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廣州西湖也稱仙湖、藥洲,是中國廣州市昔日的一處人工湖泊。位於現時的越華路華寧里、教育路的兩側,東至流水井(街)、西至朝觀街(原名潮灌街)。南漢時在甘溪西支下游處開鑿的人工湖,是南漢國主南宮園林的主體部分,因位於當時廣州子城之西,故名西湖。又因南漢國主聚集方士在湖中一洲煉丹,制長生不老藥,固又名藥洲、仙湖。湖內有藥洲、寶石橋(也稱七塊石橋,今存七塊石街)、黃鸝港(今存黃坭巷)、九曜石(今存九曜巷),均為廣州的名勝古蹟,其中“藥洲春曉”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明朝成化年間,甘溪改道流入東濠後水源斷絕,逐漸淤塞。清代變成下水道,現時南方劇院內的池塘為西湖的殘跡。歷史變遷
解放後的“廣州西湖”——荔灣湖。廣州有“盛世挖湖”的傳統,解放後廣州曾興修四大人工湖,荔灣湖、流花湖、東山湖、麓湖,建成50年。其中,1958年開挖的荔灣湖,最能體現南國優雅柔美風情。它位於廣州西關荔枝灣泮塘地區,面積約40萬平方米,湖面約占2/3。荔灣湖公園是當時廣州市向建國十周年獻禮的三大市政工程之一。園名為沈鈞儒手書。園內有近300株荔枝樹,為1985年重種。公園總面積27公頃,水域面積占62%,陸地面積38%,由小翠、玉翠、如意、五秀四湖組成,以橋、堤相連,有園林建築八亭、八橋、四廊、三廳、一軒、一閣,散落在碧波綠樹叢中,頗具嶺南園林建築特色。亞運後的“廣州新西湖”——千燈湖。千燈湖位於與芳村相鄰的南海桂城,在廣佛同城建設的廣州捷運廣佛線開通後,更多廣州市民前往西部消暑,因而被譽為廣州新西湖。千燈湖由人工湖、大掩體(兩個,各有商鋪10間)、歷史觀測塔、水上茶亭(12座)、柏樹茶店(5座)、溪流(5座,分別是知識、豐收、白鷺、鳳凰、白鴿)、山上景觀塔(六座)、南水門、二十一世紀島、鳳凰亭、鳳凰廊、花迷宮等組成。通過一系列的合理組合和排布形成一個湖光山色相輝映,以綠樹、茶亭、溪流點綴其間的美麗休閒地方。湖體的面積約為87,000平方米,沿湖岸水深均為0.8-1.2米,中央最深處達2.8米。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區民陸續驅車或散步來到千燈湖,在清新的微風裡,清涼的湖邊,閒聊小敘,放下工作的煩囂,收穫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