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下鱵魚

川下鱵魚

川下鱵魚,輻鰭魚綱鶴鱵目鱵科淡水或半鹹淡水魚類,分布於亞熱帶。

基本信息

川下鱵魚鱵魚
中文名:川下鱵魚

英文名:Hyporhamphusregularisregularis

輻鰭魚綱(條鰭魚)

形態特徵

背棘(總數):0-0,臀棘0,臀鰭軟條:16–19,脊椎骨:52–58。比較短的下頜,相較於頭長一些,特別是成年的魚。體長一般不足300毫米,最大450毫米。體柱形或側扁;上頜骨與上間頜骨完全癒合,呈三角形;下頜常延長成喙狀;兩頜相對部分一般具小細齒,齒常具三尖;犁骨、齶骨及舌上無齒;第三上咽骨擴大成一卵圓形板,密被三尖形齒,第四上咽骨或與之癒合。下咽骨肥大,呈三角形,亦有三尖形齒;鰓耙發達,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體被圓鱗;背、臀鰭同形,均位於體後部,一般相對,尾鰭叉形,胸鰭條不延長。圓形或截形;椎骨約50個。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一般棲息於淺海和河口,也有淡水種類,多為結群性上層魚類。食物為綠藻、浮游生物及小甲殼類。產卵季節約在5~10月。
鱵科魚類的身體呈長槍狀,部分魚種略為側扁。上下頷長度相差甚多,較短的上頷多為三角形,下頷則呈長針狀。上下頷相對部分具有細齒,相對於誇張的下頷,口裂多半小而平直,鼻孔有圓形或扇形嗅瓣。
它們的體表布滿大圓,極易脫落,側線位於身體下部,靠近腹緣的位置。身體後部的背鰭臀鰭位置相對,胸鰭較為細長,靠近身體上方。尾鰭有分叉、截平或鈍圓形,一般而言下葉較長。

環境

大洋性,淡水或半鹹淡水。

氣候

亞熱帶

危險性

無害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