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即延遲退休年齡,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或延遲退休的制度。2013年6月,由於就業壓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經擱置延遲退休的思路,僅僅從研究著手,進行學術探討。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明確了頂層設計中,延遲退休政策漸進漸行。2013年人民網聯合清研諮詢、優數諮詢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59%的受訪者認為廢除退休雙軌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外,73.5%的受訪者支持實行彈性退休制。2015年12月,人社部正制定穩妥延退方案,約每3年提高1歲。2016年7月7日,北京市將“落實國家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背景由來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就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0年開始,男職工從2015年開始,採取“小步漸進”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在2030年前,職工退休年齡將延遲到65歲。

2010年9月,關於“是否應該推遲退休年齡”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起因是在《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的發布會上,人保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有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一名養老金領取者的情況。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國新辦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但將採用“漸進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人社部會在2020年前,將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推出來,此方案是漸進式的退休年齡辦法。

2014年3月9日上午,列席全國人大會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延遲退休方案將在2020年前推出。此外,針對聯考改革、治污等社會熱點問題,相關人員對記者提問進行了回答。

2015年12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報告建議,延遲退休可分“兩步走”: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並軌,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報告建議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從2033年開始每3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完成。

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按照此前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該方案將在2016年向公眾徵求意見,2017年正式出台。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緊制定中。需要綜合考慮包括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預期壽命以及社會保障制度進展情況等多種因素。目前,我們正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會適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目前我國退休年齡標準,是建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40多歲的情況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3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也下降到了3:1。“延遲退休”,是應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維持政策代際公平的有效選擇。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認為,上海一個女性能活到85歲,如果55歲退休,後面要領30年養老金。如果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負擔,這從代際公平上說不太好。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台後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社會意義

從全國來看,延遲退休可以使中國養老統籌基金一年增加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延遲退休可以降低國家養老金支出壓力。

社會觀點

擁護派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論調一:中國的退休年齡和其它國家比起來算早的,中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5歲(幹部)或50歲(工人)。而在歐美國家普遍的退休年齡都為65歲,美國為67歲,日本為男65歲,女60歲。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人們的壽命不斷提高,所以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而且在很多崗位上也需要這些有經驗的老人繼續發光發熱。

論調二:為養老保險基金“卸包袱”。有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一名養老金領取者。如果把退休年齡男性提高到65歲,女性提到60歲。則多收5年養老保險,少發5年養老金。養老並軌後,我國更面臨萬億成本的缺口,延遲退休尤顯得必要和緊迫。顯然,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主因在於緩解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延遲退休有助於彌補養老金虧空,緩解養老壓力從養老金誕生那天開始,就伴隨著空帳。根據如今最新的數據,中國如今的養老金空帳大約為1.3萬億元。假若這些人到了60歲還繼續工作的話,那么他們不僅不會領取養老金,還會繼續繳納養老金。有專家也算過一筆賬,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7]。

在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楊宜勇說,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會越來越長,退休年齡延長是一個早晚的事情。“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但社會政策不能是剛性的,如果死守著老齡化60這個點,可能會出問題。楊宜勇同時認為,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不是說一下子延長,是每年增加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不是說一下子從60歲延長到65歲,那不行,這個社會就亂了。而是比如說,從2013年開始,退休的就是60加1個月,後年就是60加2個月,這樣溫和地延長。”

而官員和專家大多希望延遲退休,因為這對他們最有利。延遲的不僅是工作,更是權力利益。按現在的退休年齡,一般官員到了60歲就得退,很多人都不適應這種退休後手中無權的落寞感,延遲退休則延長了他們的政治生命。專家也是如此,大學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是官場的翻版,退休的院長和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的。相對於多工作幾年的權力利益,少拿幾年養老金算不了什麼。

論調三: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有委員建議儘快推遲退休年齡,以解決企業員工退休金的問題。對此,有委員說,從身體狀況和平均壽命來看,60多歲、70歲看起來就像50多歲的人,身體還很好。

