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頭目,本名叫阿瓦徳·易卜拉欣·阿里·巴德里·薩馬賴,是一名遜尼派穆斯林。他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他的兄弟叔伯中有宗教學者、阿拉伯語教授,他自己也是“知識分子”,在巴格達的伊斯蘭大學獲得伊斯蘭學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的懸賞通告,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是個棕眼圓臉男子,臉頰兩側的鬍鬚剃得很整齊,留深色短髮,1971年6月29日出生於伊拉克北部城市薩邁拉。巴格達迪擅長偽裝容顏,還會講帶黎巴嫩、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各種口音的阿拉伯語,足以亂真。
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在2013年4月8日通過巴格達迪起草的一份聲明宣布成立。他成功地組建了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軍事集團,為基地組織的分支。
2011年10月4日,美國政府把他列為全球首級恐怖分子並懸賞1000萬美元擊斃或抓捕,其懸賞金僅次於基地組織首領艾曼·扎瓦希里(2500萬美元)。
據新華網2017年7月11日報導,據伊拉克蘇馬里亞電視台網站11日報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布聲明承認其頭目巴格達迪已經死亡。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伊拉克北部城市薩邁拉。曾經就讀於伊拉克郊區阿宰米耶伊斯蘭學大學,獲伊斯蘭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時候,他在一個清真寺當阿訇。
根據美國國防部記錄,巴格達迪在美國入侵伊拉克期間,於2004年2月被美軍以平民被拘留者(CivilianInternee)的身分扣留拘押在“布卡營”(CampBucca)。
2004年12月初,因為沒有審查出他有犯罪前科被關押的記錄,他被“無條件釋放”。
2005年,巴格達迪被美軍抓獲,在伊拉克南部的“布卡營”關了4年。在那裡,巴格達迪結識了“基地”組織的重要人物。
2009年3月,當地武裝組織的網站公布了巴格達迪一段17分鐘的錄音,他在錄音中說美國公布作戰部隊撤軍時間表是“承認了(在伊拉克的)失敗。”
2010年,一位前薩達姆軍隊的將軍將巴格達迪介紹給剛剛失去首腦(扎卡維、阿布·艾尤卜·馬斯里)的伊拉克伊斯蘭國(ISI)。2011年,他在敘利亞起義爆發時嗅到機會,派手下古拉尼去敘利亞,擴大“基地”組織在當地的勢力,建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救國陣線”。古拉尼拒絕與巴格達迪的部隊整合後,巴格達迪對“救國陣線”宣戰,因而與“基地”組織領袖扎瓦赫里(也譯作扎瓦希里)產生嫌隙。巴格達迪無視扎瓦赫里命令,拒絕將敘利亞交給“救國陣線”,反而在2012年至2013年擴大在敘利亞北部和東部的作戰,最終脫離“基地”。據稱,巴格達迪告別“基地”時對扎瓦赫里說,“我選擇順應真主的旨意”。
在脫離“基地”組織後,巴格達迪成為扎瓦赫里的對頭,開始從葉門和索馬里等國“基地”組織分支中吸收成員,一步步蠶食“基地”力量。即便是巴格達迪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影響力正日益擴大。在“聖戰者”眼中,巴格達迪威望已超過扎瓦赫里,“支持者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國給巴格達迪寫信,宣誓對他效忠”。一名自稱與巴格達迪親近的人說,扎瓦赫里在無助地等待巴格達迪失誤的那一天,但無論巴格達迪成敗與否,扎瓦赫里已無法再成為領導者。
2011年5月拉登被擊斃後,巴格達迪曾誓言復仇,宣稱要在伊拉克全國製造百起恐怖攻擊。
建立組織
2012年,他將組織改名為ISIS。為充實戰鬥力,他在2012年7月發布視頻,煽動追隨者在伊拉克全境實施“劫獄”、“越獄”。隨後一年內,他指揮24起汽車炸彈襲擊、攻擊9座伊拉克監獄,致使數百名被囚極端分子越獄。隨著這批武裝分子加入,巴格達迪加緊攻勢,控制了伊拉克北部。
2013年,巴格達迪合併了伊拉克境內多個伊斯蘭組織,成立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StateofIraqandtheLevant,簡稱ISIL)。
2014年1月,ISIS占領了西部重鎮費盧傑。
2014年6月,ISIS從伊拉克北部迅速攻城略地,直逼首都巴格達,還揚言要進攻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歐巴馬政府有關“撤出後確保伊拉克安全”的承諾隨之被打得粉碎。在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王國”趁內戰迅速擴張,攻占東部城市拉卡,控制了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關卡,還掌握著附近油田和煉油廠。巴格達迪不僅發動進攻,還會駐紮占領。依靠油田收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拉卡及周邊行使行政管轄,甚至還開通公共汽車。這個人口近百萬的城鎮因此成為“基地”組織真正占有的第一片“領土”。
