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仙鎮-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會仙鎮在中國位置 | 會仙鎮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
會仙鎮-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會仙鎮 會仙鎮位於臨桂縣西南部,緊鄰永福,距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僅29公里,境內交通發達,有國道良永公路、會南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會仙鎮轄新立村、馬面村、文全村、新民村、山尾村、睦洞村、四益村、燕山村、矮山村、陶淑村、七里村、寺山村、大聯村、會仙村、同助村、陂頭村16個村委,144個自然村,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15萬畝,其中水田5.945萬畝,旱地1.37萬畝。5.2萬人口,農村勞動力2.755萬人,鎮區人口1.1萬人。鎮內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會仙是個農業大鎮,盛產糧食、蔬菜、西瓜、大白菜、舊村板鴨、會仙香芋、西瓜、竹筍、馬蹄、魚、生豬、家禽、柑桔、葡萄等,特別是大白菜、西瓜使會仙鎮形成一道綠色風景線,萬畝蔬菜、萬畝魚塘、千畝優質果示範場,揚名區內外。鋅、鐵等礦產資源,加上豐富的重晶石、白雲石、水泥頁石,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選擇。會仙市場繁榮,社會安定,客商雲集形成了一公里長的商業街,大米市場圩日銷售達10萬公斤以上,小商店遍及村村寨寨。
會仙鎮-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
會仙鎮農民喜獲豐收蜜桔 會仙鎮政府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有斷髮展優質高產經濟作物,早稻面積43300畝,晚稻3030畝,其中優質谷種值4500畝,種值率達97%,建立無公害優質谷基地一個,種值面積達5500畝。蔬菜複種面積17100畝,西瓜複種5100畝,天香水蜜桃、蜜桔、橙等優質水果種植7461畝。 建立一個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通過專家論證。畜牧業水產業健康穩定發展,2008年上半年生豬出欄33300頭,家禽42.8萬羽,水產口產量1201噸,品改黃牛295頭,水牛73頭。 特色農業農村產品有舊村板鴨,鐵匠和老寨菜刀,睦洞螺絲土鴨蛋,七里天香水蜜桃。
會仙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工業企業少,打破過去無自然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招商,農業大鎮以種植為主這一常規,揚長避短,積極最佳化投資軟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一些農產品加工農業,引進的會仙自來水廠建設已經動工,占地面積400多畝的新農貿市場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礎設施方面得了較好的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綠族園已經進行正常生產,新引進醬料廠已經動工興建,占地面積約30畝。引進並已投產工業企業4家,固定資產投資260萬元;在建項目3家,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700萬元;技術改造項目2家,技改投入資金110萬元;與國土廳合作投資1500萬元,開墾土地3000多畝,項目已經完工;已簽定投資意向書的企業2家。這些項目的引進和建成,加快了會仙實現工業強鎮的跨越式發展。
會仙鎮-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
白崇禧故居 會仙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境內群山聳立,千姿百態,河塘縱橫,秀水縈迴,數十座秀麗的石山聳立於浩淼碧波之中,波光嵐影,交映生輝。據《嶺外代答》載,“舊有群仙於此,輜羽駕,編於碧空,競日而去,里人聚觀壯聞,因名會仙里”。唐長壽元年(公元692年)的古桂柳運河,溝通桂林灕江和柳江水系,古為中原與西南往來的重要通道,此運河自然風景獨特,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全長15公里,共有24個陡閘,現基本保存完好。起源於會仙圩北角面積約30畝的分水塘,東與良豐河連線,注入灕江,西流注入洛青江下匯柳江。還有素有“水泊梁山”之稱的2000畝相思湖,為桂林市唯一天然勝地,湖內蘆葦浩蕩,船隻出沒,好一幅水上人家畫面。與相思湖相通的八仙湖,整個湖面達1200餘畝,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是一個不可多見的旅遊休閒度假仙境。流水潺潺,船在山中行,極具探險意識。還有太平天國冀王石達開曾駐軍的石門崴,水往高處流,傳說十分迷人。在距鎮區1公里處,更有保存完好的白崇禧故居,到此可追憶前人,感受歷史。會仙鎮仍屬於大桂林市旅遊圈內,旅遊開發前景極其誘人,現八仙湖、相思湖和七里古仙洞已做好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
會仙鎮-風土人情
編輯本段
臨桂縣會仙鎮廖家山底村,是一個以泥磚為主要材料建造的古老村莊。從會仙鎮沿鄉村公路走3公里,便到了廖家山底村北口。迎面是一座古老的“貓樓”。貓樓,就是廖家山底村的正門樓。此樓高、寬約4米,厚約3米,是亂世年代供村民站崗放哨的設施。這座門樓有兩個圓形的瞭望視窗,村民便把它叫做貓樓。走過貓樓就是連拱石橋,這座石橋叫興隆橋,與“貓樓”一同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此橋有五拱,橋面用近三米長的石條砌就。從“貓樓”沿溪邊村道往南走約60米,一棵千年古樟依宅而立。這棵樹枝幹盤錯,造型優美,其主幹有四個男子漢合抱大小。古老的樟樹與古老的民宅相映成趣。穿過村莊再向南走半公里,又是該村一景點——官坡堰。此堰壩長50餘米,用巨石砌成。每逢暴雨,河水猛漲,洪水從壩上往下沖瀉,浪花飛濺,響聲如雷,水勢雄偉壯觀。
會仙鎮-當地特色
編輯本段
舊村板鴨:臨桂縣會仙鎮舊村板鴨已有200多年的製作歷史,它是選用老鴨、稻穀鴨和草籽鴨經開膛、獨特秘方醃製、上板和整形等幾十道工序製作,最後還要晾曬半月左右,即可蒸熟來吃。其味香色美,油而不膩,食後回味無窮,實為宴請及送禮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