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奧韋爾貝克

弗朗茨·奧韋爾貝克的終生至交: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德國哲學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巴塞爾大學的古典哲學教授,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

弗朗茨·奧韋爾貝克全名是弗朗茨·卡米耶·奧韋爾貝克(Franz Camille Overbeck,1837年11月16日—1905年6月26日),德國教會史學家、詮釋學神學家、瑞士巴賽爾大學教授──他也是思想家尼採在該所大學中的同事及朋友

簡介

1856年至1864年期間奧韋爾貝克前後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哥廷根大學、柏林大學跟席勒大學學習神學,最後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70年受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新約》與教會史教授,他也是在那裡與尼采初次相遇的,之後他們就住在一起。

作品

他最主要的著作:《基督教如何能夠成為今天人們的神學》(Über die Christlichkeit unserer heutigen Theologie)出版於187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