自稱"國王"
2014年在伊拉克北部攻城略地的極端武裝ISIS”,6月29日在網際網路上發表聲明,宣布在橫跨敘伊邊境的廣大區域正式建立一個宗教“國家”,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成為“國王”。自詡“號令天下”
這一極端組織網站當天以多種語言發表書面聲明,發言人阿德納尼還發表一份錄音聲明,宣布去掉“伊拉克和黎凡特”字樣,“建國”,“國土”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從敘北部阿勒頗省至伊東部迪亞拉省。
這一組織高層推舉巴格達迪為哈里發、即“國王”,宣稱他為“各地穆斯林的領導人”,要求所有人必須向他效忠。阿德納尼稱,“建國”讓西方國家“顫抖”,他敦促各地“臣民”“拒絕來自西方的垃圾”。
要求居民效忠“國王”
該組織控制著敘利亞北部和東部一些地區。今年6月初以來,這個極端組織相繼占領伊拉克北部大片土地。
目擊者說,在該組織位於敘利亞北部的據點拉卡市,極端武裝人員朝天開槍,慶祝“建國”。“大批車隊抵達這裡,”居民薩拉馬說,武裝人員要求居民宣誓效忠新“國家”和“國王”巴格達迪。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該極端組織已清楚表露出其建立跨地區的國家的戰略,國際社會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遭轟炸受傷
據伊拉克國家電視台報導,伊拉克內政部2014年11月9日證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首領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在此前的轟炸中受傷,另有多名該極端組織高級頭目死亡。恐怖頭目
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鬼影”或“隱形聖戰者”是美國情報人員和媒體給巴格達迪取的外號。許多巴格達迪的手下都沒見過他的真容,他在發表講話時從來都戴著面具。雖然行事神秘,媒體從巴格達迪的種種蛛絲馬跡中為他勾勒出一個大致形象:決策精明、財力雄厚、心狠手辣,會毫不猶豫地清除一切攔路石甚至包括之前的盟友。巴格達迪抓到俘虜後會一律槍斃或砍頭,並拍下行刑過程發布到網上。美國《時代》雜誌將巴格達迪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巴格達迪的精明之處在於,他不光在中東招募成員,還向美歐“聖戰者”敞開大門,將他們訓練得“無畏且殘忍”。這些人既在中東戰場上發揮作用,回國後還為巴格達迪招募新成員,在中東以外的國家發動襲擊。巴格達迪的支持者說,巴格達迪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能力”,“當你擁有他那樣的軍隊、決心和信仰,會讓全世界害怕”。
巴格達迪很有戰略頭腦,利用敘利亞的混亂和美國撤軍後伊拉克中央政府的軟弱無力,趁機坐大。巴格達迪靠著在黑市賣石油獲取巨額資金,加上在伊拉克徵募的戰士和奪取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時拿到的軍用設備,掌握龐大資源。
巴格達迪的支持者認為,巴格達迪與本·拉登目標一致——尋求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巴格達迪計畫以他占領的伊拉克北部地區為根據地,向周圍擴張,最終建立國家,在全球發動聖戰。巴格達迪因此被法國《世界報》冠以“新本·拉登”稱號。
美國2009年懸賞1000萬美元取巴格達迪首級。在這份懸賞名單中,只有“基地”組織頭目扎瓦赫里的懸賞金額(2500萬美元)超過巴格達迪。但國際社會2014年還只有他兩張照片。巴格達迪被描述成一個戰地指揮官和謀略家,明顯不同於“基地”頭目扎瓦希里等“老一輩”極端分子。巴格達迪在極端武裝分子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已經超過扎瓦希里,媒體稱其為本·拉登的真正繼承者,普遍認為他更加“暴力、惡毒、反美”。
政治影響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巴格達迪的影響力超過了“基地”組織頭目艾曼·扎瓦希里。巴格達迪還被法國《世界報》稱為“新本·拉登”、“隱形的聖戰分子”,美國《時代》周刊則稱之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物”。福布斯雜誌此前發布2014年度全球“最具權力人物”排行榜,極端武裝“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首次入選名單,排名第54位。這位恐怖主義“偶像型人物”,被形容為“隱形聖戰者”“鬼影”。據說,巴格達迪的手下大多都沒見過他的真容,即使與親信交往時也不忘以頭巾掩面,十分注意保護隱私。其組織成員哈馬德說,“他知道人們多容易為金錢收買,所以從不與人分享秘密。”除了改變妝容外,巴格達迪還會說埃及、沙姆、海灣等多地阿拉伯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