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的標誌】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父親蘇良友今年42歲,母親鍾業珍今年41歲。父母靠打魚、養蠶、養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据、簡樸的鄉村生活。1991年5月,7歲的蘇明娟是張灣國小的一年級學生,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到金寨縣採訪拍攝希望工程,跑了十幾個村莊,最後來到張灣國小發現了課堂上的蘇明娟,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攝入他的鏡頭。這幅畫面為一個手握鉛筆頭、兩隻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概述及其意義】
1990年9月5日,鄧小平為“希望工程”題名。 “希望工程”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於1989年發起的一項公益事業。1992年6月10日和10月6日,鄧小平同志兩次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1991年11月,江澤民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支持希望工程,關心孩子成長。”他還多次為希望工程捐款,到貧困地區專門看望失學的孩子,並囑咐一定要解決好失學問題。1992年3月,李鵬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希望工程,救助貧困,興學利民,造福後代。”
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基會發起倡導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其宗旨是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國小,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實施以來,至2004年15年間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22億多元,資助250多萬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援建希望國小9508所,在每100所農村國小中,就有2所是希望國小,培訓希望國小和農村國小教師2300餘名。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評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經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社會公益事業。
希望工程在中國青基會及其授權的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的努力推動下,得到了社會各界、海內外團體、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施成果和綜合效益,贏得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高度評價,已成為我國最具社會影響和享有崇高聲譽的民間公益事業。
希望工程的實施,改變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喚起了全社會的重教意識,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弘揚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實施希望工程,是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廣大失學少年的迫切要求。隨著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全國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從總體看發展不夠平衡,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投入相對不足,辦學條件差,一大批中國小的危房因資金不足而得不到及時修繕;全國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一批兒童因家庭貧困而徘徊於校門之外。渴望讀書已成為千百萬失學兒童的最大心愿。
縱觀世界各國教育經費的計算,均包括政府預算支出和民間投資兩個方面。實踐表明,任何國家的教育經費都不可能是由政府全包。特別是象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要辦好教育更應借鑑國外經驗,動員社會力量辦教育。希望工程正是在這方面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為了落實貫徹我國政府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決策,適應希望工程自身完善的客觀需要,並考慮到社會各界的意願,中國青基會經過深入調查、廣泛論證、慎重研究,決定從1999年起實行希望工程實施戰略重點的轉移:由過去對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普遍救助,轉到對優秀受助生的跟蹤培養;希望國小由硬體建設為主轉向以教師培訓、現代化教學設施配置等軟體建設為主;希望工程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學兒童的捐款。對有意為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捐款助學的人,將介紹其直接與貧困地區鄉村國小聯繫,通過學校安排助學對象。
【主要用途】
1.捐建希望國小捐資標準為20萬元人民幣和10萬元人民幣兩種。捐贈20萬元人民幣,一般用於新建一所農村國小(地方政府將匹配一定資金);捐贈1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對一所農村國小的危舊校舍進行修繕。學校建成後,統一命名為希望國小,在校園內立一碑記,鐫刻捐贈者捐資助學的功績。中國青基會將與捐贈者簽署“捐贈協定”,並與建校所在地省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及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簽署《資助建校協定書》 ,保證捐款及建校事宜的順利落實。
2.捐助“希望之星獎勵基金”
“希望之星”是從全國希望工程受助生中評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年約評選出500名。“希望之星獎勵基金”以獎學金的方式幫助他們繼續中學、大學學業,使這些優秀學生得以順利成長。
