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師樹簡
職業:教授
籍貫:河北故城人
個人簡歷
1921年12月15日 出生於河北省故城縣。
1940-1945年 在燕京大學醫療系、後轉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留校任助教。
1946-1948年 在燕京大學化學研究所作研究生兼任助教,獲理學碩士學位。
1949-1952年 燕京大學化學系講師。
1952-1957年 北京大學化學系講師。
1957-1984年 內蒙古大學化學系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
1959-1990年 1959-1963年任中國化學化工學會理事;1963-1990 年任中國化學會理事;1959-1962年任內蒙古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1962-1984年任內蒙古化學會理事長。
1978-1986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與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生平介紹
師樹簡,1921年12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故城縣。後遷居山東濟南。其父在一外商公司任職員,深有寄人籬下的感觸,決意將來讓兒子學成做有名望的醫生,遂促使師樹簡自幼年即勤奮好學。加之在他讀書的年代,國家貧困落後,內憂外患,使他萌發了強烈的讀書救國的思想。“七七事變”濟南淪陷,他轉到天津學習,1940 年高中畢業,參加了燕京大學的特別入學考試,以優異成績進入了燕大醫療系。入學後,學習競爭異常激烈,使他更加努力學習。這期間他學了張子高教授的無機化學課,開始對化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後來由醫療系轉到化學系。
1941年冬,太平洋事變燕京大學被關閉,他出於強烈的愛國心和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不願在日偽辦的醫學院就學,於1943 年輾轉奔赴後方成都燕京大學轉入化學系。當時的成都,學習和生活條件都很艱苦,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但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條件,即成都5所私立大學的學生可互到其他學校選課。於是他選了各大學著名教授的有關課程,受到很好的教益和薰陶,在化學這門學科打下較堅實的基礎。194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榮獲裴托菲會員榮譽稱號和金鑰匙獎並留校工作。
1946年隨校遷回北京,他一面作助教一面攻讀有機化學研究生。1948年完成碩士論文,1949年在《中國化學會會志》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他升任講師並開了有機分析的課程,很受學生的歡迎。1952年高等院校調整,他被調到北京大學任講師,仍擔任有機分析方面的課程,按照高教部新的教學大綱編寫了《有機分析講義》,為大多數綜合性大學所採用。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一些社會工作,如化學系的工會主席,並參加了北京市的先進工作者大會,還參加了化學系新化學樓的設計。這些工作使他在教學科研之外,對系的工作有了一些接觸。1957年師樹簡接受高教部的聘請,到內蒙古大學創建和領導化學系工作近30年;1984年調回北京,在北京化工學院任教授,1991年退休。
創建化學系
1957年師樹簡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一天,高教部的有關領導和籌建內蒙古大學的校領導親臨他家,動員他到內蒙古大學創辦和領導化學系。這事突如其來,使他一時不知所措,後經過對情況的了解,經過思想鬥爭,克服了個人的種種顧慮,在家庭中做了細緻的思想工作,終於決定服從國家需要,離開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的北京大學,舉家遷到陌生的內蒙古,投身於這一新的事業中去。
為了幫助內蒙古大學和該校化學系的籌建,在領導的安排下,師樹簡在北大化學系和生物系都做了情況介紹和動員報告,還被請到天津南開大學作報告,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時掀起支援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熱潮,不少骨幹教師表示願意支援,一大批應屆畢業生要求分配到這個學校。在北京大學和其他幾所院校的大力支援下,一批精幹的教師隊伍基本組成了。
師樹簡進一步抓圖書資料。他在嚴冬奔波於呼和浩特和北京之間,不幸途中受了風寒,患了嚴重的坐骨神經根炎,疼痛難忍,臥床數月,為了工作他忍痛繼續全力以赴。在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大學化學系資料室幾乎全部配齊了有關化學的主要刊物和圖書,使這個系的資料室,在全國高校和化研單位中是藏有化學圖書刊物較完整的一個。建系之始,他還購置貯備了很齊全的玻璃儀器和試劑。這些都為開展教學和科研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僅本系而且其他有關的系,以至校外單位也都經常利用。
科學生涯
師樹簡對科學研究一直非常重視。不論在他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之時,還是在他教學任務極為繁重的情況下,他都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擠時間開展科學研究。他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結合有機分析課,開展對切林齊夫法用格氏試劑測活潑氫的研究。他改進了這個方法,使之既能測定活潑氫又能同時測定與CH3MgI試劑加成的化合物。在此基礎上他又完成了微量操作方法。這一工作的意義在於它較文獻中Kohler machine在儀器裝置和操作上大為簡化,測定結果也更加精確。
他後來到了內蒙古大學,行政和教學任務都很繁重,一切從頭起始,條件十分困難。 他
