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瀕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谷,巴拿馬運河從城市邊緣緩緩流過,是一座臨海靠山、風景如畫的海口城市。登上城市西郊的安康山放眼四望,近處那些古香古色的教堂、城堡與式樣新穎的現代建築交錯相間,綠樹掩映,花草簇擁,條條街道筆直寬闊,整個城市顯得整整齊齊,壯麗典雅,賞心悅目。遠處巴拿馬運河上的船隻,進進出出,機聲隆隆,汽笛清脆;遼闊的巴拿馬灣波光鱗鱗,無邊無際,令人心醉,猶如一幅自然畫卷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每當夜幕降臨,港口上的那些等待通過運河的船隻,依次而泊,燈火通明,倒影搖曳,綿延數公里,酷似義大利的威尼斯這座著名水城搬到了美洲大陸上。
城市建設
從總體上來說,巴拿馬城可分為老區和新區兩部分。老區街道狹窄,迄今保留著一些西班牙古堡和帶露台的房屋。中心的獨立廣場四周有雙塔高聳的天主教堂、主教宮、中央旅館、國家郵電總局等。老區是主要的商業區。新區是沿著老區發展起來的,街道整齊,馬路寬闊,擁有大片大片近代樓房、現代化高樓大廈以及新式花園宅院,著名的建築有國家立法大廈、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國民劇院、人類學博物館、民族博物館、運河博物館、博利瓦爾研究所等。
歷史
巴拿馬城原是印第安人的一個漁村,現分為古城、舊城和新城三部分,人口83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著名城市。公元1513年,航海家巴博亞從大西洋登上美洲中部大陸,當他在一座山上察看地勢時,忽然在望眼鏡里看見了太平洋,馬上意識到這塊地方在地理上具有重要意義,便星夜兼程,來到太平洋畔,選擇一個漁村作為立足之地,陸續修建了一些房屋,並且沿用當地印第安人的稱呼,把這個地方叫做“巴拿馬”,意思為“漁村”,這便是巴拿馬城的前身。1519年,西班牙王朝派達維拉來到這裡任總督,他到任後,便大興土木,將漁村擴建成城鎮,宮殿、監獄、公園、商店、醫院相繼出現,巴拿馬城從此正式宣告誕生。在隨後的一段歲月里,巴拿馬城成為西班牙殖民者奴役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地和從事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搜刮財富、販賣黑奴的集散地,西班牙殖民者將從四面八方掠來的大量金銀珠寶集中在城裡,然後轉運到西班牙本土。巴拿馬城的大量財富,也自然引起了海盜的垂涎,1671年,英國海盜摩爾根用武力攻入巴拿馬城,在洗劫一空後,縱火將整個城市燒為廢墟。1673年,在古城廢址以西約8公里處重建巴拿馬城,1903年被定為巴拿馬共和國的首都。今天,巴拿馬城的面積已擴展到100多平方公里,是巴拿馬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經濟
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首都相比較,巴拿馬城是一座以商業和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由於市區工業不多,不存在令人頭痛的環境污染問題,城市上空總是蔚藍一片,碧空萬里。特別是每逢陣雨過後,雨水沖洗過的街道、房屋清新爽目,別有一番情調。
巴拿馬運河區的貿易在巴拿馬城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巴拿馬城的金融業之發達是舉世聞名的。在巴拿馬城大街上,銀行一家挨著一家,僅大戶銀行就有120多家,而其中近百家是外國銀行分行。
旅遊
巴拿馬城瀕臨的巴拿馬灣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巴拿馬灣是太平洋在巴拿馬中央地峽以南、阿蘇埃羅半島以東的一個海灣,東、西最寬處185公里,南北長161公里。海岸被割成若干小海灣,東有聖米格爾灣,西是帕里塔灣,北為巴拿馬海灣。巴拿馬海灣水域平靜,島嶼密布,岸畔林木繁茂,花草爭艷,環境幽雅。
巴拿馬城的繁榮昌盛是同巴拿馬運河聯繫在一起的。巴拿馬運河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一條重要水上通道,它使兩大洋之間的航程縮短了1萬多公里,運河於1914年竣工,沿航道中心線向兩側伸延16.9公里的地帶為巴拿馬運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