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姓

店姓

店姓,“店”讀音作diàn(ㄉㄧㄢˋ),店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位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岐陽、晉昌、北海、魯郡、晉陽為郡望。

基本介紹

店姓 店姓

店[店、坫,讀音作diàn(ㄉㄧㄢˋ)]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店姓 店姓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箕子後裔女真族完顏氏部落,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宋、遼、金時期以前,女真族分為幾十個不相統屬的部落群體,完顏氏部族在女真諸部中地位並不突出。至烏古乃任完顏部長時,完顏氏才逐漸發展成為強大的部落,並征服和聯合十幾個部族組成部落聯盟。烏古乃成為部落聯盟長,並被大遼國授予了節度使稱號。烏古乃利用遼國的支持,加緊進行統一女真各部的活動,“前後願附者眾”。女真族完顏部的歷史,大概只能從公元十世紀初葉的函普說起,函普在後來被金國政權追尊為始祖,他是完顏部最早有名字可記的部落酋長。自函普以後,一直要到第六代酋長烏古乃時,才開始有確切的年代記載。完顏氏是女真族的著名姓氏,在中國北方建立了金國。金國被蒙古和南宋聯合滅亡後,其後裔散居於各地。歷經數百年變遷,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被漢族同化了,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並無差異,這已是人們普遍認可的結論。可是,雖然經歷了數百年與漢族雜居共處的生活,這些完顏氏後裔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有不同於漢族的民族意識。這實為耐人尋味的現象,也是史學界比較關心的問題。

在宋、元時期稱為益店的地區,即今陝西省岐山縣蒲村鄉馬莊村一帶,至今生活著一支完顏氏後裔,史學界稱之為“岐山完顏”。與眾所周知的涇川完顏不同,岐山完顏氏一直鮮為人知,因而是從未有外姓遷入的氏族群體,實際上是西北地區目前比較純粹的完顏氏後裔。益店,保留有金國大元帥完顏·鄂和的墓和完顏家族的祠堂,一千餘人皆為完顏鄂和的後裔,一直在岐山縣蒲村鄉馬莊村生息繁衍,全部取漢姓“王”為姓氏,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姓氏。

但其原來守護完顏·鄂和墓葬的兵丁馬弁,卻不能使用“王”姓,因此就以所居地名“益店”中的“店”為姓氏,稱店氏,世代相傳至今。就如同其先租完顏·鄂的那些傳令兵之後裔也不得姓“王”而姓“令”,稱令氏一樣。

第二個淵源

源於祁姓和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唐國與魯國後裔,屬於以國名避難改姓為氏。唐國,據西周早期銅器《中觶》銘文考證,唐國最遲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國,而在文獻上則最早出現在西周晚期,祁姓,系遠古帝王唐堯之後。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122~前1104在位,待考)封堯帝之子丹朱的後裔於唐邑(今河南方城),承祀遠古帝王唐堯,稱唐侯,侯爵,史稱唐國。

到了周成王姬頌在位時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把唐國之地封給他的弟弟叔虞,而將堯帝之後的唐國遷至故杜國之地(今湖北隨州唐縣鎮)。據史籍《左傳·哀公十七年》中的記載,還是在春秋早期,楚國就憑強大的武力威服了唐國。在整個春秋中期,唐國完全淪為強楚的附庸。到了周敬王姬丐(姬匄)十五年(楚昭王熊壬十一年,公元前505年),唐國最終滅於楚國。唐國滅亡後,其王族後裔以及部分國人以故國名為姓氏,改稱唐氏,世代相傳至今。到了先秦時期的秦莊襄王嬴異人(嬴子楚)元年(楚考烈王熊完十四年,魯頃公姬讎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歷史悠久的姬姓魯國也被楚國考烈王所滅,其封居在唐邑(今山東聊城東昌府區)的後裔子孫亦改姓為唐氏,世代相傳至今。到了李唐王朝末期的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了著名的黃巢起義,李、唐家族都有蒙難,唐氏後裔為避戰亂殺戮,便將姓氏“唐”字簡改為字型相近的“店”字,稱店氏,世代相傳至今。

不過,到底是那一支唐氏所改?有傳說是唐朝中和年間(公元881~888年)的唐壽興(唐丕謨之子,字松齡,號禮翁,行敬四)之後裔。那么,唐壽興一族源是出祁姓還是姬姓,史書中未有詳載,其家譜中也語焉不詳,因此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各支始祖

完顏·鄂和:陝西省岐山縣蒲村鄉洗馬莊村店氏始祖。

唐壽興:丕謨之子,字松齡,號禮翁,行敬四,公襟懷淡宕嘯傲山水因念,祖訓萬邑可家遂契妻子而遷焉,其才猷經濟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後世綿遠無窮迄今千餘年。蕃衍湘贛歷傳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壽九十有八。沒葬江西萬載城外塗陂真武形。元配:熊氏:沒葬萬載一都柞柱窩口虎形。繼配:趙氏,沒葬塗陂真武形與夫合墓。子二:唐虎,世居萬邑;唐彪,遷居瀏邑。是為湖南瀏陽唐氏始祖,亦店氏始祖。

