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合併
2013年,廣州市海珠區對轄區內的部分中學進行調整;其中,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和廣州市綠翠中學合併重組並更名為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 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西校區(原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東校區(原廣州市綠翠中學)
學校歷史
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建立於1965年8月,當年秋季招收了第一屆國中學生六個班,三百人。當時校址坐落在現在的新港西路120號,臨時借用廣州市第六中學的校舍上課和教工辦公。原計畫籌建為廣州市第六技工學校,因當年廣州市中學生入學人數多,市區各中學生人數爆滿,便改為普通中學。在校舍在籌建期間,曾使用“新港中學”校名,但搬入以後仍使用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的校名至現在,從未使用過“新港中學”。原來校址改為新立的“新港路國小”。
該校初期只有學生300人,教職工33人。中共黨員2人,不能建立獨立的黨支部,黨員活動只能合併於第六中學黨支部;1969年2月經海珠區革委會政工組批准,建立了“中共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黨支部”,支部隸屬於市革委會文教辦公室。同年8月,並收國中和高中新生,開始為完全中學,隸屬於廣州市教育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原來的行政領導班子繼續行使職權直至學校革委會成立。由於停課,領導工作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之後軍宣隊進駐學校。1968年8月始,化工、機電等系統組織的工宣隊相繼進駐學校,並參加學校行政領導班子。1975年8月中學體制下放,學校隸屬海珠區教育局。
1978年6月撤銷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革委會,以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行使行政職權;1980年8月市區中學收回市管,學校又再隸屬廣州市教育局。1984年8月,市局對學校行政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增設了協理員直至1987年12月。
1999年8月,市教委推行市屬中學管理改革試點,學校再次下放海珠區教育局。
2013年,海珠區教育資源最佳化整合,決定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與綠翠中學合併,並改名為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 。原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校園成為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西校區。
廣東電視台的《外來媳婦本地郎》一劇中。康祈宗的扮演者郭昶是廣州市第52中學的著名校友。
被合併前學校情況
師資力量
學校在編教職工103人,在71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7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本科率88%,大專率7%。學校領導班子配有一位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兩位副校長,內設機構有教導處、總務處,辦公室,中層幹部配備齊全。(中層以上幹部全部具有本科學歷)。
學校環境
學校占地總面積11,5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8.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470平方米,生均7.2平方米;具有優勢的硬體主要是理化生專用場室,這些場室的面積及設施設備均能滿足新課程實驗需要,符合省定的標準。科技活動室的硬體建設達到同類學校的先進水平。具有作為市科技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的優勢。
學校特色
廣州市第五十二中學的辦學理念是——“讓每個學生通過激勵教育都獲得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功意識,釋放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內在潛能,獲得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
2003年該校提出“創建等級學校,辦成優質國中”的奮鬥目標,該校以“打造嶄新學校,塑造全新面貌,創造更新目標——創特色,求質量,上台階”的辦學思路指導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和跨越式的進步。
廣州市五十二中學校訓是:愛 信 勤 實 健
學校榮譽
教學質量迅猛提高。近三年國中生輟學率為零,國中會考實考率為99.6%以上,03學年升中考上省一級高中的118人,占初一新生23.6%,04學年中考上省一級高中199人,占初一新生43.2%,考上高中人數326人,占初一新生72.3%,兩年升上高一級學校占初一新生99%以上,榮獲2003學年、2004學年海珠區國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科技教育、環境教育形成特色。該校近三年共獲得各種獎勵200多項,最為突出是:該校組隊參加廣東省頭腦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一等獎,參加第四屆中國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中獲常規賽二等獎(是廣州中學組的最高獎項)。同時獲創意賽三等獎。獲得全國無線電通信知識競賽第一、第二名。被評為海珠區2001—2003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2003—2004年被評為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2004-2005年度被評為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廣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項目(電腦機器人)學校。2000年該校被評為“廣州市綠色學校”。
課程改革取得新突破。該校大力開展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活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索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成果,省教育廳、市、區教研室先後兩次在該校召開現場會和交流會,該校被廣東省教育廳命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樣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