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前沿問題

市場經濟前沿問題

《市場經濟前沿問題》是2001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形態,它隨著人類智慧的增長而發展,它需要人們不斷地探索。本書是作者對市場經濟理論多年研究的結晶,涉及了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所有前沿問題,邏輯嚴密,論述精闢。

本書中所指的市場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前沿問題,是指在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及市場經濟作用的發揮,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在經濟理論及實踐方面的最新動態。可以說,這些最新動態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過程及內容,同時也表明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趨勢。

全書主要內容為:市場經濟性質的再認識;市場經濟原則的再認識;市場經濟作用形式的再認識;市場經濟體制的再認識;市場經濟與政府關係的再認識;市場經濟與巨觀經濟關係的再認識。

目錄

一 元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

二 規範倫理學與美德倫理學

三 倫理學的定義、對象及其研究順序

上卷 元倫理:優良道德制定之方法

第一章 元倫理概念:“應該”的概念系統

第一節 價值

第二節 善和正當

一 善:內在善與手段善

二 惡:純粹惡與必要惡

三 善與惡的定義

四 正當:道德善

第三節 應該

一 應該:行為的善

二 應該:客體的屬性

三 應該的類型:道德應該與非道德應該

第四節 事實

第二章 元倫理確證:“應該”的本體論、認識論、真理論

第一節 應該的本質:應該究竟存在哪裡?

