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拉語言學派

巴斯拉語言學派是阿拉伯語法學主要流派之一。8世紀中葉產生於伊拉克歷史文化名城巴斯拉。隨著伊斯蘭國家疆域的擴大,阿拉伯語成為國際性語言,在政治、外交、宗教、商業以及科學文化領域被廣泛使用。

簡介

阿拉伯語法學主要流派之一。8世紀中葉產生於伊拉克歷史文化名城巴斯拉。隨著伊斯蘭國家疆域的擴大,阿拉伯語成為國際性語言,在政治、外交、宗教、商業以及科學文化領域被廣泛使用。同時,也受到敘利亞、波斯等被征服地區各民族語言的影響。為了維護阿拉伯語言的純潔性,幫助新入教的穆斯林學習《古蘭經》、掌握阿拉伯語,擔任政府公職,巴斯拉的語言學家們開展了阿拉伯語法的研究工作,創立了阿拉伯語法學的基本理論,遂形成了巴斯拉學派。其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伊薩·本·歐麥爾·賽蓋菲('Isaben‘Umar a1-thaqafi,?~766)、哈利勒·本·艾哈邁德(718~786)、大艾赫法什(al-Akhfashal-Akbar,?~793)、西拜韋(?~796)。但阿拉伯語法的研究實際上始於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及其弟子艾布·艾斯沃德·杜艾里(?~688)。據傳,阿里曾給在巴斯拉的杜艾里寫了一張便條,其意為:詞分3類2名詞、動詞、虛詞。名詞亦分3類:明顯的、暗示的和二者之間的。並要求他根據這條原理寫一篇論文。杜艾里補充了形容詞、連線詞、疑問詞等,寫出了《阿拉伯語法原理》一書。他還創製了標點音符,表示阿拉伯語詞尾不同的讀音及不同的語法變格,並為《古蘭經》經文的全部詞尾標了音符。故阿里和杜艾里被認為是阿拉伯語法的創始人。巴斯拉語言學派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當推伊薩、哈利勒和西拜韋。據傳,伊薩曾寫過70多部語法著作,大多散失,唯《大全》、《補充》二書保存下來,被哈利勒譽為學術的“太陽”與“月亮”。哈利勒編輯了第一部阿拉伯語詞典,名《阿因書》。西拜韋先師承伊薩,後師承哈利勒。他根據哈利勒的講述,兼采別家的見解,對《大全》加以充實,擴展,編寫了第一部阿拉伯語法教科書,即著名的《西伯韋之書》。此書長達千言,分上下兩卷,上卷及下卷前一部分講句法;下卷後一部分講詞法。書中把詞分為名詞、動詞、虛詞3類,而統領全書的則是格位論。這部書至今被公認為阿拉伯語法研究的基礎,曾被譯成德文。巴斯拉學派強調語言的普遍性和阿拉伯語的基本規律,以《古蘭經》、阿拉伯古詩歌、諺語以及阿拉伯半島腹地和紅海沿岸若干遊牧部族比較規範的語言為標準,採用亞里士多德邏輯學原理,運用分析、推理、類比法,探索阿拉伯語的一般規律,為阿拉伯語法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該派雖然曾受到後來出現的庫法學派百年的挑戰,但其基本論點卻一直未被動搖。 (張志華)

相關條目

語言 文化 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