捐贈標準:資金數額不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資助標準:國中生每人每年600元人民幣,資助3年;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人民幣,資助3年;大學生每人每年1200元人民幣,資助4-5年。
3.捐助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
希望國小教師肩負著推動落後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任。希望國小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依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即是為全面提高希望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而設立的。
基金用途:資助3000元人民幣,幫助一名希望國小教師到希望工程全國農科教基地(設在上海),接受為期15天左右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國小教育管理、國小語文教材教法、國小數學教材教法、國小行政管理、農科教結合辦學等。
4.捐建希望網校
為希望國小捐建希望網校,使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共享優秀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推動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實施“希望工程”,既是發展貧困山區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也是資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一種辦法。據統計,貴州省通過實施“希望工程”共援建希望國小328所,幫助9萬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對支持貧困山區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面對目前人口基數大、財政實力弱的現實情況,僅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迫切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捐贈標準:社會捐款1.5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萬元,可援建一個希望網校單點站,其中0.2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 社會捐款10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萬元,可援建一間希望網校多媒體教室,其中1.5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捐款多多益善,少少無拘,所有捐款統一進入“希望工程遠程教育基金”。
5.捐建希望工程圖書室
“希望工程圖書室”公益項目內容為:通過發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為貧困地區的中國小捐贈圖書,建立“希望工程圖書室”,以解決這些地區學校圖書館裝備用書嚴重不足的困境,使這些學校的學生不僅有學上,而且有書讀,為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希望工程圖書室”項目的社會捐款,主要用於選購農村國小師生需要的圖書,這些圖書是參照教育部中國小圖書館裝備用書目錄選編並經過有關專家精心審定、標準配置,每個圖書室包含精品圖書不少於1,000冊,書目每年更新。“希望工程圖書室”公益項目的目標是通過數年的努力,為全國萬所希望國小分別建立有5,000冊藏書的小型校園圖書館。
【人物的故事】
2005年05月21日上午,中國青基會不大的會議室里站滿了人。青基會秘書長塗猛微笑地看著坐在自己身旁的三個孩子——“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這三個希望工程的標誌人物第一次一起“回家”。1.“大眼睛”已被銀行聘用
“大眼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今,22歲的蘇明娟終於在“希望工程”的幫助下完成學業,被安徽一家銀行錄用。
“十幾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媒體對她的關注很多,但她始終保持低調,以平常人的心態面對自己成為公眾人物後的生活,並且順利完成了學業,我很欣慰。”“大眼睛”照片的拍攝者解海龍拍著蘇明娟的肩膀說。
2.“小光頭”今年大二了
圓圓的腦門,光光的頭,微微凹下的鼻樑,皺起的眉頭,鼓鼓的小嘴,這都不是“小光頭”照片最打動人的地方。仔細看,你會覺得這雙眼睛不太像是孩子的,在略帶悲哀的瞳孔里,有一些難以描繪的東西,既蘊藏著希望所留下的火花,也有對現實的一種無奈的接受。如果說蘇明娟的眼睛中令人震撼的成分超過了惹人憐憫的話,那么“小光頭”惹人憐憫的成分就大大超過了令人震撼。正因如此,才格外讓人感到疼愛和心酸。1992年,張天義全家離開老家安徽金寨縣來到無錫,外地戶口讓他在求學路上屢屢受挫。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一度讓張天義暗下決心,放棄讀書,打工掙錢。但張天義的母親發現了兒子的心思,經歷了無數磨難的母親對張天義說:“你要是回家來,我們家就沒有希望了。無論如何,書一定要讀。”
後來學校規定,在全免學費的基礎上,由學校黨支部成員輪流負擔張天義的生活費。這種捐款一直持續到張天義讀完高三。在這么多人的鼓勵下,在母親的影響下,張天義不但打消了輟學的念頭,而且學習更加刻苦。
如今,他是江蘇省鹽城工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在學校里,還沒有人知道他就是當年那個“小光頭”,對於照片,他一直埋藏在心裡。張天義說:“從小到大,雖然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有那么多好心人幫助了我,我真的感激他們,尤其是我的母親還有學校的老師、同學。”
3.“大鼻涕”穿上了綠軍裝
大鼻涕是希望工程使用頻率最高的照片之一,所有看到照片的人都相信胡善輝聲嘶力竭喊出的是:“我要上學!”解海龍說,他拍“大鼻涕”有很大的偶然性。當年,他用鏡頭進行農村教育狀況調查。當他循著讀書聲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正在讀“山、石、水、火”等字。其中有個孩子讀得特別起勁,他皺著眉頭,流著鼻涕,讀得一絲不苟。這讓他非常感動。那個大鼻涕的孩子就是胡善輝。
