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區

平安區

平安區是青海省海東市的兩個市轄區之一,1979年置平安縣,以平安驛得名,2015年2月改為平安區, 1979年至2013年期間是海東地區的首府,2013年海東撤地建市後仍為海東市臨時駐地。 平安區位於青海省東部,海東市中心腹地,地處東經101°49’’,北緯36°15',東臨海東市樂都區,西連西寧市和湟中縣,南與化隆縣為鄰,北隔湟水與互助縣相望。 截至2014年,轄3個鎮、5個民族鄉,總面積769平方公里,總人口127515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17個少數民族。2013年,平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7億元。 平安區是唐蕃古道和"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驛站, 有青藏高原“硒都”之稱,是青海省東部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之一。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覆並發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計畫摘帽的平安區退出貧困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昔日海東地區首府平安縣城一角 昔日海東地區首府平安縣城一角

平安地區歷史悠久,境內30餘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遺址證明,早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500年先民已在湟水沿岸生息繁衍。

平安古為羌戎故地。繼兩漢時漢人開始遷入平安地區後,魏、晉與隋唐時,先後又有鮮卑、吐蕃等族遷入。元、明時期,回族徙居,境內逐步形成以漢、回、藏、蒙古、土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軍進據湟水流域,平安地區納入漢朝版圖。

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平安鎮附近置安夷縣,歷經魏、晉兩朝,北魏時撤廢,今平安地區為西都縣轄地。

隋開皇元年(581年)屬湟水縣轄。

唐至德二年(757年)至大中五年(851年)為吐蕃占據。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至崇寧三年(1104年)為河湟吐蕃角廝羅地方政權轄地。

元屬西寧州,明屬西寧衛。元、明兩朝在今平安鎮設平戎驛。

平安區劃位置暨海東區劃示意圖 平安區劃位置暨海東區劃示意圖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劃歸湟中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今平安轄區內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黨員。1949年9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一軍600餘人進駐平安鎮南村。1949年9月5日,平安地區宣告解放。 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區、第十一區轄地。

1958至1960年為紅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設西寧市平安區;1962年復歸湟中縣,設平安行政委員會。

1978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准湟中縣析置平安縣,設定海東地區,以湟中縣平安、小峽、洪水泉、石灰窯、三合、沙溝、古城7個人民公社成立平安縣。

1979年3月,中共海東地區委員會和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正式設立,駐平安縣平安鎮。平安縣隸屬海東地區。

1979年5月12日,平安縣正式成立。

201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東地區,設立地級海東市。海東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樂都區(原樂都縣)海東大道10號,平安縣不再具有海東行政中心地位,但仍作為臨時駐地。 同年9月28日,海東市在平安縣正式掛牌成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成為歷史。

平安中心城區全景(2014年) 平安中心城區全景(2014年)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青海省調整海東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平安縣,設立海東市平安區,以原平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平安區的行政區域,平安區人民政府駐平安鎮平安大道199號。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平安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平安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1996年底,平安縣轄平安鎮和小峽、三合、寺台、洪水泉、石灰窯、沙溝、巴藏溝、古城8個鄉(其中沙溝、洪水泉、古城、石灰窯、巴藏溝5個鄉為回族鄉),111個行政村。平安縣人民政府駐平安鎮。

1999年末,平安縣轄1個鎮、8個鄉(其中5個回族鄉)。分別是:平安鎮、石灰窯回族鄉、三合鄉、古城回族鄉、小峽鄉、寺台鄉、沙溝回族鄉、洪水泉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小峽鄉、三合鄉,分別設立小峽鎮和三合鎮。調整後,平安縣轄3個鎮、6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分別是平安鎮、小峽鎮、三合鎮、洪水泉回族鄉、石灰窯回族鄉、寺台鄉、古城回族鄉、沙溝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

2001年末,平安縣轄3個鎮、1個鄉、5個民族鄉,5個社區、110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8月,平安縣轄3個鎮、5個民族鄉(均為回族鄉),共111個行政村、7個社區。