反對派

論調一:這會增加就業壓力,在騰訊網相關新聞的回帖中,絕大部分的網友都表示反對,而他們提到最多的就是就業問題。

論調二:這對中低收入勞動者不公平,在熱門回帖中有一條是這樣的,“其實如今人的壓力很大,中低層工作者的工資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納稅金,拿到手中的實際工資,所剩不多,這所剩不多的工資還要用來生活、還房貸、供養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其實真的應該考慮把人員的退休年齡提前10年,女性45歲,男性50歲,這是最好的抉擇”。而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下崗職工,他們都四五十歲,因為種種原因,很難再就業,就盼著能夠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拿退休金,政策一旦調整,他們無疑將會遭到巨大的打擊。

論調三:“有命交社保,沒命拿社保。”2009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3歲。因此,假若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的話,那么平均下來就只能拿8年的養老金,而此前,已經交了幾十年的養老金,因此也讓許多人大呼不公平。

目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占工資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機關和事業單位未納入社保體系(如今已經實行了並軌),不用個人交一分錢,退休時養老金卻是前者的3倍。這種不公平成為目前人們反對延遲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延長退休年齡,就意味著企業又要多繳五年費用,這樣的負擔實在太重。而許多企業已經都無力繳費,乃至逃費,使得“逃費率”逐年上升。

反對者最普遍的理由是“在工作崗位撐不到65歲”(59.6%);同時,“可能成為部分權力階層繼續保有權力的藉口”(52.4%)也成為反對者的第二大隱憂。其次,給青年人就業帶來壓力、想儘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都成為反對的主要因素。對普通勞動者而言,工作沒有權力利益,辛辛苦苦熬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卻又趕上了延遲退休,自然心生不滿。

論調四:70歲,古稀之年,說“身體還好”,最多就是身板還硬朗,無啥大病。但若說可比50歲的人,恐怕過於誇張,畢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不過是73歲左右。所以,延遲退休若是拿公眾的年齡和身體“說事”,顯失偏頗。

實施原因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為什麼延遲退休?因為養老基金有虧空。為什麼養老基金有虧空?因為養老制度轉軌時,留下了巨大的空賬。為什麼養老制度需要轉軌?因為最初制定的國家大包大攬養老體制,已無路可走。

2012年7月,社科文獻出版社和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12012)》。報告顯示,中國當前城市人口總體的平均退休年齡為56.1歲,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為58.3歲,女性為52.4歲。報告認為,中國退休年齡偏低,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中,大多數勞動者依然身體比較健康,精力比較充沛,這種退休年齡造成了中國人力資源的浪費。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狀況較差的僅占26.9%,且這些人口有不少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積累豐富的專業技術和領導管理經驗。他們認為,中國低齡老人利用率偏低,開發不足。莫榮和陳蘭預計,未來20年,隨著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第三產業發展,對勞動者體力要求會下降,而對溝通能力等要求將提高,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需求將上升。而且未來的勞動年齡人口變化也會使得社會對老年人就業的需求增加,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未來將不斷下降,由2011年的9.2億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7.0億。

制度爭議

網友質疑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中山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曾給人社部撰寫過一份關於延遲退休的報告,裡面詳盡指出了延遲退休的利好:“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養老金,同時又多收5年的養老保險,一來一去就有10年養老保險基金的差距。從全國看,每年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里替代率、繳費率和退休年齡這三個可變數中,延長退休年齡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最佳辦法。

延遲退休是挽救社保基金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養老基金崩盤,那么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損。延遲退休政策每年可以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也就是說至少需要85年才能填補上1.76萬億的巨大缺口。

但有網友質疑:“隨著退休制度的改革,若干年後,就會出現一個奇觀,年輕人無法就業,每天逛公園;而老年人沒法退休,每天上班。”延遲退休有爭論,說明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差距大,政府要彌合社會選擇和個體選擇的矛盾,尊重個體成全總體,所以軟性、彈性退休制度較好。

新爭論

2013年8月,清華大學提出的養老體制改革方案中關於“延遲到65歲領取養老金”的規定,再次引發了關於延遲退休問題的新一輪爭論。隨後,清華大學方案起草者之一、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解釋,延遲領養老金非延遲退休,也可提前退休再領養老金。然而,有專家質疑,對大多數將養老金作為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的普通勞動者而言,領取養老金和退休其實就是一回事。還有專家直言,延遲領取養老金就如普通勞動者遲領工資一樣不合理。