1996年,解海龍進行人物回訪時發現,此時的胡善輝已經變得濃眉大眼。解海龍看望他時,他仍在上四年級。時隔五年,他曾因貧困,輟過學。
2001年,從胡善輝家人處得知,胡善輝沒有考上高中,二哥哥學習非常不錯,胡善輝就去了縣城一家餐館打工,供哥哥上學。解海龍對此非常感動,立即乘車去找他。一見面,胡善輝說:“叔叔,雖然我學習不是很好,辜負了你的希望,但我不會放棄學業,先掙著錢,等以後有機會再去上大學。為了感謝您,我給您做些我的拿手菜……”
如今的“大鼻涕”胡善輝,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軍區後勤部隊的一名志願兵。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章程】
第一條 本基金會的名稱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為“中國青基會”,英文譯名為“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縮寫為“CYDF”。
第二條 本基金會屬於全國性公募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是中國以及許可本基金會募捐的國家和地區。
第三條 本基金會的使命是:通過資助服務、利益表達和社會倡導,幫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
本基金會倡導“社會責任、創造進取、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價值觀。
第四條 本基金會的原始基金為人民幣800 萬元,來源於組織募捐的收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自願捐贈,投資收益以及本章程規定的其他合法收入。
第五條 本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
第六條 本基金會的住所為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後圓恩寺胡同甲1號。
【希望工程圓夢行動】
“2007共同關注•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將突出宣傳黨和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新的扶助政策,傳達黨和政府的關懷;深入展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自強不息、勵志成才、報效國家的精神風貌;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捐贈資金、勤工儉學崗位等,助人自助。
希望工程實施18年來,始終堅持“助農民的後代人人有書讀”的使命,累計接收社會捐款逾35億元人民幣,在農村貧困地區援建希望國小13000餘所,為304萬多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其中,資助的大學生就達10多萬名。今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開始實施“希望工程全面升級”戰略,將傳統的“救助模式”拓展為“救助——發展模式”,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在為希望工程受助學生提供資金資助的同時,還要為受助學生髮展能力提供幫助。此次推出的“2007共同關注•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將重點資助今年考取大學的新生,緩解他們由家門入校門的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在大學期間,可以繼續申請希望工程的資助;全國的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系統還將動員企業為受助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服務活動。
中央電視台高度重視 “2007共同關注•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對節目的製作和活動的報導進行了全面部署。從今年6月到9月,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將在頻道開設專欄,以新聞、專題、公益廣告、晚會等多種形式,多角度報導、推動這次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主任梁曉濤表示,參與發起圓夢行動是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主流媒體帶頭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呼喚愛心,倡導和諧的具體體現。啟動儀式結束後,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的數十名記者將奔赴西南、西北等省份尋找貧困學生,進行採訪報導。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春華與中央電視台副台長羅明共同點亮“2007共同關注•圓夢行動”標誌物,並向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團授旗。
“2007共同關注•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開闢了專門的活動網站:www.shangdaxuela.cn(上大學啦)。符合資助條件的大學新生可通過該網站申請資助;申請學生的資料將在網站上發布。有捐贈意願的熱心人士、機構和企業可在網站上選擇、結對資助大學生,並通過銀行、郵局,網路線上等方式進行捐贈。
【希望工程歷史性成效】
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在對希望工程進行效益評估後得出了結論:中國青基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希望工程,已經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社會事業。希望工程實施以來,以協助政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扶貧攻堅為宗旨,堅持"雪中送炭"的原則,通過救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兒童繼續國小學業,建設希望國小等措施,提高了貧困地區國小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降低了輟學率,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辦學質量,成效顯著。希望工程促進了我國農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動員社會力量協助政府辦教育的新路子。
