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店子長紅棗以其色澤紅潤、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等特點而享譽國內外,其鮮果酥脆酸甜,乾果油潤甘綿,富含人體不可缺少的17種胺基酸和24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被譽為“天然維生素丸”。
店子長紅棗的藥用價值極高,口感極好,便於儲藏,是人們養生的補品。
產地環境
店子鎮位於泰沂山脈西南麓,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西北部,全鎮山林面積2.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有小二型水庫13座,塘壩36處,大口井67個,水資源豐富。境內東西兩側蓮青山、越峰山綿延40里,座落有秩,森林茂密,泉水清洌。中部有郭河由北向南注入魯南第一大水庫——岩馬湖,有“山區小江南”之稱。茂盛的森林覆蓋度和豐富的水資源有利於紅棗的生長。
歷史淵源
店子鎮隸屬山亭區,有1300多年的大棗栽培歷史和傳統,早在隋唐時期就有栽培記載。
據《博物志》中記載:“隋末,(公元615-618年)秦瓊東征至東海縣,攜帶棗苗植於此地而來,名為長紅棗”。
山亭長紅棗的栽培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山東省林業志》中還記載:“宋時,山東棗樹栽培已相當盛行。”在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撰寫的《打棗譜》內有滕縣(山亭區1983年前原屬滕縣)的長紅棗敘述,表明在山東省棗中的優良品種——長紅棗,在宋代已培育成為比引種原產地果形大、果肉厚、品質佳的生態型主栽品種。
據《滕縣誌》記載,宋朝時期當地人就有以棗作為男女訂婚信物的習俗,在結婚典禮時,將棗栗子向新娘身上拋撒,取其諧音,以示“早立子”或“早生子”。
據歷史記載,在明萬曆年(1573年-1620年)間,張居正巡視滕縣,品長紅棗口感甚好,逐撥大量資金鼓勵滕縣發展棗樹。並將滕縣長紅棗上貢皇帝,萬曆讚譽道:滕縣長紅棗可謂天下第一棗,百果之王。
《滕縣誌》記載,據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這裡已有“山地之民千樹棗”、“山地之民皆仰食”之景象。明朝租稅中規定,每年須交納棗果鈔六十七錠五貫四百二十文。
民國三十年(1941年)版的《滕縣誌》載:“棗梨東山隨地種植,土人購之,轉售江南”。
20世紀50-60年代,當地曾出現“店子的大棗、水泉的梨、徐莊的柿子上滿集”的豐產景象。
生產情況
截至2018年,店子鎮長紅棗栽植面積達6萬畝,占全鎮林果面積的85%以上;年產長紅棗1.5萬噸,總產值3億元;棗農人均純收入達9546元,超出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1%。
產品榮譽
2011年3月16日,店子長紅棗經國家質監總局批准,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店子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長紅棗。
(二)立地條件。
坡度≤30°,土壤pH值在6.8至7.1,土壤類型為褐土,土壤質地為棕壤,土壤有機質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苗木選擇: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高80厘米、地徑1厘米以上,根系良好的生苗或嫁接苗。
2. 定植時間:春季棗苗將要萌芽時進行。
3. 栽植密度:40至55株/667m(畝)。
4.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施入30000千克以上。
5.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在果皮呈深紫紅色,果面稍現皺縮時採收。乾燥採用機械脫水或自然晾曬,水分≤25%。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飽滿,果皮較薄,赭紅色。果肉厚,黃白色,肉質緻密。
2. 理化指標:單果重≥5.0克,可食率≥90%,總糖≥78%,水份≤2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