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創辦於 1957年4月,當時稱為廣東省政治學校,1960年11月改名為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首任校長是副省長古大存,後由副省長林鏘雲接任。1966年8月因“文革”被迫停辦。“文革”前兼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或副院長中有五位是副省長,他們是古大存、陳汝棠、鄧文釗、林鏘雲、郭棣活。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創辦於 1957年4月,當時稱為廣東省政治學校,1960年11月改名為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首任校長是副省長古大存,後由副省長林鏘雲接任。1966年8月因“文革”被迫停辦。“文革”前兼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或副院長中有五位是副省長,他們是古大存、陳汝棠、鄧文釗、林鏘雲、郭棣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根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於1983年9月復辦。為適應統戰工作的需要,目前我院同時加掛“廣東省統一戰線幹部學院”和“廣東中華文化學院”兩塊牌子。復辦以來由鄭群、肖耀堂彭禹賢擔任學院黨組書記、院長。他們都是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長。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社院的建設和發展。復辦以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丁關根,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長劉延東以及中央統戰部領導萬紹芬、田鶴年、張廷翰,省領導林若、郭榮昌、張幗英、盧鍾鶴、歐廣源、黃麗滿、蔡東士、朱小丹、李統書等同志先後來我院視察、講課或接見培訓班的學員。
作為黨領導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學院的發展始終得到省委統戰部的悉心指導。復辦以來,學院的黨組書記、院長都是由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擔任,學院的班子建設,重大事項都在統戰部的指導和管理下得以順利開展。
作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更是得到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大力支持,目前院務諮詢委員會就是由八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負責人以及社院領導組成的,其中曾近義(原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主委、華師大副校長)、楊奎章(原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廣東省委主委)還兼任學院副院長。
我們把培訓工作當作學院的安身立命之本。從創辦到停辦的近10年間,我院共舉辦培訓班16期,培訓學員3397人次。1983年復辦以來至2006年,我院圍繞培養統一戰線幹部隊伍的目標,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70期,培訓學員10782人次,許多學員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和民主黨派的領導或所在單位的骨幹,成為我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央統戰部從1995年以來每年在我院舉辦全國黨外知名人士和黨外市廳級領導幹部赴港研究班,我院較好地完成了交辦的任務。為回響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號召,配合我省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區的部署,從2000年起至2006年,我院無償為該地區舉辦了9期統戰幹部和愛國宗教人士赴粵研討班,培訓學員244人次,為新疆的民族團結、反對分裂主義和社會安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這一舉動受到哈密地委、新疆區黨委的高度讚揚,同時得到了在此期間到哈密視察工作的胡錦濤同志的充分肯定。從2005年起,學院還為西藏林芝地區培訓統戰幹部,受到有關單位的好評。我院堅持為全省統一戰線人才培訓服務,積極走出去,“送課上門”,充分發揮統戰人才培訓基地的作用。其中2005年學院就選派教師為全省各地舉辦的148期統戰幹部培訓班授課,培訓學員達12856人次。
復辦以來,學院在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辦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先後舉辦大專班、本科班、在職研究生班等學歷班共17期,學生約1000人。特別是我院與廣東省委黨校合辦的首屆黨史專業(統一戰線方向)在職研究生班(45人),於1999年順利畢業,這是廣東省統戰史上培養的第一批統戰專業的高學歷統戰幹部。
科研工作是基礎。我們結合統戰工作的需要和廣東的實際,樹立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海外統戰工作研究、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統戰工作研究“三大品牌”。多年來,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據不完全統計,1983—2006年,共公開發表論文1015篇,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論文集147部。其中,獲得國家級、全國性獎勵的論文和著作有14項,獲得省(市)級獎勵的有126項。同時,我院率先在全國開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系列研究,在國內外引起很好的反響,受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03年9月11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的委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蔡東士專程到我院進行建設“文化大省”的專題調研,對廣東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會和我院一直堅持研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這一課題做了充分肯定。他強調指出:這一課題對振興中華具有重大意義,是廣東建設 “文化大省”的一個品牌。在科研課題申報方面,我院先後成功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央統戰部、廣東省、廣州市和省委統戰部的課題,在建設高水平的統戰理論研究基地的道路上大大前進了一步。《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於2000年10月創刊,現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在社會上和統戰系統產生了較大影響。學院圖書館有藏書7萬多冊,報紙雜誌600多種。
學院黨組重視領導班子建設,經過多年努力,現在的領導班子是注重理論學習,自覺用科學理論指導工作的班子,是善於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班子,是注重民主集中制的班子,是有強烈的統戰意識和統戰觀念的班子,是廉潔自律的班子。
學院重視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為適應廣東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需要和日益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先後培養和引進了一批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教學科研隊伍,目前學院共有專業技術人員21人,其中高級職稱14人(正高4人,副高1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12 人(其中獲博士、碩士學位8人)。我院的教學科研隊伍在全國省級社院中處於前列。
學院努力抓好校園建設,不斷改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緊緊抓住《社院工作暫行條例》、全國社院工作會議和中央兩個5號檔案頒發的難得機遇,努力促進學院基礎建設大飛躍。過去由於飛機場航線限高的原因,嚴重製約了學院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白雲機場搬遷後,為學院從根本上改善落後面貌帶來了契機。學院進行了充分的規劃和可行性論證,決定實施省社會主義學院基礎設施改擴建工程,使學院的硬體水平跨上一個新的台階。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十分支持學院實施改擴建工程,特別是省委副書記歐廣源同志前來學院視察,極大地推動了這一工作的進程。2006年5月省政府批准學院改擴建工程正式立項,同意我院在現址實施改擴建工程,項目總建築面積23150平方米,總投資8800萬元。立項獲得批准以後,省發改委又把我院列為代建制試點,實行全過程代建。2007年4月27日,新大樓(命名為“嚶鳴大廈”)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省委副書記歐廣源出席並作了重要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廣東省委主委王寧生代表省各民主黨派、省工商聯致辭;出席奠基典禮的還有省直統戰系統及有關單位領導。目前各項工作正沿著規定的程式正常運行。學院改擴建工程被批准立項,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加強“聯合黨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和關心,是省委、省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中央2005年5號檔案精神,切實改善統一戰線幹部培訓基地硬體條件的重大舉措。實施改擴建工程,是學院黨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破除制約我院全面發展的瓶頸,求真務實、審時度勢作出的正確決策,是各民主黨派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願望,是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社會主義學院在長期的實踐中,特別是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實踐中,形成了“圍繞一個目標,強化兩個重點,著力抓好兩支隊伍培訓,努力建成三個基地”的基本思路。圍繞一個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統一戰線各類人才,為加強和推進統一戰線工作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強化兩個重點是:強化培訓和科研工作。著力抓好兩支隊伍的培訓,就是著力抓好黨外人士的培訓,不斷提高黨外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參政議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著力抓好統戰幹部的培訓,不斷提高統戰幹部的提高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建成“三個基地”,就是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賀信的要求,努力把學院建成統一戰線的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研究基地和方針政策宣傳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