郡望堂號

郡望

岐陽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寶雞屬內史地。西漢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屬雍;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中地郡;西漢高祖九年癸卯(公元前198年)又改屬內史;漢景帝分屬右內史;漢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仍因之;西漢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風,為三輔之一。漢獻帝時(公元189~220年)省扶風都尉,置漢安郡。曹魏(公元220~265年)為扶風郡。晉惠帝時(公元290~306年)改為秦國。北魏太武帝時期(公元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公元535~556年)改秦平郡為岐陽郡。隋初,置岐州;隋朝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廢州置扶風郡。唐朝初期置岐州;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改為扶風郡;唐肅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改為鳳翔郡,不久又改為鳳翔府;唐朝宗寶應年間(公元762~763年)因之,屬關內道。五代時期屬關西道。宋朝時期屬秦鳳路,為風翔府。金國時期置天興軍,屬陝西西路。元朝初期立鳳翔總管府,後更為散府,先後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明朝時期仍為鳳翔府,隸陝西布政使司,分屬關西道。清朝初期仍沿舊制為鳳翔府;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年)裁關西道,分隸西安糧鹽道;清朝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改隸驛鹽道.為分巡鳳鄰道。中華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屬陝西省關中道;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撤道,由省直轄寶雞各縣;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在鳳翔設陝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轄寶雞,鳳翔、千陽、隴縣、麟遊、岐山、扶風、眉縣、武功、周至;中華民國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2月,第九區督察專員公署遷至寶雞。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7月14日寶雞解放,陝甘寧邊區政府寶雞分區機關進駐寶雞市,時領寶雞、風翔、岐山、扶風、千陽、隴縣、眉縣、風縣共八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50年庚寅1月寶雞分區劃歸陝西省轄;5月2日分區增領麟遊、武功等六縣,共領十四縣一市,1950年庚寅l0月11日改寶雞分區為專區。1953年癸巳1月30日寶雞專區又增領興平、周至等五縣,並新設太白區,共領十九縣一市一區。1956年丙申10月1日寶雞專區撤銷,原屬縣市直隸於省。1960~1961年9月寶雞市領風翔、隴縣、鳳縣(均為並縣以後)三縣。1961年辛丑復設寶雞專區,領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遊、武功、眉縣、鳳縣、千陽、隴縣、太白共十一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66年丙午寶雞專區改領十一縣,寶雞市為省轄。1969年己酉專區改名寶雞地區,仍領十一縣一市。1971年辛亥2月地區撤銷。1971年3月~1979年3月改為寶雞市(地級市),領十一縣二區。1979年己未3月復設寶雞地區,只領十一縣;地市並存,寶雞市領金台、渭濱二區。1980年庚申8月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併,以地級市領導縣、區代替地區領縣的體制,時領十一縣二區。1982年壬戌12月新設楊陵區,共領十一縣三區。1983年癸亥11月武功縣與楊陵區劃歸鹹陽市轄;寶雞市轄金台、渭濱二區和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遊、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十縣。2003年癸未5月26日寶雞縣撤縣成立陳倉區,寶雞市轄金台、渭濱、陳倉三區和風翔、岐山、扶風、麟遊、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九縣。

晉昌郡:西晉至北周時期分敦煌郡置晉昌郡,治所在今甘肅安西,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安西縣、玉門市一帶。其地在隋朝時期均屬敦煌郡,唐朝時期又析出為瓜州晉昌郡。另有一處晉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間的後梁設於今陝西省石泉縣一帶。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東魯郡。西漢朝初期,漢高祖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以及晉朝時期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政權又改其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也有個魯州魯郡,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治所在兗州。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雖然轄有曲阜,治所亦在兗州,而將原魯國郡治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今山東德州陵縣滋鎮)。

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并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并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陝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并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堂號

晉陽堂:以郡立堂。

晉昌堂:以郡立堂。

北海堂:以郡立堂。

岐陽堂:以郡立堂。

禮敬堂:唐壽興:字松齡,號禮翁行敬四,襟懷淡宕,嘯傲山水因念,祖訓萬邑可家,遂契妻子而遷焉,其才猷經濟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後世,綿遠無窮,迄今千餘年。後人以其號為堂,稱“禮敬堂”。

歷史名人

店住就:(公元1940年5月~今),湖南邵東人。著名中共地方黨務工作者。1964年畢業於湖南師院。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湖南邵陽、婁底地委辦系統工作。曾任中共湖南省婁底市委辦公室調研員。

1985~1999年任婁底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任地委婁底工作雜誌社總編、黨組書記,並為湖南省秘書工作學會會員、湖南省城市經濟研究學會理事。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文字秘書工作,為本級黨委起草了大量公文,並撰寫了大量文章,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了一百多篇作品。撰寫的《利用行為科學切實做好新時期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列入《中華年鑑》;《新時期中學生的特點及其教育》、《領導講話稿是一門重要學科》等調查報告和論文,分別被湖南省教育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出版社列入專集出版。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1997年被評為湖南省百優秘書,榮立二等功,獲省里頒發的從事秘書工作三十年以上榮譽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