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

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

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其漢白玉石槨上雕刻圖案中的人物服飾、器皿、樂器、舞蹈內容以及花草樹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亞諸國,有些畫面有明顯的祆教內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基本信息

概述

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

發掘地點: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南

發掘時間:1999年7月

發掘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局晉源區文物局

墓葬為磚砌單室墓,帶斜坡墓道,墓室平面呈弧邊方形,殘存漢白玉石槨、八角形漢白玉石柱、石雕供養人頭像等。石槨呈仿木結構的建築形式,由槨座、槨壁、槨頂三部分組成,特別珍貴的是,在槨座和槨壁四周,雕刻有內容豐富的浮雕圖案,且施以彩繪或描金。圖中人物、服飾、器皿及花鳥等紋飾帶有強烈的中亞民族文化色彩。該墓是迄今為止中原發現的唯一經過科學發掘,又有準確紀年的反映中亞文化的考古資料,內容豐富,保存完整。對研究北朝、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晉陽城的歷史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發現過程

1999年7月,王郭村村民在修整村南土路時,發現虞弘墓。王郭村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北距太原市區約25公里。經由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與晉源區旅遊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價值

該墓還出土石質人物俑、殘陶俑、白瓷碗、石燈台、銅幣等隨葬品80餘件。其中石質人物俑16件,分為漢白玉和砂石兩種石質,有侍從俑、伎樂俑、柱劍俑三類,有男俑有女俑,有的為漢人形象有的為胡人形象。

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位置
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位置

該墓出土墓誌兩方,根據墓誌及出土人骨,該墓主人為虞弘及其夫人。虞弘墓誌存字625個。根據墓誌可知,虞弘為魚國人,曾出使波斯、吐谷渾等國,並在北齊、北周和隋朝任過官職,隋代封為儀同三司,葬於隋開皇十二年(592年)。魚國於史無考,當為西域一國。

虞弘墓是迄今為止中原地區發現的唯一經過科學發掘,又有準確紀年的反映中亞文化的考古資料,內容豐富,保存完整。對研究北朝、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和晉陽城的歷史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相關條目

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雲南羊甫頭墓地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