擱置

2013年6月,由於就業壓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經擱置延遲退休的思路,僅僅從研究著手,進行學術探討。“延遲退休只是作為一個討論課題,我們還不會推行。”人社部一位高層表示。其原因是“現在就業壓力增大,一批批的年輕人需要就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就業崗位。”上述人士表示,“延遲退休不符合現在的形勢。”

此外該人士還透露,2012年人社部展開對延遲退休問題的討論,是因為,“歐洲不斷有國家出台延遲退休政策,因此,我們也試著進行研究。”

曾有人社部專家對外公布延遲退休在65歲左右比較合理。而就業壓力是人社部擱置延遲退休計畫的主要原因。

國外現狀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在美國,職工延遲到70歲退休,可以比65歲退休多拿40%的退休金。已開發國家男性退休年齡多為65歲左右,女性60歲—65歲;開發中國家男性多為60歲左右,女性55歲—60歲;50歲退休為全世界最早。

多數國家普遍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齡,或者計畫提高退休年齡。如美國將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韓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2013年由60歲調整為61歲,2033年將提高至65歲。加拿大政府將領取養老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對160多個國家的統計,中國女職工50歲退休,是全世界中等退休年齡的國家之一。希臘男性45歲女性40歲退休。

統計表明:

在228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67個國家和地區規定了法定退休年齡,占總的國家地區數的73.25%。

世界上規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在60歲以下的有102個國家和地區,占61.08%,60歲以上的有65個,占38.92%。

其中,規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的國家和地區最多,有64個,占38.32%;其次是65歲,有44個,占26.35%;再次是55歲,有33個,占19.76%,規定這三個年齡為男性法定退休年齡的國家一共有141個,占84.43%。

此外,還有的國家規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40歲、50歲、60.5歲、60-65歲、61歲、62歲、63歲、64歲、66歲、67歲,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都比較少。

三、世界上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規定女性的退休年齡為60歲及以下,占77.25%,60歲以上的占22.75%。

規定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5歲的國家和地區最多有59個,占35.33%;其次是60歲的國家和地區52個,占31.14%;再次是65歲的26個,占15.57%,規定這三個年齡為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的137個,占82.04%。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規定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40、50、53-57、55-59、55.5、56、57、58、59、60-65、61、62、63、64、66、67歲。

全世界一共有165個國家對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做了具體規定。丹麥、冰島和挪威的退休年齡:男女都是67歲。史瓦濟蘭、尚比亞、科威特等國,男女都在50歲退休。

借鑑和改革

縱觀世界各國政府對退休年齡的法律和政策的變化,再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借鑑:

第一,逐步提高男女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國際性的趨勢,不過,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至2013年階段,我國提高男性法定退休年齡的必要性不是太明顯,提高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的必要性較為明顯,在女性平均退休年齡較低的情況下,在合適時機,將女性退休年齡統一提高到55歲。

第二,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必須全面啟動提高法定的退休年齡工作,以便緩解未來勞動力不足、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壓力,提高經濟人口總量,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口資源,同時,還可以減輕國家財政、社會負擔。在女性提高到55歲之後,可以考慮同時提高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直到2013年大部分國家提高退休年齡目標的男性65歲和女性60歲。

第三,合理的提高退休年齡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尤其是啟動時機,對基金、制度撫養比、相關法律以及社會的接受程度等都要有所考量。

改革退休制度需妥善解決好相關問題:一是應當儘快緩解不同養老制度下過大的養老金待遇差距;二是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報酬偏低的狀況亟待扭轉。當前一些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甚至不如退休後的養老金,這必然助長他們對早退休的期待和對延遲退休的反對;三是對退休人員再就業進行必要且合理的規範。

方案比較

縱觀世界各國政府對退休年齡的法律和政策的變化,可以看到逐步提高男女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國際性的趨勢,對於應對人口老齡化,提高經濟人口總量,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合理地提高退休年齡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尤其是啟動時機和推進速度,對相關法律制度和社會的接受程度等都要有所考量。而評估不同的退休方案,就需要結合實際數據對制度運行、基金收支、勞動力變化等相關數據進行精算預測,重點為新退休少退係數、新增退休人員、制度內撫養比、財政補貼、基金積累支付年數、勞動力和城鎮經濟活動人口等指標。