排除主客觀的困難和阻力,確定以二茂鐵化學作為有機化學的研究方向。這是因為他認定結合國內當時的情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條件以及內蒙古大學有機教研室的師資力量,確定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他組成了研究小組,從研究二茂鐵的基本化學反應——二茂鐵的芳基化入手,於1964~1965年發表了兩篇對二茂鐵有意義的論文:一篇是《二元芳胺垂氮鹽與二茂鐵的芳基化反應》,另一篇是《對—甲醯苯基二茂鐵的合成及其某些反應》。後一篇於1964年參加了在武漢大學召開的高等學校元素有機化學討論會,曾得到曾昭掄教授和與會學者的稱讚。師樹簡在內蒙古大學20餘年間,除了政治運動被迫停止工作外,利用一切時間和條件,堅持這個方向開展工作,做出了大批科研成果,發表了數十篇論文。他的研究組於1975年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委託,研製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運載火箭燃料催化劑的二茂鐵衍生物。研究組利用其對二茂鐵化學所積累的知識和工作經驗,發揮創造和苦幹精神,通力協作,終於在1976年研製成功,於次年又動員全系一部分力量將催化劑投入批量生產,為中國第一次衛星上天作出了一份貢獻。他於1978年代表催化劑研製和生產組的同志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和內蒙古科技大會,會上受到國家的表揚和獎勵。1980 年他與南開大學合作,用薄層色譜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了一大批二茂鐵衍生物的分析和分離,發表了多篇論文,他們的合作一直延續至今。自1982年起,他對二茂鐵衍生物的氰乙基化反應作了系統的研究,將這個反應廣泛地套用到二茂鐵化學領域,為合成新的二茂鐵衍生物開拓廣闊的道路。
1984年他到北京化工學院任教後,科學研究工作又是從頭開始。他帶領研究生創造科研條件,對二茂鐵偶姻衍生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工作,合成了上百種新的二茂鐵偶姻衍生物和它們的中間體,研究了它們的波譜性質,這項研究擴大了Corey及Secbach的《羰基反應性能逆轉》原理在二茂鐵化學中的套用範圍,例如他利用這一原理找到合成二茂鐵基α-二酮的一條新途徑。自1989年起,他把研究重點放到含其他金屬及類金屬二茂鐵衍生物上,目的是企圖獲得具有除二茂鐵固有性能之外的其他性能的化合物。他的研究小組在數年內合成了50餘種含有硒、錫、矽、磷及砷以及含有兩種上述元素具有特殊結構的二茂鐵衍生物,並研究了它們的波譜性質。他們的研究成果大大豐富了二茂鐵化學領域,共發表論文60餘篇。師樹簡現雖已退休,仍老驥伏櫪,奮戰在科研第一線。
人物評價
日常生活
師樹簡在日常生活中勤儉樸素,從不浪費。這是他受家庭影響自幼養成的習慣。他一生講求實際,不求外表,不論是對人,對事還是對物都是如此。他不僅自己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還反對一切浪費現象。他對學生更是如此要求,培養他們正確使用儀器和試劑的嚴格的科學作風。
接人待物
他待人接物總是以誠相見,絕不搞表里不一。他在內蒙古大學化學系工作時,大部分教師來自北大,也有一些是其他高校支援來的。他作為系主任非常注意對所有教工都一視同仁,反對搞小
宗派,因此大家都緊密團結,使各項工作都能順利進行。他還注意發揮民主,例如他經常在系務會議前,向各教研室主任對討論的議題進行醞釀,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還時常到他們家中去交換意見,會議上一經作了決定的事就堅決執行。
教學工作
在教學中他講有機化學課,雖已講過多遍,但每講一次都有內容增刪,每次上課他都認真準備,對每一細節都反覆推敲,以使學生最易接受並感興趣。他對一堂課的內容要先在腦子裡過一次“電影”,記的很熟,一般在講授時不看講稿。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幫助。他非常注意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對年輕教師和研究生循循善誘,使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幾十年來師樹簡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優異的成績,為國家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科研態度
他是《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經常收到要審閱的論文,一次一篇論文,報導作者合成一新的二茂鐵衍生物,在審閱中他對元素分析值有些懷疑,便親自做了演算,果然發現作者未把鐵的原子量算入分子量,暴露了其實驗值純屬偽造。另有一次,一篇論文報導合成了一種新的化合物,他根據經驗,這個化合物似不應當是新的。為了弄清事實,他不吝時間,親自從頭去查CA,果然在早年文獻中查到這個化合物,而且其合成方法也基本與文獻所闡述的相同。這樣的例子還有,說明他為了一個問題,不惜花費大量精力,直到徹底解決為止,絕不敷衍了事。
主要論著
1 杜洪光,石新需,師樹簡等.某些有機矽及2-三丁基錫二茂鐵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7,18(10):1642
2 師樹簡.活潑氫及CH3MgI試劑加成的測定.北京大學學報,1956,2∶247
3 師樹簡,宋學梓,李逢澤.對—甲醯苯基二茂鐵的合成及其某些反應.科學通報,1965,(1):78
4 楊學謹,謝珍珍,師樹簡等.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分析(Ⅰ),二茂鐵衍生物的薄層色譜分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0,1(2):18
5 孫利軍,師樹簡.二茂鐵偶姻衍生物前體——2-二茂鐵基-2-(芳基羥甲基)1.3-二噻烷的合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8,10(10):1017
7 師樹簡,安蓉,袁漢成.二茂鐵基α-二酮合成的新途徑.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0,11(12):1367
8 李朴,師樹簡.1,1’-二硒取代二茂鐵衍生物的合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2,13(6):770
9 杜洪光,師樹簡.某些含有機砷二茂鐵基胺衍生物的合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3,14(8):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