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茅蓬簡介:
位於神光嶺南麓、上禪堂下方。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933年住持僧隆海。
1935年僧會真在居士夏永德等資助下重建,後相繼擴充殿宇。民居式,2層,有門樓、大殿、客堂、寮房、廚房共12間,建築面積480平方米。1935~1962年住持僧會真。1984年重修。1995年住持尼智華拆老殿重建大殿,坐南朝北,民居式,2層樓宇,轉木結構;高11米、長16.5米、寬10米,建築面積330平方米。1997年在大殿北建韋馱殿,1層,木結構,建築面積50平方米。又在大殿南側建廚房、齋堂,建築面積35平方米。今住持尼常明。
廣濟茅蓬第四代方丈淨加
淨加(1905—1991) 釋淨如,俗姓李,名子揚,出家後法名淨如,號豁諦,又號乘來。他是山西省應城縣寨子村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
淨如家世務農,他的祖父李清升公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樂善好施,是他們家鄉寺院的護法居士。以每年農田耕作所入,半數以上布施到寺廟中。淨如的父親李景城,也信佛教,子揚兄弟4人,受家庭因素的影響,都從小拜佛,其中以淨如最為虔誠。他幼年常隨祖父到寺廟中,使他對出家生活十分嚮往。他幼年在村子裡的私塾讀書,由啟蒙的三字經、百家姓,讀到論語、孟子。年長之後,就隨同父兄下田耕作,但心中時有出家之想。
1928年,淨如23歲,因緣成熟,他到上海法藏寺,禮機緣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翌年,到南京句容寶華山,受具足戒。繼而到寧波四明觀宗寺,入弘化學社,學習天台教觀。在學社中,與由新加坡回國的慧僧法師同學,二人意氣相投,互相切磋,使淨如學識上很有進步。
在觀宗寺學習兩年,1931年,他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參謁虛雲老和尚。時慈舟法師應虛雲老和尚之請,在湧泉寺開辦法界學院,此時開學,淨如也請準老和尚,入法界學院受學。和圓拙、夢參、仁化,及後來在台灣基隆創建十方大覺禪寺的靈源都是同學。慈舟法師在學院中講《楞嚴經》,淨如學習用功,於《楞嚴經》深有心得,當時有“淨楞嚴”之雅稱。
在法界學院3年畢業,於1934年行腳到陝西參訪。在西安朝禮盛唐時代名剎,到大興善寺掛單。先是,1932年,絯虛法師受朱子橋、康寄遙兩大居士之請,到西安弘法,並在大興善寺設了一所佛學院,此時絯虛法師已經回北方去,而佛學院仍在上課。淨如向當家師父請準,隨班上課,如是又學習了一年多。
1936年他由陝西渡黃河入山西,北上朝禮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掛單于廣濟茅蓬(又名碧山寺),並擔任職事。這時廣濟茅蓬住持是曾入藏求法的能海法師,茅蓬第三代方丈廣慧老和尚經理外緣。能海法師領眾薰修戒定,禪堂坐禪修觀,念誦堂分觀誦與講誦,講經時二堂合聽。淨如隨眾聽講,獲益匪淺。他以茅蓬初任維那,繼任知客,後來與壽冶、本煥、法度諸法師,由廣濟茅蓬第三代方丈廣慧老和尚傳法,收為廣濟茅蓬第四代法子。
1937年,能海法師在太原講經,7月間“盧溝橋事變”,抗戰爆發,能海法師回四川去了,由壽冶法師任廣濟茅蓬住持,後來淨如也到北台頂任監院。到1948年,壽冶法師到香港弘化,淨如接任茅蓬住待。他為大眾先後講過《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1949年,他仍住持茅蓬如故。
1952年春,能海法師以年前在北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後,到五台山廣濟茅蓬安居,在茅蓬講“基本三學”,能海是年已67歲高齡,淨如對他的生活十分盡心照應。是年秋天,能海赴上海金剛道場講經,1954年春,能海法師再到茅蓬,為大殿毗盧佛裝藏,上海金剛道場也有20多位居士朝台,到茅蓬參加裝藏寫經。淨如見能師古稀之年,為茅蓬盡力建設,他也動了出外募化之念。1955年,他南下江西,先到居雲山去探候虛雲老和尚,後來即到廣東沿海各地行腳募化。所到之處,頗為各地信徒所敬重。
淨如已出家近40年,父母故世後,他多年不曾與兄弟聯絡,此時唯有再回到五台山廣濟茅蓬。而此時五台山正被紅衛兵鬧的天翻地覆,他回到山上,正趕上被鬥爭。
淨如回到應城縣原籍,參加勞動。直到1980年,他重又回到五台山,重新擔任廣濟茅蓬住持,並擔任了山西省政協委員,還當選了山西省佛教協會常務委員。後來又被選為五台山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85年,他傳法於弟子靈空,退居靜養:,未幾他到包頭,駐錫華嚴精舍,於養病之外,念佛修持,日誦《華嚴經》。
1986年初他到精舍之時,嘗語弟子曰:“我86歲就要走”,弟子們不明白他這話的意思。到了1991年,是他進入86歲之年,剛過了舊曆春節,正月17日下午,在身無病苦的情形下,安詳逝世。世壽86歲,僧臘63年。七日荼毗,得五色舍利子大小逾千粒,於此可見他一生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