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經大學

廣西財經大學

廣西財經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原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和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是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之一。學院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占地43萬平方米,校園果樹成林、蓮湖盪波、現代建築與亭台水榭相映成趣,具有濃郁的南方園林特色,是培養現代理財、經商、管理人才的理想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廣西財經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原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和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是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之一。學院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占地43萬平方米,校園果樹成林、蓮湖盪波、現代建築與亭台水榭相映成趣,具有濃郁的南方園林特色,是培養現代理財、經商、管理人才的理想之地。

學校類型:財經/電子/國貿/會計類

主管部門:廣西省教育廳

歷史變革

廣西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大學
廣西財經大學是由廣西省人民政府舉辦和管理的一所本科院校。學院位於“中國綠都”――南寧市的西北面,是一所立足廣西,面向大西南,輻射東南亞,以商科、社會科學為主,人文科學、理科、工科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教學型普通本科財經院校,是廣西唯一的財經類本科院校,是廣西重點建設的十所高校之一。廣西財經大學前身為兩所實力雄厚的專科學校: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1985年,學校主管部門是自治區財政廳);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1984年,學校主管部門是自治區經貿委);兩校僅一牆之隔,20年來,兩校堅持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緊緊圍繞教學中心不斷改革創新,逐漸在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市場行銷、工商管理和電子商務等學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廣西同類高校中具有明顯的整體優勢,人才質量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同,被譽為廣西培養財經人才的搖籃。2003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為進一步最佳化廣西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向國家教育部申報將廣西財專和廣西商專合併組建廣西財經學院。2004年3月,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四屆二次會上專家們全票同意組建廣西財經學院。2004年5月,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同意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與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廣西財經學院的通知》(教發函[2004]144號)

所在位置

廣西財經大學成立於2004年,該校占地面積1388畝,分北校區、秀靈校區和相思湖校區。校園果樹成林、蓮湖盪波,現代建築與亭台水榭相映成趣,具有濃郁的南方園林特色,是培養現代理財、經商、管理人才的理想之地。

辦學規模

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設有南校區教學部、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政系、金融系、外語系、計算機與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文化與傳播系、數學與統計系、法律系、國際教育中心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課教學部以及繼續教育學院等16個教學機構。開設有會計學、財政學等28個本科專業,國際商務、會計電算化等23個專科專業,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文、法、理、工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教學型的財經類本科院校。堅持質量立校,大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擁有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東協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自治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東協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投資理財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4個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學科(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企業管理),9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財政學、會計學、管理學、國家稅收、電子商務、物流學、證券投資學、東南亞經濟與貿易、西方經濟學),3個自治區級優質專業(物流管理、市場行銷、會計),2個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財經科學實驗中心、ERP實驗中心),1個自治區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研究基地(金融研究中心)、3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證券投資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審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科研成果突出,獲各種科研立項245項,其中國家級科研立項11項,省部級科研立項78項;科研經費年均增長50%以上,20多個項目榮獲省級以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構建“雙體系、雙平台、多模組”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參加國家級、自治區各類社會實踐、科研創新、文藝體育等競賽,榮獲全國、全區一、二、三等獎100多項,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認可。

師資力量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學校現有教職工1164人。其中,專任教師729人,具有正高職稱教師49人,副高職稱教師173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6.38%。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級優秀教師1人,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行政事業類)培養對象1人,自治區“十百千”拔尖會計人才(行政事業類)培養對象3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資助計畫”資助人選1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人選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資助人選6人,“廣西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培養計畫”資助人選8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

學院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豐富多彩和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吸引學生、薰陶學生,努力探索校園文化特色。認真組織大學生“三下鄉”、中國東協博覽會志願者服務,在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和鍛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取得好成績。2004年以後,該校學生在參加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全國青少年創意傳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等全國性競賽中,多次榮獲全國一、二、三等獎,被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建設文明和諧校園,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獲得自治區安全文明校園稱號。2009年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

