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它們本身均是日本錦蛇,因身體出現了白化現象而導致渾身變為白色,當地的相關機構以人工手法保持白蛇的白化基因,讓白蛇以遺傳的形式得以延綿面世。日本錦蛇身長約有100至200厘米,雌蛇體格一般較雄蛇為大,軀體橫切直徑約為5厘米。 日本錦蛇身體以棕色、青色及橄欖色為主。背鱗為數約有23至25排鱗片,腹鱗則有221至245片,身體兩側的鱗片非常粗糙,有強力的抓緣力,能讓日本錦蛇輕易攀上垂直的大樹。與一般錦蛇相比,日本錦蛇的頭部較呈四角形,當它們感到受威脅時,會從口中釋出一股臭味,以助逃逸。日本錦蛇的幼蛇階段時,外表跟日本蝮(Gloydius blomhoffii)頗為相似,時常令人混淆。這大概是日本錦蛇的一種擬態手段,利用外表模仿日本蝮以達到威嚇外敵的效果。然而畢竟有方法可以區別二者,日本錦蛇的眼鏡呈圓形,而日本蝮的瞳孔則呈直線,狀如貓眼。
白色的原因
岩國白蛇是由日本錦蛇出現白化而成的物種,一般而言這是頗為罕有的情況。然而這些白蛇在岩國市一帶出現甚為頻密,因此被當地本有崇拜白蛇傳統的人民所重視,日本方面有相關機構以人工方式飼育這些白蛇,使其維持白化的血統,增加白蛇的數量。
白蛇的觀光
在岩國市今津町6丁目,有一所專為觀光客而設的白蛇展覽館(白蛇資料館),該館由“岩國白蛇保存基金會(財団法人岩國白蛇保存會)所開設。
白蛇崇拜
白蛇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蛇類動物,人們一般認為白蛇是一種具有靈性的動物,所以白蛇也被稱為“靈蛇”,被認為是神明或活佛的轉世。日本人認為岩國白蛇是一種白化現象的蛇,由於相當罕見,因此成為人們所崇拜及信仰的對象。
地理分布
日本錦蛇主要分布於日本地域,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大隅群島、國後島等,是日本本土的特有種。
棲息與習性
日本錦蛇多於平原、山地、森林、草原、水邊或農地中生活,擅長攀爬樹木,然而多於地面上行動。它們既能攀上樹木,又能出沒於地底及下水道,活躍範圍相當廣泛。它們之所以會遁入下水道中,目的是為了追捕鼠類,有時更會因此而隨老鼠竄進民居。
其攝食對象主要以鳥類、鳥蛋及小型的哺乳動物為主,幼蛇也會進食兩棲動物及其它爬蟲動物。然而日本錦蛇亦有不少天敵,包括烏鴉、金雕、豬及貉,幼蛇則常被野貓及四線錦蛇所捕食。
繁殖方面,日本錦蛇是卵生蛇類,每年約於5至6月進行交配,7至8月左右雌蛇就會開始產卵,每次能產下4至17枚蛇卵。
日本錦蛇是相當接近人類聚居地的蛇類,它們多為了捕食鼠類而進入人類的居地,另外亦會捕食由農家所飼育的雞隻。日本錦蛇多於日間活動,與人類的活動時間相當接近,因此接觸機會甚多,日本錦蛇有時也會向人類主動施展攻擊,不過一般而言蛇類都有懼怕人類的表現。
日本錦蛇棲息於溫帶地域,冬天時需要進行冬眠。因此,要飼育日本錦蛇的人,必須照顧到它們冬眠的習性。然而,日本錦蛇既有一種獨特的臭味,又是日本常見的本土品種,所以在日本並不屬於很受歡迎的寵物蛇。而且,日本錦蛇的蛇肉亦有著臭味,不適合食用。
一類出現白化現象的日本錦蛇,被稱為“白蛇”,是很珍貴的蛇類,於日本山口縣岩國市有特定的飼育機構。當地的白蛇被稱為“岩國白蛇”,是日本國家指定的天然記念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