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峪遺址位於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駝山腳下,是一處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中國科學院1963年發現。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除發現大批細小石器和大量動物化石外,還發掘出數百件有刻劃痕跡的獸片和一件人類初期的武器——石旋。
這處遺址距今約兩萬八千年,1965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峙峪遺址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發現的一處較大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這處遺址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細小石器和伴隨大量的哺乳動物遺骨而著稱。在兩萬多件人工砸擊過的碎骨片中,有數百件留有清晰的數目不等的直道。專家們根據獸骨片的刻劃痕跡推測:在文字發明以前,這很可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數符號。在峙峪遺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層中的兩個灰燼層。下面的灰燼層中出土了一件有較為複雜圖像的骨片,骨片刻劃痕跡十分清楚,易於辨認,顯然是峙峪人有意識的骨雕。峙峪遺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鑽孔裝飾品,這說明峙峪人相當進步,已能使用技術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這裡亦發現一件石鏃,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武器,證明當時人類已發明了弓箭。全部出土遺物告訴人們:當峙峪人在這裡生活之時,山上森林茂密,丘陵灌木鬱閉,平川草肥景勝,河裡魚游水漣。當時生活在峙峪一帶的動物有羚羊、野馬、野豬、鹿、鴕鳥等。峙峪人獵食最多的是野馬,所以峙峪人也稱“獵馬人”。在峙峪遺址還發現一塊人類枕骨化石,通過對枕骨化石特徵的分析而推斷:峙峪人早於山頂洞人,但晚於山西丁村人,距今至少有十萬年的歷史。這表明,我們的祖先十幾萬年前已經開始勞動。生活和繁衍在朔州這塊遼闊的土地上。
峙峪文化屬華北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是周口店第一地點、許家窯遺址、峙峪遺址這一代表華北舊石器文化發展進程的極其重要的組成環節,是華北新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產生的基礎。峙峪遺址的發現,為我國考古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科學資料,為研究亞洲、美洲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這說明在“許家窯人”後,人類在桑乾河流域日益發展和昌盛,標誌著我國史前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相關連結:周口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