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里奇

巴卡里奇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 Dr Vladimir Bakaric(1912年3月8日——1983年1月16日),前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副主席。南斯拉夫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作家、傑出的黨務和國務活動家。

人物: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 Dr Vladimir Bakaric(1912年3月8日——1983年1月16日)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副主席。南斯拉夫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作家、傑出的黨務和國務活動家。

生平:

早期革命活動

1912年3月8日生於克羅埃西亞的大戈里察。克羅埃西亞族。1933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35年畢業於薩格勒布大學法律系,193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早年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作了許多民眾工作,組織工人和學生示威遊行,經常被逮捕和流放。曾在“克羅埃西亞出版社”的進步報紙和雜誌的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
1937年先後當選為南斯拉夫共青團克羅埃西亞省委委員、克羅埃西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40年當選為克羅埃西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41年任地下出版的《信使報》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組建勞動人民黨倡議委員會委員。

人民解放戰爭

1941年4月,德國、義大利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王國後,參加反法西斯戰爭,是克羅埃西亞武裝起義的組織者之一。1941——1945年任克羅埃西亞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總司令部政治委員。他還是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委員兼外交副委員(外交部副部長)。1942年12月參加創建克羅埃西亞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

和平建設年代

戰後長期主持克羅埃西亞的黨政工作。1944年10月——1969年3月先後任克羅埃西亞共產黨(1952年改稱克羅埃西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會政治書記(第一書記)和克羅埃西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年4月14日——1953年12月任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總理(1953年2月6日起改稱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執行委員會主席),1953年12月——1963年12月任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議會主席。
1945——1963年當選為南斯拉夫聯邦議會議員。1946年作為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巴黎國際和平會議。1948年7月在南共五大上當選為南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0年當選為南斯拉夫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联盟聯邦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在南共聯盟六大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66年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1969年3月在南共聯盟九大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執行局委員。1974年5月(十大)、1978年6月(十一大)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1974年起任南斯拉夫聯邦維護憲法委員會主席。1974年任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相當於集體總統)委員,1975——1976年、1982——1983年兩次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副主席。1980年任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聯邦國防委員會委員。
作為南斯拉夫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一,巴卡里奇與同族的狄托總統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1944——1969年在克羅埃西亞擔任黨政最高領導人達25年,擁有巨大影響力,即便是在調任聯邦中央後,仍被認為是克羅埃西亞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他與愛德華·卡德爾(南共聯盟最高理論權威)同屬南聯邦“自治派”的政治精英,深得狄托倚重。
1983年1月16日在南聯邦主席團副主席任內病故,享年81歲。他被安葬在薩格勒布中央公墓

其人:

理論權威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是狄托的重要助手,南共聯盟權威理論家之一、南斯拉夫科學院院士、聯邦理事會成員。對狄托推行的社會主義自治路線提出不少理論。強調國家消亡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反對集權主義和官僚主義,主張分散化,強調市場、物質刺激的作用,要求由工人自行分配收入和決定擴大再生產等問題,主張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強調要維護南斯拉夫的主權和獨立,支持世界民族解放鬥爭,主張不結盟國家同開發中國家應團結起來,反對新殖民主義、爭取經濟平等和合作。

主要著作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社會主義建設研究、當代國家和法律問題研究,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和評論文章。著作有:《關於我國農業發展前景的幾句話》(1939)、《這次戰爭中與克羅埃西亞民族性命攸關的一些問題》(1944)、《關於統一問題》(1944)、《克羅埃西亞起義的若干問題》(1945)、《關於共產黨和人民陣線同教堂和宗教的關係》(1946)、《關於農業的決算和農業勞動合作社的預算問題》(1951)、《為了刑法》(1951)、《關於農業勞動合作社的經濟發展》(1951)、《我國勞動合作組織的緊迫問題》(1952)、《關於在農村發展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1952)等。