平安縣人民政府駐平安鎮平安大道199號。

鄉鎮政區劃分政府駐地
平安鎮5社區15村:樂都路社區、平安路社區、湟中路社區、化隆路社區、棉紡廠社區、東莊村、上莊村、大路村、東村、上灘村、張家寨村、中村、南村、西村、西營村、楊家村、窯房村、紅嶺村、沈家村、白家村平安大道199號
小峽鎮1社區12村:小峽社區、下店村、西上莊村、紅土莊村、王家莊村、卅里舖村、上店村、百草灣村、上紅莊村、下紅莊村、柳灣村、石家營村、古城崖村十一街
三合鎮1社區18村:三合社區、三合村、駱駝堡村、東崖頭村、西崖頭村、冰嶺山村、祁新莊村、張其寨村、條嶺村、索爾乾村、寺台村、新安村、灣子村、仲家村、翻身村、莊廓村、窯洞村、邦業隆村、瓦窯台村三合村
洪水泉回族鄉15村:井爾溝村、槽子村、馬圈村、糜子灣村、黃鼠灣村、永安村、洪水泉村、溝灘村、硝水泉村、北嶺村、韭菜溝村、阿吉營村、沙義嶺村、拉樹嶺村、永固村井爾溝村
石灰窯回族鄉14村:石灰窯村、宜麻村、業隆村、黎明村、陽坡山村、窯莊村、處處溝村、紅崖村、下河灘村、唐隆台村、上唐隆村、上法台村、下法台村、石卦寺村石灰窯村
古城回族鄉14村:古城村、總門村、北村、沙卡村、木場村、且爾甫村、山城村、牌樓溝村、新莊爾村、角加村、扎門村、石壁村、六台村、黑林灘村古城村
沙溝回族鄉10村:沙溝村、大寨子村、樹爾灣村、石溝沿村、蘆草溝村、侯家莊村、中莊村、桑昂村、牙扎村、四方頂村沙溝村
巴藏溝回族鄉13村:索家村、上星家村、巴家村、下星家村、下馬家村、爾官村、李家村、河東村、清泉村、上馬家村、下郭爾村、堂寺爾村、上郭爾村 索家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平安區有43410戶,共127515人(男性64041人,女性63474人),比2012年增加1871人,其中男性增加834人,女性增加1037人。

民族

截至2013年,平安區共有民族18個,其中漢族91714人、藏族5969人、回族27530人、土族1495人、撒拉族178人、蒙古族433人、滿族116人、東鄉族21人、土家族19人、苗族10人、瑤族2人、彝族2人、朝鮮族2人、保全族2人、維吾爾族2人、達斡爾族1人、壯族18人、白族1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安區位於東經101°49’’北緯36°15',青海省東部。東靠樂都區,西連湟中縣和西寧市,南與化隆縣為鄰,北隔湟水與互助縣相望。 轄區總面積76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平安區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山區,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湟水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部分地區海拔2066米至2300米之間。高山分布在轄區南部,自西向東橫亘有阿伊山、泥旦山、頂帽山、青沙山、八寶山,海拔3100米至4166米。 境內12條溝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別流出,匯入三條大溝,成為山巒起伏、山川相間的主要河谷地帶。

水文

平安區境內有東溝、六道溝、老虎溝、東叉溝、西又溝等12條溝岔,溝岔水系沿高山北麓分別流出,匯入祁家川溝、白沈溝和巴藏溝三條大溝。

氣候

平安中心城區遠眺 平安中心城區遠眺

平安區屬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4小時,日均7.7小時。年總太陽輻射量變化在140.3—152.2千卡/平方厘米的範圍內。年平均氣溫7.6℃,最熱月平均氣溫19.2℃(7月);最冷月平均氣溫-5.6℃(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4.8℃;年極端高溫為31.5℃(7月15日);年極端低溫為一16.7℃(1月10日)。年內降雨分布不均,年降雨量310.1毫米,年蒸發量1836.3毫米,為降雨量的8倍,無霜期218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平安縣土地總面積769.15平方公里(合115.37萬畝),有耕地面積313370畝,其中水澆地62016畝,淺山地186855畝,腦山地64499畝,人均耕地2.57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平安縣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石膏、鈣芒硝、鐵、鎳、磷、石灰石、透輝石、黑雲母、高齡土、花崗岩、煤、砂金等18個礦種。

生物資源

平安區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獾豬、蛇、鹿、麝、雉、貓頭鷹、喜鵲、布穀鳥、野鴿、蘭馬雞、石雞等,並養殖有美國七彩山雞、珍珠雞、銀狐、蘭狐。植物資源有蕨菜、髮菜、蘑菇、枸杞、沙棘、小大黃及雲杉、樺樹、柏樹等。

水利資源

平安區水利資源較為豐富,湟水河徑流量14070萬立方米;祁家川溝、白沈溝、巴藏溝三條溝岔的年均徑流量8060.23萬立方米,縣域內6座小型水庫有效庫容870萬立方米。

經濟

綜述

2015年,平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2.54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11.6%,增速高出海東市0.4個百分點,位列海東市第三,人均GDP繼續保持全市第一。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1億元、32.53億元和25.91億元,分別增長5.5%、14%和10%。三次產業比重為6.6∶52∶41.4。第一產業貢獻率3.39%,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59.85%,拉動GDP增長6.9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36.77%,拉動GDP增長4.2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高鐵新區安置小區一角 高鐵新區安置小區一角

