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戰爭是作戰雙方為爭奪西部地中海霸權而進行的擴張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則是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介紹

布匿戰爭漢尼拔
布匿戰爭是古羅馬與迦太基兩個古代奴隸制國家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這場戰爭前後進行了3次。

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是一個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一大強國。其後,羅馬便把擴張矛頭轉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太基位於今天北非突尼西亞,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紀已發展為一個富庶的強大國家,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島等地,成為羅馬向海外擴張的勁敵。雙方爭奪的焦點是盛產穀物的西西里。羅馬軍隊分為4個軍團,每個軍團約4200—6000人,基本屬於常備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迦太基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特別是海軍,在地中海地區屬一流。公元前264年,地處義大利、西西里海峽要地的麥散那城邦由於僱傭兵起義,麥散那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和羅馬先後派兵前來干預,雙方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終於導致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故這場戰爭稱布匿戰爭)的爆發。

經一系列交戰,羅馬軍隊取得陸上作戰的一些勝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處於優勢。但善於模仿的羅馬,以一艘擱淺的迦太基戰艦為樣板,在希臘人幫助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船隻結構同迦太基人的一樣,也是槳式戰船,但羅馬人製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活動吊橋,將它鉤到對方戰艦的甲板上,這樣不習水戰的羅馬人就可沿長板沖向敵船,在甲板上打一場陸地戰,發揮羅馬軍團人數多的優勢。公元前241年3月,羅馬的200艘戰艦在伊乾群島大敗迦太基海軍,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賠款3200塔蘭特,羅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他一些島嶼;嗣後又乘迦太基僱傭兵起義之機,出兵占領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亞兩個島嶼。羅馬取得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勝利,並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權。公元前221年,迦太基為了奪回失地,任命25歲的漢尼拔為主帥,又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出身於一個軍事貴族家庭,自幼隨父從軍,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和外交才能的培養,懂得幾種語言,能發動不同國籍的人為他作戰,並無條件地服從他。平時,他生活簡樸,極能吃苦,常常披著斗篷睡在放哨戰士中間,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愛戴。

布匿戰爭布匿戰爭

公元前218年4月,漢尼拔率領9萬名步兵,1.2萬名騎兵和37隻戰象,越過了庇里牛斯山脈,又巧妙渡過羅尼河,開始了對義大利的遠征。漢尼拔率軍用了33天時間,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越過了歐洲有名的阿爾卑斯山麓,到達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漢尼拔的突然出現,使羅馬人大為驚慌,不得不放棄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計畫,集中兵力保衛義大利本土。漢尼拔率領部隊花了4天3夜時間,涉過齊胸的污水和沼澤地,繞過羅馬軍的設防陣地,踏上了通往羅馬的大道。羅馬執政官弗拉米紐斯率軍尾追,不想落入了漢尼拔選好的戰場,當弗拉米紐斯率大隊人馬進入山谷時,漢尼拔立即發出進サ男藕牛忍飼昂蠹謝鰨?小時廝殺,弗拉米紐斯全軍覆沒。羅馬元老院一面下令加固羅馬城防,同時任命經驗豐富的費邊率領4個軍團的兵力尾追漢尼拔軍隊,卻不與他們正面交戰。公元前217年底,瓦羅接任費邊執政官,其好大喜功,主張速戰速決。他的意見由於元老貴族的支持占了上風,雙方於公元前216年8月在奧費達斯河岸的坎尼地區展開了一場大戰。漢尼拔事先了解到當地每天午後刮東南風,於是指揮部隊緊急轉移,處於上風方向,並把部隊布成一個新月形陣勢,從側面把羅馬軍捲入口袋之中,重重包圍起來,最後全殲羅馬軍隊。這一戰,羅馬人損失極大,據說有7萬人被殺,瓦羅和370名騎兵逃出重圍,得以生還。這就是著名的坎尼之戰,它是西方軍事史上第一個合圍之戰,顯示了漢尼拔的卓越軍事才能。