以1996年為例,希望工程在695個實施縣中安排的受助生數量占當年失學兒童總數的30.9%,希望工程的救助已經成為保障貧困地區兒童得以繼續學業的重要方式。希望工程救助失學兒童的覆蓋面廣,縣覆蓋率達到74.7%。對734所希望國小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校均危房面積平均減少79.5%,校舍面積增加47.2%,操場面積增加75.4%,圖書數量增加234.4%。課桌椅配齊率和教具教學儀器配齊率明顯提高,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希望國小建成以後,學校覆蓋率的生源範圍明顯擴大,學生數量平均增加22.1%,教職工數量平均增加16.0%,教師隊伍的質量有明顯的改善。同時學校課程的開齊率、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國小生升學率有非常明顯的提高。
截止2001年12月31日,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建設希望國小8,890所;累計資助失學兒童2,474,342名;累計資助“希望之星”20,543名;累計援建希望網校130所;累計培訓希望國小教師15,898名;累計捐贈10,000套希望書庫和3,000套三辰影庫。
【希望工程圖書室】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圖書室”這一文化扶貧工程,作為希望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意義深遠。
“希望工程圖書室”都建立在希望國小和貧困山區農村國小。那裡的文化設施比較簡陋,生活也很艱苦。雖然簡陋的文化設施、艱苦的生活環境對青少年的學習成長有不利的一方面。同時也要看到,“多難興邦”,貧困和逆境也可以磨礪克服困難的意志,鍛鍊吃苦耐勞的品格。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都是自幼從貧困和逆境中奮起,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困境,取得成功的。學校不僅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課堂,也應該是塑造人格、磨練意志的戰場。只要肯奮發圖強,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必將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文化條件極不平衡。這是歷史長期遺留下來的老問題:有舊社會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也有近代外國侵略造成的,也有我們自己的失誤和無知造成的。改變落後,建設繁榮富強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祖國,我們人人有責,21世紀的青少年更是責無旁貸。古人說善讀書可以醫治愚昧。脫貧首先要脫愚,要想改變我國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就必須向貧困地區輸送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知識就是力量。但願大家努力學習,充分利用“希望工程圖書室”的條件,為改變家鄉面貌,推動祖國的現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希望工程星】
1999年,為紀念希望工程十周年,由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永久編號為7497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希望工程星”。該小行星是由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計畫課題組的專家於1995年發現的,1997年得到小行星國際組織的認定。鑒於希望工程十年來在海內外影響巨大,有關專家決定把這顆小行星獻給希望工程及關心支持希望工程的社會各界人士。經申請,1999年2月2日,“希望工程星”得到小行星國際組織的承認。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希望工程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10月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 它的宗旨:根據政府關於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方針,從社會集資,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以民間救助方式,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希望工程的實施範圍是:我國農村貧困地區,重點是國家、省級貧困縣。目前希望工程工作的重點是我國的西部地區。 希望工程的目標是:改善辦學條件,消除失學現象,配合政府完成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任務。自1989年推出希望工程至今,10年來希望工程共救助失學兒童230萬名,援建希望國小8000所,接受海內外捐款18億元,影響遍及海內外,成為當今中國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公益事業。
1994年3月21日,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成立,自此正式啟動上海希望工程。八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好心人的熱情參與下,上海希望工程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截止2000年6月,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共接受海內外捐款一億三乾萬元,援建希望國小766所,結對救助失學兒童4萬名,捐贈希書庫546套,捐贈三辰影庫10套、結對資助本市大中小困難學生6千餘人次。上海希望工程援助項目遍布除港、澳、台及天津以外的所有省、區、市,充分體現了黃菊書記提出的“上海是全國的上海、上海要服務全國”的指示精神。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希望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本市精神文明建設,為希望工程捐款,奉獻一份愛心業已成為廣大市民的一種時尚,關心、支持、參與希望工程成為上海這座邁向新世紀的國際大都市的一股標誌性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