2015年,平安區實現農業總產值6.77億元,同比增長5.53%(可比價)。實現農業增加值4.15億元,同比增長5.52%。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0.4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5.59萬畝,同比增長1.69%。牛羊販運育肥戶達到2789戶,大牲畜存欄1.72萬頭,牛存欄1.48萬頭,生豬存欄5萬頭,家禽存欄13.68萬隻,蛋雞存欄12.33萬隻。

第二產業

2015年,平安區完成一般性工業投資32.6億元,增長110.1%,遙居全市第一;實現工業總產值85.1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4.96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0.5%;規模以下工業產值20.14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4.7%;實現工業增加值22.68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44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4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7.7%。工業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平安縣城一隅(王昌雄攝) 2012年平安縣城一隅(王昌雄攝)

2015年,平安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61億元,占全市總投資的19.7%,同2014年比增長18.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1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11.54%,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完成財政收入2.95億元,同2014年比增長9.2%,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4億元,增長13.1%。增速位列全市第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萬元,比2014年增加2186元,增長10%,總量全市第一,增量全市第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2元,比2014年增加727元,增長9.5%,總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市第二。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08年底,平安縣共有各類學校97所,其中高級中學、職業學校各1所,單設國中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3所,國小78所。有幼稚園9所,其中民辦7所。全縣97所學校中,縣城有6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校1所、國中1所、國小3所;農村地區有91所,其中平安鎮10所(九年一貫制3所、完小7所)、小峽鎮11所(國中1所、完小6所、初小3所、教學點1個)、三合鎮19所(國中1所、九年一貫制2所、完小9所、初小7所)、洪水泉鄉13所(九年一貫制2所、完小3所、初小5所、教學點3個)、石灰窯鄉13所(九年一貫制2所、完小8所、初小3所)、古城鄉10所(九年一貫制2所、完小6所、初小1所、教學點1個)、沙溝鄉9所(國中1所、九年一貫制1所、完小3所、初小2所、教學點2個)、巴藏溝鄉6所(九年一貫制1所、完小3所、初小1所、教學點1個)。

截至2008年底,在校小學生9414人,國中生5053人,高中生2788人,職校生1485人。教職工1506人,其中,專任教師1469人(中學554人,國小915人),有碩士7人,本科415人,大專856人,高級職稱93人,中級職稱1031人。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國小99.4%、國中98.8%、高中90.4%。

2008年,平安縣投資1200萬元完成了平安二中、古城鄉中心國小、洪水泉中心學校校舍改造工程和6所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萬元購置了圖書及實驗器材。

科學技術

2008年,平安縣投資近200萬元,共引進、示範、推廣科技新項目7個,適宜技術4項,實施和套用各類新品種12項。

衛生

截至2008年底,平安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3個,實際開放床位175張,其中縣級衛生機構134張,鄉鎮衛生院41張,平均每千人床位數1.56張。全系統現有在職職工23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為207人。衛技人員中本科學歷39人,大專學歷107人,中專學歷42人,無學歷19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93人,初級職稱106人,未認定5人。全縣有鄉村醫生132人,農村婦幼保健員111人。

2008年,平安縣投資227.1萬元建成了67所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45%。計畫生育率達97.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8‰。

城市

平安城市規劃圖 平安城市規劃圖

2008年,平安縣投資2.2億元,拓寬改造了古驛大道西營段、互助路,建成了石林園、平安門北側休閒綠地、平西高速路口東側綠地、平安大道西延道路,實施了萬邦、福海、海興、居易、晨雲、宏達等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城市綠化面積4.96萬平方米,綠化率達23.2%。新建住房面積2.5萬平方米。

據2014年4月資料,平安縣城鎮人口6.76萬人。城鎮化率達54%,建成區綠化面積210公頃,公共綠化面積52公頃,人均綠化面積9平方米。城區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規劃控制區面積達152.6平方公里,老城區已形成“一環三橫十三縱”的路網體系。完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3平方米,其中:保障房5476套(廉租房2676套,公租房2650套,經濟適用房100套,限價商品房50套),棚戶區改造3970戶,投資達11.7億元。全縣總播種面積30.49萬畝,特色種植面積27.57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90.42%。