公元前205年,羅馬33歲的年輕將領西庇阿率軍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漢尼拔回軍救援。公元前202年秋,雙方在扎瑪城附近進行最後的決戰。漢尼拔仍按常規列隊和戰法,西庇阿則不循常規,他把一、二、三線各部隊重疊配置,中間留出空道,以便讓戰象通過。交戰開始以後,當漢尼拔軍的戰象衝到西庇阿軍前沿時,西庇阿的一線部隊突然鼓角齊鳴,喊聲大作,漢尼拔軍的戰象受到驚嚇,有的停滯不前,有的轉身向自己的戰陣衝去,還有的受羅馬軍的投槍擊傷後逃跑。西庇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命令騎兵迂迴包抄,同時將3線兵力集中起來,向漢尼拔軍正面猛攻,一鼓作氣,終於取得了勝利。漢尼拔軍戰死約2萬人,漢尼拔落荒而逃。這是漢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了敗仗。迦太基被迫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條件,失去一切海外屬土,賠款1萬塔蘭特,戰艦除留10艘外全被鑿毀。從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徹底破產,羅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半個世紀以後,迦太基在軍事上雖無力再與羅馬競爭,但其商業發展迅速,物質財富迅速增加,引起了羅馬的妒忌。羅馬惟恐迦太基復興,公元前149年,羅馬進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羅馬派執政官孟尼留斯率8萬步兵、4000騎兵、600艘戰艦,從西西里渡海直達迦太基的重鎮烏提卡。對這突如其來的侵略,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羅馬求和。羅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兒童作人質。當迦太基滿足羅馬這一條件後,羅馬無理要求迦太基毀掉城市,移居離海15公里以外的內地。迦太基人民憤怒已極,他們鑄造武器,加固城牆,充實糧庫,婦女們剪掉自己的頭髮,搓成繩子,供綁紮槍炮之用。公元前149—前147年,羅馬在軍事上接連失利,直到前146年,羅馬以飢餓圍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線。殘酷的巷戰進行了6天6夜,最後許多迦太基人同廟宇同歸於盡,戰至死者達8.5萬。羅馬元老院下令焚燒迦太基城,大火延燒16天之久,殘存的5萬迦太基人被賣為奴隸,迦太基城被徹底毀滅。

持續118年的布匿戰爭,以迦太基的滅亡而告結束。這次戰爭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兩國人民蒙受痛苦和災難之深,都是歷史上空前的。在今天,連迦太基這個名字都已不復存在,當今的突尼西亞城是在古老的迦太基廢墟上建起來的。戰勝國羅馬損失是慘重的,許多城鎮被毀壞,田園荒蕪,無數的居民慘遭屠殺。據公元前220年的戶口調查,羅馬成年男子共27萬,到公元前207年只有13.7萬,損失近一半。

布匿戰爭在古代軍事學術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篇。陸上強國羅馬為戰勝海上強國迦太基而建立了海軍;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不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從陸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漢尼拔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和羅馬海軍所採取的接舷戰,都是戰術史上的傑作,這些對歐洲陸戰和海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馬在征服迦太基之後,繼續向地中海東部擴張,接連征服了馬其頓王國小亞細亞的西部和中部。到公元前44年,即至愷撒死,羅馬殖民地已擴張到西自西班牙,北到瑞士法國,東迄敘利亞,南至埃及。到公元117年,北到英國,東到波斯灣,以地中海為中心,包括了歐洲幾乎全部,非洲和亞洲很大一部分。布匿戰爭使得羅馬打開了通向與稱霸世界的大門。

羅馬在長期的掠奪戰爭中,獲得了大批的奴隸。橫行於地中海各地的海盜,也經常把擄掠而來的人口出賣於羅馬,大大促進了羅馬工業的發展。羅馬為方便商品流通和戰爭,開闢了許多對外通路。有句諺語叫“條條道路通羅馬”,就表明了這個時期羅馬的情況。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241)

