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遺址

建窯遺址

建窯遺址是位於福建省建陽區水吉鎮,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窯址有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後山、營長乾等處,遺物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而且對福建地區和江南廣大地區都有很大影響。

基本信息

燒造品種

建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盞為主,是宋代最佳“鬥茶”用具之一。此外,還有油滴、鷓鴣斑、曜變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窯黑釉瓷蓋一度曾是貢品,受到宮廷青睞,並還流傳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人民歡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燒瓷年代

建窯遺址 建窯遺址

“建窯是宋代新興的黑瓷窯之一”;其他較為權威的專家著述,也只有“宋代江南較為著名的黑瓷窯”之說,很少論及建窯燒瓷的起始和下限年代。根據九十年代初對建窯遺址的考古發掘發現,在水吉鎮蘆花坪窯址黑瓷堆積層的下面有青瓷層存在,出土物都具有晚唐、五代時期特徵,因此,“宋代新興黑瓷窯”之說,顯然有誤,應予糾正。考古發掘又發現,在建陽城關附近的源頭仔村有一處燒青瓷、青白瓷的元代窯址:源頭仔附近的碗窯發現一處燒青瓷的明代窯址;水吉鎮大路後門東側發現一處燒青花瓷的清代窯址。因此,從廣義上的概念來說,建窯燒瓷的上下限年代,: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而且對福建地區和江南廣大地區都有很大影響,以至在全國已發現的宋瓷窯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見到黑瓷。

窯變和裝飾

建窯產品在過去的許多專家著述中,講自然窯變的多,講人工裝飾的少;講碗盞器形的多,介紹其他器形的少,這是個通病。實際上建窯產品發展到南宋,在釉色和紋飾上,已經擁有兩大系列產品: 一是自然窯變類。包括:兔毫盞、油滴盞、曜變盞、柿色盞、烏金盞等。其中各品種的自然窯變機理比較複雜。以建窯兔毫盞為例,盞身內外都有細長的條狀紋,細長的程度很像兔毛一樣,因此稱做兔毫盞,這種細條紋在陽光下都閃藍銀光色。經科研單位分析研究,其胎中含鐵量高達9%以上,當燒到1300度以上, 釉層流動形成條紋,冷卻即成兔毫紋。其他的自然窯變類,則因胎土、釉料、窯溫、技法等的不同而產生出千姿百態的窯變品種。 二是人工裝飾類。從採用的裝飾材料看,可分為氧化鐵裝飾、乳白釉裝飾、草木灰裝飾、描金銀裝飾四種;從裝飾技法看,有點裝飾、線裝飾、畫面圖案裝飾、文字圖案裝飾四種。從筆者所見建窯產品的實物證實:建窯人工裝飾類產品的品種非常豐富,絕不亞於人們通常所知的江西吉州窯黑釉瓷。只發現三件宋代黑釉描金器,而且都流往國外之說,其實難符。筆者在閩北三十餘年,所見建窯圖案描金盞、文字圖案描金盞真品不下五、六個,也曾見一出土建窯黑釉竹葉紋盞殘器,與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應屬同一時代(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