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帕客”,顧名思義,是指鍾情手帕追求環保的人士。源於“手帕”但不限於“手帕”,它是為減緩全球氣候變暖而倡導“環保從小事做起”的綠色群體符號和低碳生活象徵,是未來綠色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倡導踐行“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低碳生活”理念。
按國際綠色消費者協會IGCA的解釋,所謂“帕客”,即為認同“少用紙巾,重拾手帕”觀念,倡導並實踐“節約一張紙,保護一片綠”和“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的手帕使用者、手帕代言人和手帕設計者,可能是未來倡導“綠色品質生活”的一個特色人群,也可能是未來“新36行”中的一個新職業,總之是一個富有活力,環境意識高,敢於承擔綠色責任的族群。
復旦大學學生李婷就是一位手帕不離身的“帕客”。李婷特別懷念流行使用手帕的那個年代,“小時候上幼稚園,老師都要檢查小朋友帶沒帶手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紙巾,就沒什麼人隨身帶手絹了。”
背景
讓帕客重新拿起手帕,緣於一項關於環保的調查。
諮詢機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2009年曾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武漢和成都6個城市的居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96.6%的公眾在過去一周中使用過一次性紙巾,平均每個人每天要使用一次性紙巾10.1張。
如果按一張紙巾的面積為21厘米×21厘米計算的話,把全國4億多城市人口95天使用的紙巾全部鋪開,其面積大約相當於一個北京市。
“紙巾的大量消耗每天都在給地球增加新的負擔,更方便、更環保的手帕卻無人問津。”2009年的夏天,李婷和自己的大學同學一起加入了“帕客”的行列。一些同學在江浙地區聯繫到生產手帕的廠家,訂製了印有各色圖案的手帕和布包在網店上銷售。沒想到,這個小小的舉動引起眾多關注,一天可以賣出去20多條。
“多年前流行的東西,現在又回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李婷覺得,自己出售的手帕在圖案和花色上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價格也不像品牌店貴得嚇人,一塊碎花棉布手帕只要5到10元,所以受到了的青睞。
“帕客”們極力推廣的手帕除了保護環境,還因為手帕能給人帶來一些充滿溫情的記憶。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在獲獎演講中,曾動情講述了自己與手帕的故事。小時候,米勒每次出門前母親總要問:“你帶手帕了嗎?”米勒如果沒有帶手帕,母親就回屋子裡拿出一塊手帕給她。
“只有那個時候我才會走到街上去,好像帶上手帕就等於媽媽也和我在一起。”在這個睿智的德國老人眼裡,手帕是親情的象徵。
手帕歷史
中國使用手帕有悠久的傳統。最早始於先秦,興於漢代。在樂府 《孔雀東南飛》中記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的句子,其中,手巾就是今天的手帕。北京東城區的手帕胡同也是因清代聚集有眾多手帕作坊而得名。
手帕或稱手絹,前者言其形,而後者謂之質。
帕,本是古代束額的頭巾或束髮的裹頭。束額又稱為抹額,一般男女都可以用,我們在陳老蓮的“水滸葉子”或是費丹旭、改琦的仕女畫裡也能看到這種戴在頭上的巾子,到底是為了裝飾還是有禦寒作用,尚未可知。不過戲曲中大多以抹額形式表現人物在病中,如《群英會》中的周瑜、《洪洋洞》中的楊延昭等等。至於帕頭,則是古代男子束髮的頭巾,也是無冠時一種隨意性的裹頭。歷史上的“黃巾”、“紅巾”之軍,都是以不同顏色裹頭的標誌。陝西章懷太子墓壁畫中就能見到許多繫著紅抹額的士兵,是當時武人習用的一種裝束。這種裹頭之物,俗稱為“帕子”。
手帕是類似於帕子的物件,所不同者是置於手掌之中,故稱之為“手帕”。其用途多是揩嘴、擤鼻、拭淚、擦汗,有時也用乾淨的手帕包東西。無論手帕暫時存放於身邊何處,都得方便順手取用,以備不時之需。
手帕的質地大多以絲、羅、紗、絹為之,故而又有絲巾、羅帕、手絹之稱。古人實用的手帕很難遺存下來,我們僅能在一些圖畫資料中見到。一般來說,男用手帕大約五尺見方,最大者不過二尺見方,女用手帕最大者不過一尺見方,以六七寸見方者為多。手帕的顏色多用淡色,男子以白色為主,女子則用淡粉、淡藍、淡綠、淡黃和紅色。於是這一尺許對象也成了藝術創作的空間,或畫或繡,可謂異彩紛呈。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中就有“緶得紅羅手帕子,中間細畫一雙蟬”的詩句,說的就是手繪的手帕。更有以五彩絲線刺繡的蟲鳥百卉,惟妙惟肖,可稱巧奪天工。絲、羅、紗、絹都是便於書寫的質地,文人或以為詩帕,在一些古代戲曲小說中,詩帕往往成為抒懷傳情之物。
