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禪寺位於湖北省黃石市境內風景秀麗的東方山中。相傳此山因漢代人奇人東方朔而得名。然真正使其名揚天下,被譽為“三楚第一山”,則要歸於佛門香火。
公元804年,馬祖道一大師高足德聰明和尚,奉師命來湖北弘法,見此山雄奇秀麗,林木郁蔥,百鳥和鳴,頓生戀慕,不忍離去。後知山名東方,因師囑中有“遇東方而止”,故在此山結廬而居。和尚佛學淵博、品德高尚,深受周圍數縣百姓愛戴。
公元806年,因地官吏推薦,唐憲法宗宣召德聰和尚入京參與一次盛大法會,祈禱國泰民安及皇圖鞏固,獲賜紫衣金缽。事畢,得憲法宗垂詢,因其精深博大的學識而受褒揚,親賜法呈“智印”。次年夏,和尚回山。同年秋,憲法宗派送一頭鐵牛贈和尚,並為其修建梵宇,御書賜名“寶峰招提”,從而使此寺成為當時鄂東南人梵主動之首。公元812年,和尚無疾坐化,憲法宗聞後,傷悼不已,親書一詩以示悼念。此後,寺中高僧輩出,屢受皇封。
公元1011年,宋真宗召見第八世解明和尚,御筆親改寺名為“寶寧禪寺”。公元1096年元成宗召見第二十世安山和尚,欽賜佛經衣缽,御筆改題寺名為“化禪寺”。公元1466年,明憲宗又改寺名為“弘化禪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在三十世信岩和尚時,弘化禪寺在九縣有田地,在大冶、陽新、鄂城三地擁有附屬寺院一百多座,香火達於鼎盛,歷代高僧中,三十六世佛子曇晦上人為新羅國王族人。上人佛學,深得禪宗三昧,又通曉幾國語言文字,一直為明王室楚王父子所敬重。上人在山弘教十五年,與中外佛子交往頻繁,為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弘化禪寺歷史上一直設有學塾,培養出大量棟樑之才及脂門高僧。據考,單大冶建縣後,縣內幾乎百分之六十的進士、百分之七十的舉人、百分之五十五的秀才;以及寺中歷代方丈、各級執事同近鄰數十處蘭若中之高僧,皆從此學塾而出。學塾教師都是飽學碩儒,最低為“三甲進士”。
弘化禪寺曾經歷了“三災三火之厄”,但屢廢屢興,始終雄踞鄂東南佛剎之首。近代,因“文革”之難,寺院遭到嚴重破壞,文物、財產、田地等所遺無幾。“文革”後,千年古剎基本恢復到萬曆年間之規模,又名符其實地成為鄂東南禪林首剎。
弘化禪寺整體布局縝密,迴廊曲折,相互貫通,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地藏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寺內有重要的文物祖師舍利塔金塔頂,鎮寺之寶為宋初的沉香木祖師像。寺內有塔林,有塔約五十座,最重要的開山智印祖師塔。珍藏佛經三百餘部,有碑刻五十餘塊。
弘化禪寺著名的祖師為智印法師。現任方丈正慈法師,兼任湖北省佛教協會理事。現任監院透化法師,70歲。
相關詞條
-
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是中國佛教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禪宗(南宗)的主要道場,向有“嶺南禪林之冠”和“嶺南第一山”之稱。寺廟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城東南約六公里的曹溪北岸...
寺廟布局 寺廟珍藏 辦學修典 修寺建塔 寺院史略 -
萬壽禪寺
萬壽禪寺,位於浙江省杭州西北,天目山東南餘脈的徑山,創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距今已有千二百多年歷史。該寺始興牛頭禪法,由法欽開山,宗杲全盛,兩浙...
位置 概況 歷史紀實 歷代祖師 圖片欣賞 -
禪寺
禪寺,又稱為叢林、禪宗寺院,是中國佛教禪宗的修行道場。 禪寺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故亦稱禪林,但後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禪林制度而稱禪寺的。中國禪宗從...
禪寺規模 北方禪寺 禪寺制度 禪寺職事 職事的發展 -
東崖禪寺
東崖禪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東峰頂,坐落於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長江,俯視九華鎮,仰觀天台頂,環顧九華群景。佛國風光,一覽無餘。
歷史背景 文化價值 民間故事 旅遊資源 美麗景致 -
乾元禪寺
乾元禪寺,原名山谷寺,又稱三祖寺,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風景區。南朝梁天藍六年(507)由高僧寶禪師開山建寺,後隋朝僧人僧璨法師(五二六~六○六年)師...
歷史 由來 祖師 寶公洞 文化 -
資國禪寺
資國禪寺為千年古剎,位於福建東部的福鼎市,毗鄰浙江省溫州地區,始建於唐鹹通元年,鼎盛於宋,現尚遺有唐井、宋泉,宋明時代法堂基石,千年鐵樹、清代柏樹,歷代...
簡介 歷史 建築藝術 發展 寺內規章制度 -
萬佛禪寺
萬佛禪寺,是遼寧省綏中縣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座古寺,位於河北省山海關和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關外第一鎮萬家的萬佛禪寺大雄寶殿“渤海之濱”。周圍主要景觀有世界...
-
萬福禪寺[福建]
萬福禪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境內,因山上盛產黃檗樹而得名。素有“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