開展延遲退休的目的:一是為了規避基金中長期風險、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平穩運行;二是為了經濟發展提供足夠勞動力。有效的、可推動實施的延遲退休方案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保證基金平穩運行,保障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收支平衡,保障制度能抵禦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基金缺口問題;二是保證參保人員、退休人員結構合理,制度內撫扶養比能保障制度正常運行;三是保證在實施相關方案時,所受到的阻力較少、投入的行政成本較低;四是保證增加財政投入在承受範圍內,保證財政有能力、有資金來解決改革所需要的增量投入。五是通過延遲退休能為經濟發展帶來充足的勞動力。因此,延遲退休方案的比較應從以上五個方面開展。

我國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繳費型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上是企業職工自己為自己養老。正如鄭秉文說過的:“我國現狀是三個人工作繳錢,其中有一個是退休的,等於三個養一個,每個人繳的錢是工資的28%,三個養一個這個替代率應該是退休的這個人拿的退休前工資的84%才行,而不是這樣,僅僅是相當於退休時的50%。”這就是說按照三比一的供養比,只要將28%的繳費完全用於發放養老金,哪怕國家財政不掏一分錢,養老金替代即可達到84%,遠高於實際替代率一倍左右。更何況,實際的供養比已經遠高於三比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8392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1574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6819萬人。由此看出,2013年是2.8億人繳費,其中0.68億人退休,實際供養比已達到28392萬÷6819萬=4.1636倍。按照鄭秉文的理論,四個多人繳費養一個退休的,養老金替代率應該達到28%×4=112%才行,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不同職位所繳納的養老金以及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千差萬別,如何會得出四個人的繳費就能供養一個呢,何況現今繳納養老金所占在崗工資比例實在不高,四個同樣崗位職工的繳費能達到現有工資80%已是不易,更勿論去供養別人。

吳敬璉說:養老改革前“在國家承諾包攬國有企業職工的養老、醫療等保險,實行現收現付的情況下,職工的社會保障繳費在發放工資以前已經作了扣除。這筆錢積累在國家手裡,用來興建國有企業,職工不需要也沒有個人賬戶積累。這樣,老職工的養老保障由現收現付制轉向個人賬戶制後就勢必出現‘空賬戶’問題。”“應當從國有資產中“切出一塊”,劃入老職工的個人賬戶,以補償國家對他們的社會保障欠賬。顯然,這樣做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因為在工資扣除基礎上形成的這部分國有資產產權本來就屬於為這種積累作出貢獻的老職工,在改行個人賬戶制時自然應該將這部分積累還給他們。國家是否償還曾為國有資產的存量積累作出過貢獻、又往往在經濟改革利益重組過程中受到利益損失的老職工的這筆欠賬,是一個關乎數以億計的老職工的基本權益和政府政治信譽的重大問題。”經當時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測算,應該歸還的數額高達十幾萬億,這還是按照只包括老職工的個人賬戶,以當時的幣值計算的數據。實際上政府應該歸還的不僅僅是個人賬戶部分,還應包括企業應繳納的20%的統籌部分。由於計畫經濟時期實行高積累低消費分配政策,職工創造的剩餘價值全部上繳國家,因此實行統賬結合後,28%的社保繳費繳費理應全部由國家返還。遺憾的是,雖經多年來兩會代表的提案和廣大職工的強烈呼籲,歸還欠賬至2013年杳無聲息。致使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嚴重不足,老人的“視同繳費”賬戶長期空白。養老改革前六十年間本應由政府全部承擔的退休老職工的巨額養老金被迫挪用在職職工的繳費來支付,造成養老基金和個人賬戶嚴重虧空,並進而轉化為職工養老待遇的嚴重低下。養老金待遇水平被大大壓低,替代率被稀釋掉了一半,已經下滑至世界警戒線以下。

