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工農兵學員](/img/4/cbe/nBnauM3X3ATN0kzM0gDMxAzN2QTM5ETM4ITMxADMwAzMxAzL4A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但是,很快,幹部子弟就又占了新生的多數。原因是,1966年以後,由於所有的大學停止招生,所有幹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農、兵,因此也都具備了工農兵大學生的資格。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國人受過高等教育,而大學的錄取名額在中國許多地方不到適齡青年千分之一。在許多地方和單位推薦過程由於靠裙帶關係和走歪門邪道而腐敗變質。周雪光認為,1972到1976年,百分之七十通過推薦上大學的學生是幹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或者出賣人格。同時,本科學制從四年縮短到兩三年。由於在勞動中荒廢了學業,以及新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教授抱怨說不少工農兵大學生的水平還不如文革前的中學生。“工農兵學員”是世界教育史里的一大笑柄。
學歷問題
![工農兵學員](/img/e/535/nBnauM3XwEDO1kDO2gDMxAzN2QTM5ETM4ITMxADMwAzMxAzL4A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70年至1976年入學的高校畢業生,即工農兵學員的學歷,1993年人事部、國家教委聯合下發教學廳字[1993]4號檔案做出了規定,對於1970-1976年進入普通高等學校的大學生,他們的學制當時規定:普通班暫為2至3年,學習期滿畢業時已由學校頒發了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歷為大學普通班畢業。該時期進入高等專科學校的,自然為專科畢業。
發行郵票
1976年9月6日我國發行了《工農兵上大學》郵票一套。發行背景:文革伊始,全國高校陷入動亂之中,招生工作從1966年至1971年中斷了5年。1972年恢復招生,狠批了所謂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廢除了高考,實行推薦,名曰“工農兵上大學”,被讚美為教育革命的偉大成果,定性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當時郵票的圖稿被送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革命大批判組”徵求意見時,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這套郵票很好,實行開門辦學,把教育同三大革命運動緊密結合起來,有力地批判了舊學校的三脫離狀況”。
1976年的故事片《決裂》反映了與舊教育制度的鬥爭,讓工農兵直接上大學,其情其景與郵票第一枚“滿懷豪情上大學”異曲同工。第三枚“大課堂”,意識是被推薦來上大學的工農兵學員大多數本來文化基礎差,上了大學後一下被派往農村“學農”,一下又安排到部隊“學軍”,還要像郵票畫面所表現的那樣深入到廠礦工地“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