布匿戰爭布匿戰爭
公元前3世紀時,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強大的奴隸占有制國家。羅馬於公元前 3世紀上半葉統一義大利後,與迦太基形成對峙之勢。兩國爭奪西西里島導致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這次戰爭的導火線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戰爭期間,敘拉古僱傭軍中的一批義大利人強占了西西里島東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與敘拉古僭主發生衝突而處於不利形勢,這些義大利人分為兩派,分別求助於迦太基和羅馬。迦太基搶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羅馬軍隊開進西西里,揭開戰幕。羅馬先後占領墨西拿阿格里琴托,迫使敘拉古與之結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卻占優勢。羅馬人迅速建立一支艦隊。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戰中,裝有接舷吊橋的戰艦組成的羅馬艦隊獲勝。公元前256年羅馬海軍又在埃克諾穆斯海角大勝。同年羅馬遠征軍在非洲登入,但以失敗告終。此後主要戰場移到西西里,羅馬在陸戰中略占上風。公元前241年,羅馬海軍以新建的200 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大敗迦太基艦隊於埃加迪群島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將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島讓給羅馬,賠款3200塔蘭特(10年內償清)。羅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個行省。公元前 238年羅馬乘迦太基僱傭軍暴動之機,又出兵強占了撒丁和科西嘉,於公元前227年將兩島置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前201)

布匿戰爭漢尼拔
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爭,作戰16年,前218年-前202年。

背景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失敗之後,因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島,開始向歐洲西部的伊比利亞半島發展。羅馬警告漢尼拔不可穿過埃布羅河。漢尼拔無視此警告,繼續領軍向東北進軍。羅馬令迦太基交出漢尼拔受審,被拒絕之後宣戰。

伊比利亞戰役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公元前202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後不久,迦太基就著手準備新的戰爭。漢尼拔‧巴卡詳細制訂的戰略計畫是,在公元前237年—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亞(西班牙)境內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面對羅馬實施突然的猛烈突擊。公元前219年,漢尼拔率迦太基軍隊包圍與羅馬結盟的西班牙城市薩貢托(Saguntum),圍困8個月,占領該城。這便是公元前218年春天開始的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導火線。

義大利戰役

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執政官格奈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率軍前往伊比利亞,就地擊潰迦太基軍隊並派兵在阿非利加登入,以期達到對迦太基本土展開軍事行動之目的。但漢尼拔先發制敵,於公元前218年秋,以前所未有的行動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抵到陶拉西亞一帶帕杜斯河(波河)谷地。迦太基軍隊在五個半月的時間內行軍1600餘公里,沿途克服了險惡的天然障礙和許多部落的抵抗。出敵不意,在提契諾河特雷比亞河(義大利北部)戰役(參見特雷比亞河戰役)中擊潰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的軍隊。這些勝利的取得,使漢尼拔鞏固了後方和與羅馬為敵的高盧諸部落訂立了同盟。公元前217年春,迦太基軍隊侵入義大利中部,在特拉西梅諾湖畔的狹窄隘口巧妙設伏,殲滅蓋約·弗拉米尼統率的羅馬軍隊(參見特拉西美諾湖戰役)。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會戰中羅馬軍隊(約7萬人)被漢尼拔軍隊(5萬人)包圍、全殲。這次勝利後,義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坎尼戰役的勝利是漢尼拔的重大戰績。

反攻迦太基城

從公元前212年起,主動權轉到羅馬人手中。他們採取積極的行動奪回原在義大利、西西里、伊利里亞和馬其頓的失地。公元前209年,羅馬人攻占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的主要基地之一,新迦太基城。哈斯德魯巴企圖從伊比利亞馳援漢尼拔,但因在梅塔夫爾戰役公元前207年中被擊潰,而告失敗。反羅馬同盟因羅馬人屢屢獲勝而日趨瓦解。公元前204年,大西庇阿率羅馬軍隊在迦太基附近登入。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戰役中,迦太基人戰敗。