一 三種屬性:固有屬性、關係屬性、事實屬性

二 應該:客體的關係屬性

三 三種謬論:客觀論、主觀論、主客關係論

第二節 應該的性質:結構與類型

一 應該的結構

二 應該的類型

第三節 應該的邏輯:“應該”與“是”的關係

第四節 應該的意識:真假與對錯

一 “應該與是”的意識形態: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以及評價與描述

二 應該意識的真假對錯之確證

第五節 元倫理的確證理論

一 自然主義

二 直覺主義

三 情感主義

四 規定主義

五 描述主義

第六節 結論:應該的本體論、認識論、真理論確證之統一

中卷 規範倫理:優良道德之制定

第一篇 道德主體:社會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 道德概念

第一節 道德界說

一 道德與倫理

二 道德與應該

三 道德與法

第二節 道德結構

第三節 道德類型:倫理相對主義

一 道德的普遍性與多樣性:普遍道德與特殊道德

二 道德的相對性與絕對性:相對道德與絕對道德

三 道德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優良道德與惡劣道德

第四章 道德本質:起源和目的

第一節 道德他律: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真理

第二節 道德本性:一種必要的惡

第三節 道德自律: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謬論

第五章 道德終極標準

第一節 道德終極標準導言

第二節 道德終極標準分析

一 道德終極總標準:增加全社會和每個人利益總量

二 道德終極分標準:最大利益淨餘額

三 道德終極分標準:不損害一人地增加利益總量

第三節 道德終極標準性質

一 絕對性與相對性:道德終極諸標準的適用範圍

二 直接性與間接性:道德終極標準與其他道德規則的關係

第四節 道德終極標準理論

一 以往功利主義表述的缺憾

二 對功利主義的詰難

三 義務論

第二篇 道德實體:倫理行為事實如何

導言 人性定義

第六章 倫理行為概念:人性概念分析

第一節 倫理行為界說

第二節 倫理行為結構

第三節 倫理行為類型

第七章 倫理行為原動力:人性定質分析

第一節 愛與恨

第二節 目的利人與目的害人

一 愛人之心:同情心與報恩心

二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三 恨人之心:嫉妒心與復仇心

第三節 目的害己與目的利己

一 自恨心:罪惡感與自卑感

二 自愛心:求生欲與自尊心

第四節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律

一 結論:倫理行為原動力規律

二 關於倫理行為原動力規律的理論

第八章 倫理行為目的和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第一節 倫理行為目的規律

一 利他目的必多於害他目的

二 利己目的必多於害己目的

三 利己目的必多於利他目的

四 利己目的必超過行為總和之一半

第二節 倫理行為手段規律

第三節 倫理行為規律

結語: 人性要義

第三篇 道德價值:倫理行為應該如何

第九章 道德總原則:人性善惡分析

第一節 善惡總原則

一 抽象人性之善惡:道德總原則的確立

二 抽象人性之善惡:利己與利他以及害己與害他的道德價值

第二節 善惡分原則

一 具體人性之善惡:利己目的的道德價值

二 具體人性之善惡:16種倫理行為之道德價值

三 關於人性善惡的學說

四 善惡六原則的確立

五 善惡六原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節 一個實例的分析:市場經濟的善惡原則

一 市場經濟界說

二 市場經濟行為目的

三 市場經濟行為手段

四 市場經濟行為類型

五 市場經濟道德原則

六 市場經濟的人格保障

第四節 道德總原則理論

一 利他主義

二 利己主義:合理利己主義與個人主義

三 己他兩利主義

四 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以及己他兩利主義的真假優劣之比較

第十章 公正:社會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則

第一節 公正的一般問題

一 公正界說

二 公正原則

三 公正證明

四 公正類型

第二節 公正的根本問題

一 權利與義務的界說

二 權利與義務的類型

三 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第三節 社會公正的根本問題

一 貢獻原則

二 品德、才能原則

三 需要原則

四 平等原則

五 結論:諾齊克的批判之批判

第十一章 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第一節 平等總原則

一 平等概念

二 完全平等原則

三 比例平等原則

四 完全平等與比例平等的關係

五 總結:羅爾斯正義論之缺憾

第二節 平等具體原則

一 政治平等原則

二 經濟平等原則

三 機會平等原則

第三節 平等的價值

一 平等與公平

二 效率

三 公平與效率

平等與效率

五 公平效率交替論

第十二章 人道:社會治理的最完美道德原則

第一節 人道總原則

一 人道主義:善待一切人的思想體系

二 人道主義:使人成為人的思想體系

三 廣義人道主義與狹義人道主義

四 人道總原則:將人當人看與使人成為人

第二節 自由:人道根本原則

一 自由概念

二 自由價值

三 自由一人道社會的普遍原則

四 自由—人道社會的具體原則

第十三章 異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第一節 異化辨義

一 作為一般科學術語的異化

二 作為人道主義基本概念的異化

三 異化的流行定義

第二節 異化類型

一 被迫異化、自願異化、不覺異化

二 宗教異化與世俗異化

第三節 異化價值

第四節 經濟異化

一 經濟異化概念

二 經濟異化起因

三 經濟異化消除原則

第五節政治異化

一 國家本性

二 階級政治異化

三 個人政治異化

第六節 社會異化

一 社會概念

二 社會異化概念

三 社會異化的起因及其消除原則

第七節 宗教異化

一 宗教概念

二 宗教和宗教異化之起因

三 宗教和宗教異化消除原則

第八節 公正、平等、人道、異化之總結:社會治理的道德原則體系

第十四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則

第一節 幸福概念:主觀論與客觀論

一 幸福界

二 幸福結構

三 幸福類型

第二節幸福規律

一 體驗律

二 價值律

三 實現律

四 德福律

第三節 幸福原則

一 意識原則:對幸福的意識與幸福的客觀本性相符

二 選擇原則:對幸福的選擇與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三 行動原則:求幸福的努力與修自己品德相結合

第十五章 貴生: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則

第一節 貴生的一般問題

一 貴生之界說

二 貴生之根據

三 貴生之價值

四 貴生之道

第二節 貴生的根本問題

一 神靜形動

二 飲食有節

三 起居有常

第十六章 道德規則

第一節 誠實

一 誠實定義

二 誠實分類

三 誠實的道德價值

四 誠實的適用範圍

第二節 自尊

一 自尊定義

二 自尊類型

三 自尊價值

四 自尊原則

第三節 謙虛

一 謙虛定義

二 謙虛價

三 謙虛修養

第四節 智慧

一 智慧概念

二 智慧規律

三 智慧取得

第五節 節制

一 節制定義

二 節制類型

三 節制價值

四 節制原則

第六節 勇敢

一 勇敢定義

二 勇敢分類

三 勇敢的價值

第七節 中庸

一 中庸定義

二 中庸價值

三 中庸方法

下卷 美德倫理:優良道德之實現

第十七章 良心與名譽

第一節 良心與名譽的概念

一 道德評價

二 良心

三 名譽

第二節 良心與名譽的起源

一 良心的起源

二 名譽的起源

第三節 良心與名譽的作用

一 良心的作用

二 名譽的作用

三 良心與名譽的作用之比較

第四節 良心與名譽的評價根據

動機與效果

二 行為本身與行為者品德

三 關於評價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