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332/nBnauM3XyQDN5gDMwYTM0kzM0MTM4AjM5IDMwADMwAjMxAzL2E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公元9世紀,巴姆堡是巴奔堡伯爵的駐地。在這一時期,加洛林帝國不斷被分割,日耳曼尼亞王國內部各派鬥爭激烈。公元前738年,阿勒頗被亞述帝國吞併,隨即於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併入了琉西帝國,公元前65年被羅馬人占領。亨利二世於1007年在巴姆堡建造主教宮殿,巴伐利亞大公和德國皇帝從1002年直到1024年也建造宮殿。對於歐洲人而言,宏大的建築是為政治和宗教目的服務的。
在這個時代,巴姆堡擁有城市的地位。幾座大修道院和教堂建立起來。整座城市呈十字架形狀。在12至13世紀,巴姆堡在王公-主教的權威下又有所發展,建於1007年的宏大的主教教堂得到重修,顯示了當時巴姆堡商業的繁榮。中世紀末期,巴姆堡的經濟和藝術重要地位並沒有被削弱。它的港口服務於美因河沿岸的的城市。市民和王公之間存在著分歧,城市在糾紛中繼續發展。
17世紀末和18世紀期間,巴姆堡的文化藝術活動非常活躍。18世紀末的啟蒙運動的影響波及到國家的南部。數量眾多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這一時期得以修建。這些建築包括宗教建築(例如聖馬丁教堂),特別是市民建築(包括新式住宅和市政廳)。1803年,巴姆堡成為巴伐利亞的一部分,城市的文化生活繁榮興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