需要在此順便提及的是養老金缺口的問題。一部分人為了抵制延遲退休,堅決反對“缺口論”,說“缺口論”是個陰謀。人社部也聲稱養老金支付不存在危機。人民日報文章更列出2013年前幾年全國養老金收支數據,說是收大於支,不存在風險,而且還結餘了兩萬億元。事實果真如此嗎?從繳費看確實沒有缺口,新老職工都繳納過了,如全部繳費用於養老金支付當然會綽綽有餘。然而事實是老職工的繳費長期被國家占用著,遲遲不還,並沒有劃轉到養老金賬上,因而賬上出現了缺口。不僅老職工的“視同繳費”賬戶空賬,新職工的個人賬戶被挪用造成的空賬也已達到兩萬億元,而所謂“做實”的賬戶僅有區區2000億元左右。新老職工的全部個人空賬總額將會是一個巨額的數字。如果再考慮國家應為老職工補償的20%統籌部分,那就更加驚人了。

有人說,管它統賬結合還是現收現付,只要收的錢夠發養老金就行了。那么究竟夠不夠發?真的是收支平衡略有結餘了嗎?完全不是這樣。1991年養老改革初期確定的方針是“以支定收,略有結餘”的原則。“以支定收”就是確保養老金合理水平,以此確定繳費比例。按道理養老改革不應該降低替代率的,至少應該按照接近改革前90%替代率水平,通過國家企業三方合理負擔費用。可是由於國家償債和支付責任的嚴重缺失,養老金繳費被迫全部由企業和個人承擔。以至於繳費率逐步提高到了28%,實在不能再高了,仍然入不敷出,國家又不出錢,只好收多少發多少,“以支定收”遂變成了“以收定支”。按28%的繳費水平至少應該達到90%以上的替代率,實際竟然只有40%多,連合理水平的一半都不到。所謂“夠發”,只是將養老金水平壓低到嚴重不合理水平下、損害退休職工利益的“夠發”。很明顯,在這裡賬面上的巨額缺口已經轉化為職工養老金水平的巨額缺口。於是出現了高繳費位列世界前列,而替代率竟然低於世界警戒線的嚴重狀況。由此可見,真實的情況是繳費沒缺口,賬面有缺口,巨額缺口轉化為職工養老金水平的巨額缺口。照理應該是缺口誰造成誰彌補,繳費額高達28%的職工已經超負荷承擔了繳費責任,缺口責任當然與他們無關!這就意味著缺口完全由國家的責任缺失造成。既然缺口的責任完全在國家,當然應由國家通過履行責任加以彌補,豈能通過延遲退休年齡再次損害參保人的利益。

政府長期拖欠巨額社保歷史欠賬,迴避社保欠賬的支付責任,這是當前養老金支付風險的根本原因。只要國家及時歸還社保欠賬,充實社保基金,按照現有的繳費水平,不僅不會出現支付危機,繳費還會大大結餘。即使將來供養比有所降低,替代率提高到80%以上,也不會出現什麼支付危機。

作為政府財政,不僅僅應該履行歷史的償債責任,而且應該承擔對養老金現實支付的重要社保責任。養老改革初期確定的一個原則是將過去養老金全部由國家負擔變為“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擔”。但是養老保險繳費只規定了企業和個人的繳納比例,國家應占比例則沒有明確的規定,實際上已經被排除在外。財政資金用於養老金的轉移支付只是以“補貼”的名義,作為彌補虧空的權宜手段而支付的。再來看鄭秉文答記者問中提到的“多層次”,他指出“‘多層次’的制度結構一直處於失衡狀態,第二和第三支柱嚴重滯後,在退休收入的替代率上小得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城鎮居民的退休收入結構中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就占絕對優勢地位,人們對第一支柱的依賴性自然就越來越大,甚至成為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的唯一收入來源。”《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在談到養老金支付出現缺口時說:“這意味著中國養老金制度潛在的財務風險已經出現顯性化的苗頭,甚至到了難以離開財政補貼的程度。”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從2010年至2050年,各國政府在養老金上的投入占GDP比率將從8.4%升至11.4%。2011年我國GDP總量為471564億元,按照這一比例,政府應投入養老金的金額應為471564億×8.4%=3.9611億元,接近4萬億元。而2011年我國各級政府財政補貼養老金僅有2272億元,占GDP比重僅為0.48%,連1%都不到,相當於OECD提出的各國平均占比8.4%不到17分之一,實在少得可憐,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可見我國政府對於國民養老金支付責任的缺失達到了何種程度!一方面是政府對於企業社保歷史欠賬高達十幾萬億元(根據1997年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測算數據),存在巨額償債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對養老金的投入僅占GDP的0.48%,不到國際平均水平8.4%的17分之一,支付責任缺失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既不還賬,又極少支付。正是政府責任在這兩方面的嚴重缺失,成為養老金支付當前和今後的嚴重危機的根本原因。

