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真教寺

青州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城東關回族居住集中的昭街,真教寺建築規模宏偉,形式特異,歷史悠久,是我國伊斯蘭教的名寺。根據寺的碑文記載:“清真回回禮拜寺自大元大德陸年(公元1302年)元相伯顏的後裔所立。”又據青州趙氏族譜記載,趙姓為元朝伯顏的後裔,楊姓為伯顏察爾後裔。伯顏察爾的畫像藏在青州楊氏家中,解放後送交省博物館保存,被定為元代珍品。

基本信息

簡介

山東青州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城東關回族居住集中的昭街,真教寺建築規模宏偉,形式特異,歷史悠久,是我國伊斯蘭教的名寺。根據寺的碑文記載:“清真回回禮拜寺自大元大德陸年(公元1302年)元相伯顏的後裔所立。”又據青州趙氏族譜記載,趙姓為元朝伯顏的後裔,楊姓為伯顏察爾後裔。伯顏察爾的畫像藏在青州楊氏家中,解放後送交省博物館保存,被定為元代珍品。

布局

真教寺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全寺占地面積六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一千三百多平方米。真教寺座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主體建築大門、二門、禮拜殿、望月樓(宣禮樓)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式排列,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宮殿式建築特徵;同時還體現了阿拉伯建築的藝術特色。院內古柏蒼翠、銀杏參天,給人以幽深肅穆之感。
大門樓高十餘米,建築面積三十六平方米,兩邊有八字牆,兩個門,門面通寬三十幾米,甚為壯觀。是單檐歇山式磚石結構。門洞為拱卷式,外部完全仿製木結構,檐下斗拱、垂珠、掛磚,均為磚雕。門樓上呈現的龍鳳等吉祥之物的磚雕,形體全用花卉圖案湊成,素有“似獸非獸、有眼無珠、遠看是獸,近看是花”之說。橫枋上還鑲嵌有磚雕伊斯蘭教焚香用的爐瓶及經卷等圖案。大門正面匾額是石刻“真教寺”,背面橫額磚雕阿文“麥斯吉德”(音譯),其意為“禮拜真主的地方”,俗稱“主的天房”。
二門是單檐硬山式建築,面闊三間,建築面積四十五平方米。中柱五十多公分,六扇朱漆大門,檐頭雕刻伊斯蘭教經文和圖案,工藝精湛。門內南北兩扇牆上,鑲有四塊石碑,記述該寺歷史修二門記和禮拜時辰。三個大門上面均有匾額,正中是明成化丙戌科進士劉瓚題字“開天正教”;右為清代鎮守山東登州等地的總兵官軍提督密勇巴圖魯馬建紀題字“默德真傳”,左為清康熙二十三年掌教趙璜、張養心、劉翰美題字“瞻天仰聖”。現存二門為乾隆二十年重修。
大殿(即禮拜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建築面積六百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七、八百人禮拜,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三個相連的部分組成,周圍三十六根立柱,立柱下石鼓承托。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整個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民眾中還有“米海拉布”(壁龕的音譯)。整個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民眾中還有“米海拉布”為“主”字的一點,望月樓為“主”字的上橫,中殿為“主”的中橫,前殿為“主”字下橫,進殿禮拜的主道為“主”字豎筆,整個殿身平面為“主”字形的說法,正符合禮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
望月樓與中殿相連,建築面積一百七十三平方米,是穆斯林齋月、登高望月的地方。在蒙昧時代,穆斯林入齋和出齋都以望見新月為標準。按照教規,當穆斯林趨寺禮拜前,宣禮員必須登臨此塔,向四周召喚他們前來禮拜。望月樓正脊高大,花紋精緻,屋脊施吻獸,挑角垂風鈴,博縫下懸垂魚,小紅山深進,屬宋、元代建築形式。
百字贊碑亭坐落在二門後大殿前面,寬三米、高四米,挑角斗拱,掛磚均為雕刻。碑上鐫有明洪武元年太祖御製“百字贊”,碑文是:乾坤初始,天籍注名,傳教大聖,降生西域,授受天經,三十部冊,普化眾生,億兆君師,萬聖領袖,協助天運,保庇國民,五時祁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至窮民,拯救患難,洞澈幽冥,超拔靈魂,脫離罪業,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聖人。
南北講堂又稱南北配殿,坐落在二門大殿前兩側,各面闊五間,建築面積均為一百四十平方米,是開學阿訇給大學班海里凡講經的地方。
沐浴室稱水房,是伊斯蘭教寺普遍都有的建築物。因為古蘭經中寫道“真主是喜愛潔淨的人”,明朝以來伊斯蘭教稱清真教,就是與潔淨有關。禮拜和進行宗教儀式前必須沐浴。
南北學堂,坐落在大門和二門之間,主甬道兩側,是兒童念經的教室。
敬義堂,在北角門內,是鄉老議事,管帳人收寺院地租和信教民眾納乜貼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