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嶧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鄒城市東部,範圍涉及嶧山、田黃、城前、大束、香城和張莊六個鎮,分為嶧山、吳寶庵、十八盤和孟林四個景區,總面積2136.50公頃,公園部分景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
2012年8月,在京舉行的“2012年度第一次擬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專家評審會議”上,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23位著名院士組成的頂級國家專家評審團經過一番嚴格的“車輪戰”評審,鄒城嶧山森林公園成功摘取了“國家森林公園”的桂冠。
四大優勢
“嶧山國家森林公園之所以能征服頂級國家專家評審團,是因其奇、多、厚、變的四大優勢。”
以“奇”著世嶧山是23-25億年前太古秦山期形成的斜長花崗岩石山,地形奇特,園中“子孫石”、“八卦石”等300餘處奇石景觀千姿百態、惟妙惟肖,自然堆迭的花崗岩巨形石蛋群、石林及奇形怪狀的花崗岩滾石極為珍貴;園內石、洞、水、木、花交織錯落,“三十六洞天”等144個名洞日夜汩流,形成了一幅怪石堆迭、孔竅幽邃、泉涌雲間、古木蒼鬱、雜花若錦的美麗畫卷,自古民間流有“泰山雄、黃山秀,趕不上嶧山的大石頭”之說。
以“多”制勝園內林木蔥鬱,物種多樣,擁有維管束類植物95科235屬612種、野生動物62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種植物3、動物15種;“雙生柏”、“望人松”等7000餘株古樹蒼勁挺拔、昂首雲天,向世人訴說著孟聖人“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氣概;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87.0%,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8028個以上,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以“厚”載道嶧山集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和梁祝文化於一體,是古代九大文化名山之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東巡第一座山便是嶧山,由此誕生了嶧山歷史上第一座人文記載價值的碑刻――秦嶧山碑;“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東山而小魯”中的“東山”,便是對嶧山最古老的盛讚。據統計,園內現存“北齊摩崖刻經”、“秦嶧山碑”、“邾國故城遺址”等300餘處摩崖刻石和歷史遺址,雄渾簡穆的歷史文化史跡為嶧山國家森林公園積澱了豐厚的歷史古韻。
以“便”引客嶧山國家森林公園距京滬高鐵曲阜東站20餘公里、濟寧機場約60公里,周邊京台高速、104國道、342省道等構成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特別是隨著臨菏公路的全線貫通以及京台高速嶧山出口的開通,公園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目前,園內各種設施正在逐步興建、完善,景點周圍均配有中英日韓四國文字的導遊全景圖等標識,服務功能日益健全。
四大片區
嶧山片區面積:454.4公頃。
地理坐標:東經117°00′48″―117°01′45″,北緯35°18′26″―35°20′26″,規劃面積454.4公頃。
四界範圍:嶧山景區管理處(沿車行道向西至)嶧山街與嶧山景區步道交叉點(沿步道向北至)金家庵塘壩東海拔160米高程點(沿山腳林緣向東北至)大莊水庫(跨水庫大壩,沿山腳林緣向南,經鬥雞台遺址至)嶧山景區南入口(沿田間道路向南至)邾國故城(沿溪流向北至)鄒城市嶧山鎮嶧山街村東海拔140米高程點(沿山腳林緣向西至)嶧山景區管理處。
面積:892.9公頃。
地理坐標:東經117°06′25″―117°02′34″,北緯35°18′29″―35°20′26″。
四界範圍:潘家莊水庫(沿山腰向西至)鄒城市大束鎮潘家莊村界(沿山腰向北至)大束鎮灰城子村界(沿山腰向東,經鴻山北山龍馬道至)前灰水庫(沿山脊向南,經海拔259.1米山頭至)尖山海拔260米鞍部(沿山腳林緣向南至)惡子山山腳步道(沿步道向西至)海拔220米小谷山(沿山腳林緣向西至)盤龍柱(跨山谷,沿山腳林緣向西,經鴻山南山海拔320米鞍部至)鴻山南山海拔270米鞍部(沿山坳至)大束鎮孔陳莊村界(沿山腰向東北至)潘家莊水庫。
面積752.7公頃。
地理坐標:東經117°02′48″―117°03′31″,北緯35°28′35″―35°29′15″。
四界範圍:鄒城市田黃鎮小山頭村東山海拔206米高程點(沿海拔206米等高線至)田黃鎮等駕莊村界(沿山脊向南,經海拔300米南達山至)海拔492.8米竹子園山頭(沿鎮界向南至)鄒尚公路南海拔204.9米高程點(沿公路向東至)十八盤林場大戴安村南橋頭(跨小沂河,沿山脊經海拔322.5米山頭、海拔384.9米山頭、海拔336.9米山頭至)海拔321.1米山頭(沿山脊,經海拔316.8米山頭、海拔329.7米山頭、海拔264.4米山頭、田黃鎮栗子園村海拔269.7米山頭至)八里碑水庫(跨大壩至)鄒尚公路南海拔180米高程點(沿公路向東至)田黃鎮柴炭店村西溪流(沿溪流向南至)小沂河(沿河岸向東至)柴炭店村東溪流(沿山谷向北至)柴炭店村界(沿山腰向西至)田黃鎮林豐村界(沿山腰向北至)田黃鎮小山頭村。
面積36.5公頃。
地理坐標:東經117°02′59″―117°03′17″,北緯35°28′25″―35°29′39″。
四界範圍:孟林神道起點(沿林緣向北至)孟林景區管理處(沿山腳林緣向北至)小孟林(沿山腳林緣向東至)老果園(沿山谷向南至)四基山海拔175.2米鞍部(沿山腰向南至)大束鎮西山頭村界(沿神道向南至)孟林神道起點。
規劃前景
下步不斷創新思路,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按照統一指揮與規劃、統一保護與開發、統一建設與管理的原則,一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遠矚謀劃好嶧山森林生態旅遊大文章,大項目帶動發展嶧山森林多元化文化市場,全面提高嶧山森林公園建設標準和服務檔次。二是堅持高規格管理,積極開發融文化、旅遊和農業為一體的新載體,如打造儒家文化風情館、地質科普館等,努力搞活嶧山、吳寶庵等四個風景區的體制建設,真正實現山、水、城、鎮四位一體。三是堅持高標準建設,市政府計畫每年最少投入1億元地專項資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完善、提升公園基礎設施,同時以儒家文化為主題,以沿線水庫為主體,構建環嶧山旅遊休閒帶,進一步拓展嶧山旅遊框架。四是堅持全方位開發,在提升硬體設施的同時,大力搞好對外推介包裝,吸引大企業、大公司參與嶧山旅遊資源開發,打響“文化森林、儒家名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