學院積極拓展和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英國倫敦會計學院、法國克萊蒙費朗第一大學、越南人文社科大學、泰國東亞大學、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馬來西亞KSA城市學院等國外高校開展合作辦學。構建“雙體系、雙平台、多模組”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認可。2004年以後,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實施科研興校戰略,科研成果突出。2004年以後,獲各種科研立項245項,其中國家級科研立項9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5項。科研經費年均增長50%以上,20多個項目榮獲省級以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所獲榮譽

學院積極深入開展學科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在專業建設方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職業就業能力。市場菅銷和會計學2個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示範試點專業,市場行銷專業被確定為自冶區級精品專業,保險和電子商務2個專業被確定為自治區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示範試點專業,充分發揮了試范專業在學科專業建設中的典型示範作用。在課程改革方面,根據社會職業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深化課程體系與結構、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技術與手段以及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評估、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構建不同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課程模組,並依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實行滾動淘汰,得到社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同。《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等3門課程被評為自治區級重點課程。

學院堅持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90年以後,出版學術專著60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97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發表252篇;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69頊;獲地廳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209項;主編或參編教材181部。

堅持開放辦校,大力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密切加強與上級部門、全區各地市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繫;廣泛開展院校交流,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香港嶺南大學等建立聯繫;大力拓展國際教育,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英國倫敦會計學院、法國克萊蒙費朗第一大學、越南人文社科大學、泰國東亞大學、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馬來西亞KSA城市學院等國外高校開展合作辦學,目前開設有8個涉外合作辦學項目;適應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升人才素質需要,積極創新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成人繼續教育蓬勃發展。

堅持創新興校,加快建設創新型本科院校。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責,厚德為先、尚能為重,創新為魂、質量為上”的辦學思想,明確“立足廣西、面向基層、服務社會”的辦學定位,確立“誠以修身、信以立業”的校訓;制定和實施“三步走”戰略發展目標,力爭在2030年之前,把學校建設成學科門類相對齊全,經濟管理類學科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開放型、高質量的創新型本科院校。

院校設定

學院有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督查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監察審計室、學生工作部、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財務處、保衛處、後勤管理處、招生就業辦公室、團委、南校區管理委員會、工會、離退休工作辦公室、國有資產委員會、教學評估辦公室、基建辦公室、現代教育技術部、圖書館、繼續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財經研究所。

設有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政系、金融系、外語系、計算機與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體育教學部、文化與傳播系、數學與統計系、法律系、國際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實驗教學中心等16個教學部門。

開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會展經濟與管理、財政學、勞動與社會保障、金融學、保險、稅務、法學、文秘教育、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廣告學、英語、公共關係學25個本科專業,同時設有房地產經營與估價、金融保險、資產評估與管理、會計、證劵投資與管理、國際商務、工商企業管理、商務英語、旅遊管理、公共事務管理、文秘、計算機網路技術等23個高職高專專業。

以商科、社會科學為主,人文科學、理科、工科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基本形成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龍頭,以國際貿易、財政、金融、保險、會計、行銷、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廣告學、法學等本科專業群為主體的學科門類和專業結構。

學院師資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現有教職工7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14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還有一批教師獲得“廣西優秀專家”和“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招生就業

學院主要在廣西區內招生,從2002年始在廣東、海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河南、河 北和江西等11省(市)招生,並且生源數量和質量都一直較高;由於學院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2003年5月26日《光明日報》、7月7日《中國教育報》都對學院畢業生的高就業率進行了專題報導。即使是在2003年受“非典”影響的情況下,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仍保持在90%以上。由於學院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招生政策和畢業生就業政策,招生就業工作做得紮實,細緻、周到,受到畢業生、家長、各級領導部門和同行的好評,2002年、2003年學院招生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都得到了自治區教育廳的表彰。
同時,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注重強化服務意識,努力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構建和諧、良好的溝通平台與渠道,獲得一致好評,每年均有1000多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畢業生。《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廣西日報》、廣西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我院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特色和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多次專題報導,被廣西教育廳評為“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