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慈皇太后

康慈皇太后,即孝靜成皇后(?—1855年),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后妃之一。

康慈皇太后,即孝靜成皇后

人物生平

孝靜成皇后(?—1855年)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后妃之一。曾封號為靜妃,累進至皇貴妃
鹹豐五年去世,因撫育鹹豐帝的緣故封皇太后。葬清西陵之慕陵。同治帝時祔廟。光緒宣統累加謚,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子三:奕綱、奕繼、恭親王奕。女壽恩固倫公主,下嫁景壽

相關史料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如下記載: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後事宣宗為靜貴人。累進靜皇貴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鹹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廟。葬慕陵東,曰慕東陵。穆宗即位,祔廟,加謚。光緒、宣統累加謚,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子三:奕綱、奕繼、奕。女一,下嫁景壽。

諡號風波

鹹豐帝為康慈皇太后擬定的諡號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后,不系道光帝謚,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諡號——“皇帝”中的“”字,不稱“皇后”,神位不祔太廟,強調孝靜“皇后”和真正的皇后嫡庶有別,不能享受後代的香火,也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認。
皇后不系帝謚,始於明代,有很多明朝皇帝是庶出,也就是說他們的生母不是先朝皇后,即位後照例要追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但規定她們的諡號中不加皇帝的諡號,以區別嫡庶,所以明朝的皇后中只有原配皇后的諡號中才有皇帝的諡號。但此制度在清朝未曾實行,例如順治帝生母孝莊皇后也沒當過皇太極的皇后,但照樣加上皇太極的諡號——“皇帝”中的“”字。鹹豐帝不以家法而沿用前朝故事,一來認為自己已經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實在是加倍報了撫育之恩,二來覺得畢竟嫡庶有別,博爾濟吉特氏既不是先朝皇后也不是自己的生母,出身也遠遜於道光三後,能被尊謚為皇后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帝謚是不能系的。然而恭親王卻仍然不滿,對此,鹹豐帝毫不讓步,認為自己做法無可厚非,對恭親王的防範也愈發明顯。
鹹豐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靜皇后的身後事操辦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鹹豐帝借奕䜣在辦理皇太后葬禮時禮儀疏略,罷去了他的軍機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黃旗滿洲都統職務,退回上書房讀書,從此對待奕䜣同其他異母兄弟沒什麼差別了,以至於後來鹹豐帝臨終時也未把奕䜣列入輔佐兒子同治帝的顧命大臣名單,將他排除於最高統治集團。整個鹹豐朝,除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與英法聯軍談判,奕䜣幾乎沒有受重用。
不能不說,孝靜皇后百般索要“太后”名分的行為,不僅是挑戰理法制度,也違抗丈夫道光對其地位的欽定,更是實實在在挑戰養子鹹豐內心的感情底線,儘管鹹豐一忍再忍,但最後恭親王矯詔的行為徹底斷送了鹹豐對孝靜母子最後的親情。孝靜皇后在宮中生活30多年,應該是十分清楚她自己是沒有資格和理由當太后的,也清楚如此欺凌皇帝強封太后的風險,若非後來鹹豐不可預知的早逝,恭王的前途命運可想而知。但是為了一己私慾,為了一輩子居於妾室不得扶正的怨婦情結,她用自己養子的感情和親子的前途做犧牲品,終於換來了“皇后”的名分,同時也換來了養子的徹底反目和親子前途的斷送。
鹹豐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正式加上“孝靜皇后”稱號。鹹豐七年(1857年)四月,孝靜皇后梓宮下葬於慕陵妃園寢(後改稱慕東陵。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鹹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同治帝奉遺詔即位,兩宮皇太后(指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祺祥政變,殺鹹豐帝顧命大臣,垂簾聽政。為了在政局穩定得到恭親王的支持,兩宮皇太后於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義發下詔書,為恭親王的生母孝靜皇后加謚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諡號“”字,恭親王藉機篡改“輔佐”之“”字為“撫育”之“”字,美化孝靜皇后不是“輔佐”而是“撫育”了鹹豐帝,從而大大抬高孝靜的身份,這樣諡號即被改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聖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將孝靜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廟。至此,博爾濟吉特氏正式獲得了道光帝皇后的地位,可以享受後代的香火。
以後,光緒元年(1875年)六月加謚莊仁,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謚和慎,這樣博爾濟吉特氏的諡號全稱就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後陵奇觀

孝靜皇后死後,葬於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東面的妃園寢,改稱慕東陵。
按清朝規制,皇后先於皇帝駕崩的與皇帝合葬,後於皇帝駕崩的則另建陵寢。但是慕東陵卻異反常規,既非帝、後合葬,也非另建陵寢,而是皇后和皇妃埋葬在一個陵寢之中。
因孝靜既不是“正牌皇后”,也不是“母以子貴“,道光生前只承認其“妾室”身份,並於生前親定位次,授意康慈葬於慕陵妃園寢不能更改。還有一點,從慕東陵的平面圖上可以看出,靜妃在成為太后之後,竟然仍然和琳貴妃並排,可以想見,道光生前的安排上,慕妃園寢得第一排為此二人並排而葬。如果一排是單數,一般以中間的為尊,一排要是只有兩個人,一般認為地位相當。靜妃被安排和一個出身低下,份位也不及的晚年寵妃並排入葬,足見道光對其感情十分有限。
康慈去世時,為尊父命,又敬養母,鹹豐帝諭令諸軍機大臣:“將來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擬以慕陵妃園寢做為山陵,惟寶城城後,必須築牆一道,……至圍牆亦有順路可通。”寶城內葬孝靜皇后,寶城外至中間葬十六個嬪妃,使整個妃園寢形成了以孝靜皇后為中心的大園套小園的形狀。這樣既不違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靜皇后的位置。為進一步表示孝敬,鹹豐帝又決定將原妃陵的綠琉璃瓦改為黃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廚庫,妃園寢改為後陵——慕東陵。

相關影視形象

馮素波 飾 康慈皇太后(《血染紫禁城》,又名《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馬 羚 飾 康慈皇太后(陶虹版《一簾幽夢》,又名《鹹豐王朝之一簾幽夢》,劇中稱其為太佛爺) 
陳 煒 飾 康慈皇太后(《大清後宮》,又名《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劇中名景珍)
胡定欣 飾 康慈皇太后 (《萬凰之王》劇中名為彩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