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炸毀
隨著巨大的爆破聲,頃刻間,具有1500年歷史、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化為一堆碎片。
中亞國家阿富汗內戰20年,飽經戰火滄桑。遠處的興都庫什山默默地守望著終於恢復了和平的首都——喀布爾。興都庫什山脈橫貫阿富汗中部。周圍5千多米高的群峰環抱中,坐落著巴米揚山谷石窟群。無數的石窟造像開鑿在斷崖絕壁上。公元6世紀以後,滲透到阿富汗大地的佛教文化,將巴米揚裝點得絢麗多彩。
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求法時途徑巴米揚。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詳細記錄了這裡眾多的佛教寺院及精美的佛像。然而,玄奘所見到的“金光閃耀”的巨大石佛,如今,卻只能通過照片和映像來緬懷了。
巴米揚大佛被炸毀的訊息,使全世界陷入震驚和深深的悲哀之中。 “決不能讓悲劇重演!”世界遺產委員會強烈呼籲“保護戰爭中的文化遺產”。作為其象徵,2003年,巴米揚山谷文化景觀及考古遺蹟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唐僧取經路
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到巴米揚,需要在山路行駛7個小時。從前唐玄奘去印度取經走的就是這條路。山路上的一木一石一定還記得當年來自東土大唐的高僧——一位孤獨跋涉的勇敢者。曾經是佛教王國之都的巴米揚,現在卻是一片荒涼。內戰時期,這裡不僅未能免於戰火摧殘,而且還成了激戰的戰場。斷崖上的石窟群,靜靜地俯瞰著荒蕪的村莊。
海拔2500米,綠意盎然的巴米揚山谷。公元7世紀,唐玄奘途經此地時,這裡就已經是一個有著幾千僧侶、繁榮興旺的佛教王國。在這俯瞰古都的絕壁上,開鑿的石窟長達1.3公里。古代巴米揚人總共開鑿了多少石窟已無從考證。僅現存的石窟就達750多座。
西大佛就曾經矗立在這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立佛,高55米。2001年3月,受到國際社會經濟制裁、外交陷於孤立的塔利班政權,不顧國際社會的一再呼籲,強行炸毀了大佛。
文物
內戰結束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團來到巴米揚,對大佛的被毀狀況進行了緊急調查。曾經探討過修復的可行性,但實際情況比預想的要嚴重得多。於是,在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同時,巴米揚還被列入了“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這是東大佛的佛龕。 雕鑿在這裡的高38米的大佛也被炸毀了。佛龕里那些奇妙優美的天井畫也隨著爆z一同消失了。從這幅馳騁天空的太陽神的壁畫中,可以看出伊朗拜火教和希臘文化的影響。東大佛的佛龕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
由於斷崖上埋著地雷,人們無法靠近它,更無法對其進行加固保護。
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團,在這個D1洞窟中,奇蹟般地發現了幸免於難的壁畫。這裡描繪的似乎是一位供奉者。那輪廓鮮明的相貌,顯示出與伊朗民族血緣上的密切聯繫。
這是巴米揚地區現存壁畫中可以看清人物表情的珍貴畫面。
據推斷,大約從公元9世紀開始,巴米揚地區反對偶像崇拜的勢力不斷強大,這些佛像和壁畫的臉部和眼睛都因此遭到毀壞。
這裡是巴米揚盆地西端的弗拉蒂河谷。這條曾經為古代王國帶來繁榮的河流,過去與現在沒有任何改變。弗拉蒂河谷也開鑿有石窟,大約有30多個。不過,這些石窟中大量的壁畫也被盜走了重創下的首都喀布爾,是一片廢墟。原來宮殿所在的新市區,也已面目全非。位於新市區的國家博物館有10萬件收藏品。戰爭中博物館的文物同樣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博物館館長說: “從1992年開始,市內變成了激戰的戰場,連我們也無法接近博物館了。結果,70%的收藏品遭到了破壞和搶劫” 這個箱子裡裝的是阿富汗的“文物難民”。這個“宙斯神像的左腳”是喀布爾博物館的收藏品之一這是阿富汗特有的肩部有火焰紋的佛像。人們在想像,巴米揚的大佛是不是也有這種火焰紋呢?
文明的交匯點——阿富汗。因為戰爭,阿富汗珍貴的文物大量流失到國外。僅在日本就陸續發現了100多件。目前這些文物作為“難民”受到保護,待日後歸還給阿富汗。村子的長老說:“祖先告訴我們說,這裡的大佛是一家人。西大佛是父親,第二大的東大佛是母親,他們之間的小佛像是他們的兒女。所以,當佛陀到爆破時,我們的心裡都充滿了深深的悲哀。”人們世世代代守護下來的遺產,因為戰爭,霎那間化為一片廢墟。
也許,巴米揚的大佛們正是要以自己的粉身碎骨,來喚醒人類:珍惜過去,珍惜歷史,杜絕愚昧。
評價
巴米揚谷的歷史遺址向世人展示了從公元1世紀到13世紀期間以古代巴克蒂阿里族的文化為特徵的藝術和宗教的發展。
從其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教藝術中的乾達拉流派( Gandhara school )是如何在各種文化的相互影響及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這片保護區匯集了大量佛教寺院、廟宇,也保存有伊斯蘭教時期的防禦建築。
它同時也見證了發生在2001年3月份的,震驚世界的塔利班組織對兩尊著名的大佛像進行無情摧殘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