榮譽

弗拉迪米爾·巴卡里奇是南斯拉夫人民軍中將,曾榮獲南斯拉夫大紅星勳章、南斯拉夫人民英雄勳章、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人民解放勳章、一級游擊隊員之星勳章、一級各民族兄弟團結和友誼勳章、勇敢者勳章、1941年游擊隊員紀念章。

業餘愛好

喜愛攝影和自己沖洗放大。

在狄托追悼會上的悼詞

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委員、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弗·巴卡里奇在貝爾格勒舉行的狄托總統追悼會上致悼詞時表示,南斯拉夫將始終不渝地沿著狄托的道路繼續前進。
巴卡里奇高度讚揚狄托同志對南斯拉夫革命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他說:在狄托同志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已經從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的巴爾幹小國、從一個在大國交易中的籌碼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了一個勞動人民自由、各族人民平等、擁有發達的生產力、強大的工業和現代化農業以及內部牢固團結並享有高度國際威望的國家。
巴卡里奇說,狄托同志從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的社會關係應該成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事業這一思想出發,從及時發現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出現官僚主義蛻化這一危險的事實出發,在一九五○年果斷地提出了“把工廠交給工人,把土地交給農民”、在全國實行工人自治的倡議。至今,這一自治制度已變為一個比較完備的社會政治制度。
巴卡里奇接著列舉了三十多年來南斯拉夫在狄托同志領導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說,從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南斯拉夫的社會產值年遞增率約為百分之六,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增長三倍多,使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巴卡里奇說:“我國發展自治三十年來,使社會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發展社會物質生產力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成果。正如狄托多次強調的那樣,通過這些變化,工人階級正在成為主宰經濟和政治的社會力量。”
巴卡里奇在談到全民防禦時說:“狄托的全民防禦和社會自衛的概念,實現了馬克思關於武裝人民的思想,是我國社會的偉大成果。這一概念保證了人民民眾最廣泛地參加和進行全民防禦戰爭。如果有人把戰爭強加給我們,我們將把全民防禦戰爭進行到底。”
在談到狄托同志對建黨的貢獻時,巴卡里奇說:“狄托豐富的革命經驗使他堅信,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民眾離開共產黨人的引導就不能成功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沒有革命先鋒隊的指導,就沒有社會主義革命。因此,狄托在革命的各個階段都致力於黨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團結,加強黨組織的戰鬥力,使它有能力進行革命鬥爭。”他接著說,狄托認為,共產主義者聯盟只有更多地參加到勞動人民的社會政治活動、自治和直接民主中去,才能實現自己的作用。所以共產黨人應該通過自己的鬥爭,作為社會的內部力量來發揮作用。
巴卡里奇在談到狄托同志關於領導機構實行集體工作和集體負責的倡議時說,狄托明確指出:自治制度本身要求我們採取這種工作方式,貫徹上述原則。機關的工作要進一步民主化,防止某些人的領袖慾和其他類似的野心,以便使工作更有成效。
巴卡里奇在談到狄托同志的國際活動時指出:“在國際暴力面前退縮,這對他來說是格格不入的。對勞動民眾和人民的力量的堅定信念,對他們要求獨立和自由、要求實現自己切身的社會和民族利益的願望的堅定信念,這是狄托的一個特點。他深刻地了解這樣的規律,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對人民的一切形式的支配、反對霸權主義和實力政策的鬥爭,同爭取和平與和平共處、積極的與平等的國際合作的鬥爭。共同成為了推動國際關係的世界進程,是沿著和平和民主方向改變這一關係的首要條件。”
巴卡里奇說:“狄托的事業是我國今天和未來的穩定的國際地位、獨立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它永遠是南斯拉夫和南共聯盟同世界交往的基礎。在國際事務中繼續執行狄托的政策,是南斯拉夫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各族人民的唯一選擇。我們將堅決用主權國家和獨立革命的一切手段來捍衛這一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