手帕是隨身攜帶之物,舊時中國男人多置於袖筒之中,可隨時抽出,使用過後再放回袖中。女人則側置於胸脅,其用途較男子更為寬泛,顰笑時以帕遮口,更添幾分嫵媚嬌羞。京戲《拾玉鐲》中的小家碧玉孫玉嬌和傅朋邂逅眉目傳情時,始終在手中玩弄著帕子。傅朋將玉鐲丟下後,孫玉嬌為了掩人耳目,也是先將手帕丟敷玉鐲之上,借著撿手帕而將玉鐲拾起。許多地方戲曲更以手帕作為旦行的道具,是舞台上離不開的東西。今天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東北“二人轉”,手帕的飛轉最令人注目。在西洋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唐璜》和《茶花女》中,也都在不同場合使用手帕,作為舞台藝術效果的陪襯。《紅樓夢》中汗巾、手帕、荷包、香囊、扇袋,常見諸於文字之中,也引出不少公案,足以說明這些隨身之物與生活關聯的密切。直至五、六十年代初,許多身著中式大襟上裝或旗袍的婦女,仍有在脅下第一個扣襻兒上別置手絹的習慣。老舍先生的《茶館》第一幕中,那位“專管官廳兒里管不了的事兒”的黃胖子大概患的是“淚蒙眼”,因此要不斷地從袖筒里抻出大手絹兒拭眼。這一段小細節,卻極生動地體現了那一時代的生活風貌。相聲藝術的三大件——醒木、扇子、手絹,在表演中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有著無盡的用途。那帕子是誇張了的,約有二尺見方,為的是可以做巾幘之用。
手帕又是中西共享的東西。舊時中國男子手帕的實用性遠遠超出裝飾性,而女子手帕卻實用性與裝飾性並重,因此女用手帕的質地和繡飾也就更為考究。西方卻正好相反,男人手帕有著極強的身份標誌和體現修養的效果,也如同皮夾、袖扣、煙盒、手杖、領帶、香水一樣,是某一階層男人的身份表征。男人手帕質地多用真絲或亞麻,以素白漿洗的為上品,凡定製的手帕多有家族的徽志或姓氏的縮寫字母。放在下裝口袋的手帕稍大,約一市尺見方,多是為使用的。而放置在上裝左胸前口袋的手帕僅做裝飾用,既小且薄,重疊的帕尖略露出口袋一寸許,平時西裝多配以白色,正式場合的晚禮服上裝也可用紅色、藍色或灰色,這種上裝手帕一般是不隨意使用的,僅作裝飾而已。平時所用的手絹則以各種條紋方格印花的為多。我在法國巴黎和義大利佛羅倫斯都看到過專營男人飾物的小店,有工藝講究的皮夾、精緻的袖扣和手帕,那手帕的種類很多,一般是裝在盒子裡成半打或一打出售的。
手帕的沉寂大約是與舶來品的Napkin——紙巾的興盛有關。紙巾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既方便,也衛生,頗為時下大眾所接受。紙巾的製作也越來越講究,從質地到軋花都很惹人喜愛,一些大飯店還印製有自己特色的專用紙巾。但是紙巾也有缺點,一是造成資源的浪費,二是經各道工序的觸摸,不可避免地留下細菌或病毒,三是在這種養成隨手丟棄的簡約生活習慣之中,往往忽視了許多生活藝術和生活情趣。
手帕十大功用
1、手帕可重複循環使用,具有環保、循環經濟的作用。
2、新一代環保手帕還具有生態抗菌抗病毒等新功能,乾淨衛生,不會造成白色污染,是典型的綠色消費品;
3、手帕具有與“魔方”一樣的功能,其“變化多端”,有益於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開發其創造力和都手能力。(例如可以自主設計或疊制老鼠、牛、船等玩具)
4、手帕通常都是採用全棉製造的,人類在使用手帕過程中,棉花來自大自然而最終又回到大自然,對環境並不造成任何危害,是對地球和人類的一份綿綿的愛;
5、手帕是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產物,具有文化傳承作用。五千年來,巾如人意,不管人文墨客還是農家販商都留下了很多關於手帕的傳說和故事。
6、價格便宜,性價比高,減小教學成本。同樣2元錢,一包紙巾只能用一天,而一塊手帕至少可以用一年,符合中央節約型社會的提倡。
7、便於攜帶,其體積、質量都小,攜帶方便,在環境教育方面可起到隨時隨地展示和傳播的作用。
8、認同度高,從小、青、中、老各年齡階段都不會認為其手帕不適合自己的年齡段,可影響帶動周圍人。同時,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使用手帕的美好回憶。
9、具有求生功能。在大災難之下,往往一塊手帕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10、美感性強,持久度高。手帕的美感是一種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表現載體,同時,不會因為現代文明而被遺忘和代替。每個時段下都會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