社會保障

2008年,平安縣全年為受災農戶發放救災救助金62萬元,救災麵粉37萬公斤,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92.73萬元,為五保戶發放供養金39.2萬元,為城鎮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193.49萬元。通過各種渠道開發城鎮就業崗位1306個,安置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1650人,登記失業率為3.6%。財政投入社保基金達1289.49萬元。"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減免全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費176.9萬元、雜費149.4萬元,補助住校生生活費和貧困生助學金95.2萬元。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435萬元,退耕還林草補助1347萬元,糧食直補484.4萬元,農機購置補貼40萬元,農村計畫生育少生快富獎勵扶助補助34.8萬元,貸款貼息60.5萬元。全縣全年建成了36套1535平方米的廉租房。完成了70戶殘疾人危房改造。投入1470萬元,在古城鄉且爾甫村等20個村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全年共扶持貧困戶2724戶11442人。

交通

航空

縣城距西寧機場僅8公里,機場可降落大中型客機,已開通北京、廣州、西安、烏魯木齊、拉薩、上海、成都、鄭州等航班。

鐵路

蘭新高速鐵路、蘭青鐵路穿越平安區境內。平安區是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的運輸基地,平安鐵路貨場一處,年吞吐量超過20萬噸。蘭新高鐵設平安站,該站是設計小時最高傳送旅客1200人的中型高鐵客運站,是青海境內面積僅次於西寧站、與樂都站面積相等的高鐵客運站,平安站將成為海東高鐵新區的標誌性建築。

公路

109國道橫貫平安區東西,省道平臨公路縱貫平安區南北,是通往青南地區的主要交通要道。

風景名勝

旅遊景點

峽群寺森林公園

峽群寺森林公園是平安區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區,公園總面積3558公頃,是集森林與寺院為一體的3A自然風景區。

峽群林場

峽群林場是平安區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區,林向整齊,具有成片的天然雲杉、山楊純林,少量的雲樺混交林及人工青楊林。景區內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辦“六月六”花兒會。

平安門

平安區平安門休閒綠地建設工程位於平安縣城泉水溝西、一七四專用鐵路東、蘭青路南、北側。占地面積2.47公頃。

文物古蹟

平安區境內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8處:清代建築洪水泉清真寺,明代修建的寺台石窯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石家營(丙)遺址,三合(乙)遺址,青銅時代(古羌族文化一卡約文化)的文化遺存—三十里舖墓地,漢代墓葬—上灘墓地。古建築四處:洪水泉清真寺、夏宗寺、上拱北、下拱北。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2013年5月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洪水村,距西寧市30多公里,是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遊景點。洪水泉清真寺始建於明代,後經5次擴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間擴修工程形成規模。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全寺由牌坊、山門、穆納樓、大殿、淨房等五部分組成。

平安驛

古驛平安是古代內地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南線重鎮之一.。

夏宗寺

位於寺台鄉瓦窯台村,始建於元朝。該寺與我省興海縣的賽宗寺、尖扎縣的南宗寺、樂都縣的羊宗寺同稱為“安多四寺”。元代末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在此落髮皈依。該寺是歷代高僧靜修的聖地,歷史上有多位僧人在此修行。夏宗寺原來的主要建築有經堂寺、噶瑪寺、汝貝多傑堂、八掛樓、笨康等,最興盛時期建築房屋有400多間,僧人40多人。夏宗寺峰巒疊嶂,松濤蕩漾,幽谷深奧,溪水潺潺,景色奇秀,是一處極為迷人的旅遊勝地。

上拱北

上拱北,又名“臥牛山拱北”,位於巴藏溝鄉上馬家村清泉水庫北山頂,座北朝南,整個建築由照壁、前院、後院組成。後院內建有面闊三間的硬山頂祭殿房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下拱北

下拱北,又名“鳳凰川拱北”,始建於清代嘉慶年問。位於上馬家村北,此建築前院已毀,後院保存完整。上拱北與下拱北整個建築規模壯觀,建造精美,布局嚴謹,磚雕、木雕構件尤多。

達賴故居

位於石灰窯鄉紅崖村,十四世達賴喇嘛出生地。達賴故居一院四面房屋,均為木結構建築,門窗、板壁和樑上裝飾著雕樓精細的圖案,古色古香,素雅大方。北面兩層主樓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高大宏偉,氣宇軒昂。1985年國家撥款維修,表明國家歡迎達賴回歸的態度。。

著名人物

祁貢哥星吉:男,蒙古族,生年無考,為蒙古奇涯溫氏後裔,因鞏固邊地有功,明洪武五年(1372年)封為土司,後世襲至民國20年(1931年),世居高羌(今三合鎮三合村)。

王承恩:男,漢族,今小峽鎮王家莊人,生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王承恩因襲祖上軍職並立戰功,提升為都督並加封為太子太保,後人稱“王太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