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田夫曾任中共鐵茄坪村支部書記,1929年7月任中共綏德南區區委書記。此前,國民黨綏德南區薛家峁鎮民團團總薛運通,把民眾為防災荒貯存的“義倉糧”賣給井岳秀的軍隊,從中貪污。當時還是南區區委委員的崔田夫,根據區委的決定,組織民眾開展要回義倉糧的鬥爭。他印發傳單,走村串戶,發動民眾,爭取各村的糧正也站在饑民一邊,鬥爭取得了勝利。
1933年7月,在中共陝北特委第四次擴大會議上,崔當選為中共陝北特委書記。剛上任,特委機關就被破壞,幾位共產黨員幹部慘遭殺害,一些共產黨員隱蔽起來。在腥風血雨中,他扛起鋤頭以打短工為名,到處尋找共產黨員。找到了搞武裝的高朗亭,委任高為綏(德)清(澗)游擊二支隊隊長,開闢綏清紅色區域;派崔正冉到定仙墕的安溝村,鎮壓國民黨要糧草的高正東,然後到王家溝村,籌建紅五支隊;找到了中共綏德、清澗地方基層組織的一些負責人,指定張愛民、崔文運、張紹修等主持中共綏清中心區委工作;又到佳縣南區,派人找到特委委員馬明方、馬文瑞、張達志、高長久等,召開特委會議,重新部署了整建黨團組織、開展武裝鬥爭、建立革命根據地等工作。會後,他親自抓了綏德、清澗黨組織的重建和紅二支隊的整頓,鎮壓了清澗解家溝一帶的包糧人和國民黨綏德南區區長薛運通;幫助王聚德、白如冰、唐洪澄建立起王家山、原家溝、馬家山中共支部,組織了赤衛軍和貧農團,開闢了綏清紅色區域;派人把戰鬥失敗而人散槍埋的紅一支隊的槍枝找回來,交給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回陝北的軍事特派員謝子長,恢復了這支游擊隊;不久還成立了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安定、綏清、佳吳、神府各地都開闢了數十個村莊的革命工作,陝北有了游擊根據地。
1934年夏,中共綏德縣委書記崔文運被敵殺害,崔田夫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侄子被捕入獄,敵人設下圈套,逼其就範。在自己親人可能被殺害的嚴峻考驗面前,他毅然部署好黨的工作,前往天津向中共中央派駐北方代表匯報陝北革命鬥爭情況。
回陝北後又經過一段艱苦工作,到1935年1月,中共陝北特委所轄區域成立黨、團縣委各17個、游擊支隊10個,將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改建為紅二十七軍八十四師,並召開陝北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陝北省蘇維埃政府,使陝北蘇區得到發展與鞏固。
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成立,崔被選為工委委員、代理書記。
同年5月,工委書記惠子俊到任,崔改任工委組織部部長。
9月,西北工委撤銷,成立中共陝甘晉省委,崔調瓦窯堡市,任中共市委書記、市蘇維埃政府主席。
11月,長徵到陝北的中共中央撤銷了陝甘晉省,成立陝北省和陝甘省,崔為中共陝北省委委員,仍任瓦市市委書記、市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6年2月瓦窯堡市撤銷,恢復安定縣建制,崔任安定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7年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崔為特區黨委委員、陝北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
抗日戰爭爆發後,崔先後擔任中共陝甘寧邊(特)區委員會委員、邊區中央局委員,邊區民眾抗敵後援會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兼農民部部長,邊區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和邊區總工會主任。
1941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崔為黨務委員會書記;
1945年10月,黨務委員會被取消,成立西北局監察委員會,崔仍任書記。
1947年10月調任中共綏德地委組織部副部長。
1949年5月成立中共陝北區委員會和陝北行政主任公署,崔任區黨委委員,行署第二副主任、代理主任,兼監察委員會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陝西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省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省山區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無定河治理委員會副主任,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視察室視察員、政協陝西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崔關心老區人民。到西安後,每年至少回陝北一次,體察民情,了解人民疾苦。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殘,臥病在床達十年之久。
1978年11月17日在西安病逝。
人物軼事
1963年,綏德一些川道地區颳起了砍棗樹風。他發現後,當即制止了這種錯誤做法,並給那些持有“砍樹增產”觀點的領導幹部以嚴厲的批評教育。崔年已花甲,還親自到陝北農村蹲點,堅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不要特殊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