通過上述分析:如果政府全面履行償債責任,還清社保歷史欠賬,即使國家財政不再投入一分錢,依照當前28%的繳費率和四比一的供養比,養老金替代率仍然可以達90%以上,就是說完全依靠企業和個人的繳費即可以確保充足的養老金來源,並保持合理的替代率水平,將低至世界警戒線以下的養老金替代率提高一倍以上。即使將來供養比降低到三比一甚至更低,養老金支付仍然會有保障,不會出現什麼危機。再進一步,如果政府在清償社保欠賬的基礎上,每年投入養老金的資金占當年GDP比率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即達到4%約2萬億元以上,加上歸還老職工的賬戶餘額和當期企業和職工個人新繳納的28%的數額(2011年收入16895億),則養老金替代率即使提高到養老改革前的90%,或者,即使企業和個人適當降低繳費率,養老金替代率也會保持在80%以上的合理水平,而且會保持較大的結餘。

養老金缺口

2006年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費水平形成差距,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要將“縮小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費水平的差距;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合理銜接。”是十一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2007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妥善解決企業退休人員待遇,讓他們安度晚年。

201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退休雙軌制不合理,要解決。

2012年,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表示,先在山西等5個省市試點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

自2013年1月1日起,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是上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自2005年至今,國家已連續9年調整企業養老金。事實是,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給退休人員帶來的幸福感,已被跌破國際警戒線的養老金替代率所淹沒,他們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所能保障的生活水平較退休前均是大幅下降,九連漲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特別大的感受。

熱點關注

1.男女是同齡退休還是仍然進行區分?

除了每年延遲幾個月之外,還有一點是延遲到多少歲退休,以及是否延續現在的男女退休年齡不同的框架。目前我國男女實行不一樣的退休年齡。

如果男女實行一樣的退休年齡,是統一延遲到60歲還是65歲?如果延長到60歲,那實際上只是延遲女性和男工人的退休年齡。而如果同步延遲到65歲,對於女性特別是女性工人,這個跨度還是很大的,受影響的人會有很多。如果男女仍然是區別年齡來退休,這個間隔是不是還是現在的五歲,也值得關注。

2.延遲退休會影響養老金髮放嗎?

養老保險基金未來的收支平衡,的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且,由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省級統籌,存在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現象。但非常明確的是,養老保險目前總體運行是平穩的,“大家的養老是有保障的”。無論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是收大於支,不僅確保了待遇的發放,而且還略有結餘。

3.養老金待遇是不是會降低?

對於延遲退休,當前公眾關注的焦點還集中於養老金待遇。

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賬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另外,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公報中提到要加大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力度,養老金應該會有保障。

4.養老金入市如何確保全全?

養老金入市,實現多元化、專業化投資,也有網友擔心了,“這樣風險就會變大,虧了怎么辦”?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稱,養老保險基金是民眾的養命錢,確保養老金絕對安全始終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國家對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的監管,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其次,針對投資行為,在管理機構、資產配置策略、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也會進行全方位的監管。

5.提前退休了,可以領養老金嗎?

退休和領取養老金是兩個概念,將來退休的時間是彈性的,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要尊重個人意願,經雙方協商同意後,才能彈性延遲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政府只規定一個界限,不參與年齡劃分。比如,有的人累了,想40歲退休也行,只是沒辦法領取養老金,到了年齡才能領取,所以什麼時候退休是一個問題,何時領取養老金又是一個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