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成立於1980年。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設有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三個本科專業 ,其中哲學專業是山西大學惟一的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1983年,以張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學術團隊,獲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點,成為山西省最早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98年,以郭貴春教授為帶頭人的學術團隊,獲得科技哲學博士點,這是我省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零”的突破;2000年以郭貴春教授為學科總帶頭人,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2002年,科學技術哲學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設立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5年獲得的哲學博士、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是山西省迄今為止唯一的人文社科類一級學科博士點,對提升山西大學人文學科總體教研實力,輻射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服務山西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5年以來,哲學學科整體處於全國同類學科十名上下;2009年,研究生培養名列全國第八名,一級學科排名第八。
2007年以來,為了加強和突出哲學重點一級學科的建設,學院提出了建設“研究型學院”的目標,整合設立了四個研究室——外國哲學與邏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倫理學、中國哲學與宗教學、社會學與社會哲學;同時,為了提升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打造學術精品,成立了認知與分析哲學研究中心和社會調查與評價中心,這兩個中心已成為學院科研的中堅力量。在“十二五”和今後相當長時間,學院將順應山西大學全面提升綜合實力的發展戰略,以育人研究為導向,瞄準建設研究型學院的目標,高起點、高標準地進行學科建設,促進師資隊伍、教學和科研的國際化發展,使學院成為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哲學研究基地和教學教育中心。
學術研究
2000年以來,學院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80餘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0項,爭取到科研經費400餘萬;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和教材100多部;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200餘篇;獲得各種科研獎勵40多項,其中郭貴春教授主持完成的《後現代科學哲學》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科學實在論的方法論辯護》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社會學六個碩士點,是山西省人文學科中碩士點最多的單位。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是山西省人文學科中最早獲得博士學們授予權的單位。科學技術哲學是山西省和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
2006年6月山西大學哲學一級博士碩士授予權的獲得,標誌著實現了山西省人文社科類一級博士碩士授予權零的突破,對提升山西大學人文學科總體教研實力、輻射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以及服務山西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方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至此,我院哲學成為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八個二級學科。其中科學技術哲學為國家重點學科,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 。
教學建設
學院始終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服務山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最高目標逐步形成具有時代性、先進性、科學性的專業課程體系,建有10個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學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教材,支持經典課、雙語課、實踐課、精品課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邏輯學課程被評為山西省“精品課程”。2008年,學院學生調查研究報告榮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學生刊物《貓頭鷹》,特色鮮明,質量上乘,為學生提供了科研鍛鍊的陣地。
在“十二五”和今後相當長時間,學院將遵循“國小校,大學科”的發展戰略,以育人研究為導向,以“國小科,大方向”為抓手,瞄準建設研究型學院的目標,高起點、高標準的進行學科建設,促進師資隊伍、教學和科研的國際化發展,使學院成為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哲學研究基地和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