學識淵博。弟孫宗緒康熙五十一年進士,任河南安陽知縣,積勞成疾,卒於任上。弟孫麒康熙五十七年進士,崇尚節氣。孫氏三兄弟同中進士,皆有美譽,故稱三鳳和鳴。題字書家劉小晴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史館館員。
鸞廷世美 為明朝舉人姚更生立。姚更生遠祖姚厚從高帝起義,拜潼關都指揮使,子孫世襲。姚更生的父親姚珍,任連江、鎮遠知縣,仁慈儉素,姚更生也是舉人。題字書家胡公石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江蘇鹽城人,建國前曾擔任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私人秘書,建國後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寧夏書協名譽主席、寧夏書畫院名譽院長。1991年12月調任江蘇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97年去世。
玉署清華 為清朝庶常趙秉忠立。趙秉忠是乾隆十年進士,入庶常館學習三年,散館後,任武英殿纂修。宋太宗曾賜翰林蘇易簡“玉堂清署”,後世亦因此稱翰林院為“玉署”,清朝庶常館與宋朝翰林學士院相類似,所以用“玉署清華”讚美趙秉忠。題字書家王學仲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書協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天津大學教授。
詩畫名家 為清朝詩畫家陸滄浪、陸震、李沂、李魚單、顧符真、顧於觀、李恢、李慧火、黎本淳、魏標、王國棟、顧錫爵十二人立。題字書家為上海已故著名書畫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應野平先生。
才步七子 為清朝進士鄭燮立。鄭燮官山東時愛民如子,詩、書、畫俱佳,有“三絕”之稱。題字書家費新我先生,為我國著名左筆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1992年去世。
詞林碩望 為清朝文學家黃本泰、黃本綸立。黃本泰、黃本綸姿質過人,黃本泰文章優美,成就後學甚眾,黃本綸文章犀利,鋒芒畢露,中乾隆三十二年經魁。兩人均不足二十歲就已有名氣,為時人所推重。題字書家蔣維崧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漢語大詞典》副主編、山東大學教授,2006年去世。
江左名元 為清朝知縣徐步蟾立。徐步蟾是清朝乾隆十二年解元(第一名舉人),乾隆十六年進士。題字書家謝稚柳先生,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文物鑑定家,歷任原中央大學教授、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組長,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
經訓貽芳 為清朝進士任陳晉、御史任大椿立。任陳晉精於《易經》,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其孫任大椿於乾隆三十四年中進士,後以主事參修《四庫全書》,乾隆五十四歲升至陝西道監察御史,不久病故。任大椿對經學訓詁頗有研究,主要成就在考證名物制度、輯錄國小軼書方面,著作豐富,是揚州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題字書家陳大羽先生,當代著名書畫家,曾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名譽主任、教授。
學冠東南 為清朝進士顧九苞立。顧九苞精通群經,著作宏富,乾隆四十三年考取進士後病故。題字書家尉天池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瓊林耆宿 為清朝檢討王月旦立。王月旦工詩善寫文章,在家鄉很有名氣。嘉慶七年為翰林院檢討。題字書家王澄先生,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粵西召杜 為清朝知府王志廣立。乾隆年間王志廣先後任廣西梧州、柳州知府。“粵西召杜”比喻王志廣有召、杜兩位名宦的聲譽。題字書家伍純道先生生前任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性靜情逸 為清朝中允劉熙載立。劉熙載是道光二十四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鹹豐帝看重他的學問和人品,書寫了“性靜情逸”四個字賜給他。題字書家劉炳森先生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文物鑑定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常委。
行為士表 為清朝進士陳廣德立。陳廣德道光二十五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後請假回鄉,侍養母親甚勤,生平交友謹慎,儉衣朴食,行為堪稱表率。題字書家沈鵬,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畫》主編。
望重南宮 為清朝進士孔廣謨立。孔廣謨品學兼優,中進士後,因病未能赴知縣任,卒於家。題字書家沈覲壽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
南宮第一 為清朝會元陸殿鵬立。陸殿鵬博覽經史,光緒二十年中會元,經廷試中進士,授吏部文選司主事。回歸故里後,努力呈請革除弊政。題字書家肖嫻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
古之遺愛 為清朝庶常成占春立。成占春於同治十三年任雲南易門知縣,召集流亡百姓耕種教化,為民謀利,後調升至鎮雄州知州,以喪母而歸故里,仍關心地方事務。題字書家徐石橋先生,祖籍興化,長期任職南京博物院。
仁壽之徵 為民國百歲老人康齡立。題字書家蘇局仙先生,前清秀才,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景區交通

市內公交2路、4路乘至四牌樓下,8路、9路、10路、16路乘至八字橋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