結果

迦太基失敗。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並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爭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並償付巨額戰爭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同時選100名14歲以上30歲以下男子赴羅馬充當人質。

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前146)

布匿戰爭戰爭地圖
第三次布匿戰爭是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三次布匿戰爭中最後最短的戰爭,作戰三年,前149年-前146年。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忙著東西作戰:在東邊,忙著征服希臘帝國;在西邊,忙著壓制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內亂。但是羅馬人還是把迦太基當成眼中釘,念念不忘在二次布匿戰爭時候,迦太基差點攻入羅馬城。元老Cato每次不論什麼話題演講之後,都有同樣的最後一句話“Carthagodelendaest!”(迦太基一定要消滅!)

沒有戰事的迦太基,在這五十年逐漸以貿易恢復國氣。羅馬更不心定,害怕迦太基再次挑戰。羅馬要求他們拋棄迦太基港口城市,搬入北非內陸。迦太基拒絕之後,羅馬立即宣戰,完全包圍迦太基城,開始第三次布匿戰爭。圍城三年之後,羅馬才在ScipioAemilianus領導下入城。羅馬血洗迦太基,挨房搜尋,將所有居民找出殺死。迦太基港口被毀滅,國家成為歷史。

據說迦太基周圍的田野被撒了鹽,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不過撒鹽這回事在戰史里沒有記錄,而且當時鹽很貴重,所以現在的學者認為撒鹽只是一種象徵,並沒有真正做。

迦太基戰敗後,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業以及物質財富的積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紀時又迅速復興,招致羅馬的忌恨,決心消滅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進犯迦太基,後者被迫自衛。羅馬藉口迦太基破壞和約,於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戰,第3次布匿戰爭開始。羅馬軍隊在北非登入後,迦太基曲意求和,答應交出人質和武器。但羅馬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拆毀迦太基城,居民遷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內地等。迦太基人憤然拒絕,起而抵抗。羅馬軍隊圍攻迦太基城兩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發生饑荒,疾病流行,羅馬軍終以強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後,城市被夷為平地,25萬居民經過戰爭倖存的約 5萬人,均淪為奴隸。羅馬在迦太基設定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獨立的迦太基國家便不復存在了。

在前後歷時百餘年的布匿戰爭期間,羅馬在與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覆爭鬥中,占領了歐、亞、非的廣大地區,掠奪了大量奴隸和財富,這對羅馬奴隸占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點評

第一次布匿戰爭中,交戰雙方的戰略特點,就在於其根本問題都是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因此,羅馬人在海上取勝也就決定了戰爭的結局。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爭取同盟者,建立和瓦解反羅馬同盟是戰略上的決定性因素。布匿戰爭在古代軍事學術發展上顯示了一個新的高峰。陸上強國羅馬為戰勝海上強國迦太基而建立了海軍;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不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從陸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這是影響戰局的兩大決策。漢尼拔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和羅馬海軍所採取的接舷戰,是戰術史上的創新。

影響

布匿戰爭延續一個多世紀,戰場所及的國家和地區遭到極大破壞,但它在西方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軍事學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羅馬為戰勝迦太基而組建海軍並創造新的接舷戰術;迦太基統帥漢尼拔為避開羅馬的海上優勢而從陸上長途跋涉,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並採用誘敵深入戰法,創造了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的範例。漢尼拔在敵國領土上開展政治心理攻勢,採取分化瓦解羅馬同盟者進而孤立羅馬的策略,以及費邊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巧妙與敵周鏇,長期堅持游擊殲敵的策略,對後世軍事戰略都有深遠影響。

布匿戰爭是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為關鍵的戰爭,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興旺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方面,布匿戰爭的勝利使羅馬占領了歐、亞、非的廣大地區,掠奪了大量奴隸和戰利品,羅馬變得空前強大和繁榮;另一方面,引起了羅馬經濟結構、階級關係和道德風尚等領域的重大變化。這對羅馬奴隸占有制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地中海地區後來的歷史命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