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隸於京師或布政使司﹐下轄州﹑縣﹐為地方二級行政機構和區劃。邊遠地區以府兼轄軍戶者﹐稱軍民府﹐其地位高於府﹐其中部分為土府(見土府州縣)。兩京及各布政使司﹐一般分別設數府或十餘府。州有直隸州和屬州兩種。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但多數屬州也領有縣﹐實際介於府與縣之間。直隸州和屬州或下領縣﹐或不領縣。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共有直隸州二十餘個(不包括土職)﹐轄境一般較府為小。屬州每府數量不一﹐大致為一至六個﹐不少府無屬州。個別州隸於都指揮使司﹐如遼東都司原主要安置內屬女真人的安樂(今遼寧開原)﹑自在(今遼寧遼陽)兩州。縣上隸於府﹑直隸州或屬州﹐每府轄數縣至二十餘縣不等(包括屬州所領縣)﹐領縣的直隸州或屬州﹐則一般每州轄一縣或五﹑六縣。西南地區有一部分府州還轄有安撫司﹑長官司等土司。府﹑州﹑縣除上屬布政使司外﹐又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派遣機構分守﹑分巡﹑整飭兵備道的節制。
明代以納糧數量為標準確定府州縣的等級。洪武六年(1373)規定﹐納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二十萬石以下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縣也有三等﹐吳元年(1367)規定﹐納糧十萬石以上為上縣﹐六萬石以下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為下縣。府州縣主管長官為知府﹑知州﹑知縣。此稱始於明﹐清沿用。
有明一代﹐府州縣置廢變動頻繁﹐其數量各書記載不一﹐據《大明會典》載﹐萬曆初有一百三十六府﹑十一軍民府﹑二百州﹑一千一百五十八縣(不包括土府州縣)。
相關詞條
-
府州軍監
宋代地方政區。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後﹐為加犟中央集權﹐逐步取消節鎮兼領支郡﹐使各州直屬京師﹐向皇帝奏事。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盡罷天下節鎮所領支郡...
介紹 概括 -
郡、州、府、道、縣、鄉
郡、州、府、道、縣、鄉是中國古代統計人口的行政區劃。郡從春秋末年直到隋唐之際,是中國地方一級或二級行政區域名。東漢末年,將州定為郡級以上的行政區劃,州成...
-
安南都護府
安南都護府做為唐朝六個重要的都護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邊疆地區的主要機構,屬嶺南道。調露元年(679)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護府,為嶺南五管之一。治所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成立背景 行政區劃 歷代都護 -
太原府
太原府東至直隸趙州五百五十里,東南至遼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陝西吳堡縣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至江南...
太原府歷史 政區沿革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
羈縻府州
羈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羈縻府州(Jī mí fǔ zhōu)《史記...
概況 唐代 總結 -
府
府(fǔ),漢語漢字。意為:一、舊時指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 省~ 政~ ;二、舊時指高官和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首腦辦公和...
基本內容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方言集匯 英文辭彙 -
一府六縣
徽州一府六縣指徽州府所轄的六個縣:歙縣、黟縣、績溪、婺源、祁門、休寧。徽州古稱歙州,公元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但所轄六縣並未變動。此六縣之地元...
徽州地區歷史沿革 一府六縣古宅 -
太原府[中國地區名稱]
太原府,東至直隸趙州五百五十里,東南至遼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陝西吳堡縣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至江...
太原府歷史 政區沿革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
府州
明代設於地方府、州、縣的學校。明代的學校大體沿襲宋元舊制,但設定更為普遍,管理更為嚴密。中央在北京和南京有國子監,地方除府、州、縣學外,都司、行都司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